本报记者 张延龙 重庆、成都报道
这样两座城市,有太多的故事说不清楚——成渝民间的口水战,看似彼此都认真得不得了,都能挑出对方的一大堆缺点,而在通晓世事者看来却像是兄弟间的离合。
其实彼此都明白,谁都离不开谁,最在乎重庆的是成都,最在乎成都的也正是重庆,“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双方政界、学界都有这样的共识。但双方却总像是在赌气,咽不下这口气向对方服输。一位研究成渝合作的重庆学者就曾这样反问记者,“为何叫成渝经济圈,为什么不把重庆排在前面?”
斗气总有终结之时,合作和竞争并不相悖,当两座城市的命运被“新特区”正式绑在一起,你才发现原来当初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正好像初春的一树青果子,夜来风雨,叫人担心着,晓来望去,却发现有些熟了。
“恩怨情仇”
生活中,许多重庆人都有几个成都朋友,而成都人也往往隔三差五地去一趟重庆,看望好友或者亲戚。成都人都承认,重庆人豪爽、耿直;重庆人也大都认为,成都人温和、细腻。在某城市论坛上,市民性格的差异被好事者概括为“重庆文化是一种雄性文化,成都文化是一种雌性文化”,引起巨大纷争。
也许,两地市民的性格也恰好代表了两个城市的性格。巴山蜀水,巴人出武将与勇士,蜀中多文人与谋臣,一个粗犷,一个细腻;一个浓烈,一个淡雅。如果说重庆的朝天门代表的是宽广的码头文化,那么成都的都江堰代表的则是深厚的农耕文明。
来重庆首先应该到朝天门,在那里可以看见重庆的轮廓”。朝天门广场面向滚滚东去的江水,碑上铭刻的《朝天门广场赋》中有这么几句话,或许可以一睹这座城市的性格与抱负: “贯六峡两江之汇,率九宫八卦之冠,总扼西南之枢纽,遥牵吴楚之群船。”
许多重庆人很恼火被误认为四川人的说法, “我们不是四川人,都直辖10年了,你还认为我是四川人,只能说明你无知。”罗大佑成都演唱会时,重庆当地报纸曾经刊登过这样一则广告: “作为重庆人,你可以不喜欢成都。但作为罗大佑的歌迷,你可以去成都观赏这场演唱会。”
那么,作为重庆人,为什么要不喜欢成都? “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民间情绪,有一定的历史渊源。”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说。
“重庆为成都白打了几十年工”,成都一直为四川省会,素有 “得成都可安四川”之说,成都近代的繁华程度为重庆所不能相比。然1895年《马关条约》后,重庆成为中国内陆地区第一个开埠的城市,20世纪初,重庆工业化程度已经完全超过了成都,并在上世纪30年代被国民政府定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时至40年代末重庆已经成为全国仅次于上海的金融中心。
在此期间,重庆一直是四川省第一纳税大户,根据1984年的协议,重庆 50.5%财政收入上缴中央,12.5%上缴四川省,39.5%自留用于城市发展。一年以后,这个比例改为:39.5%中央,23.5%四川省,自留比例不变。重庆还要时不时在财政上支持四川的一些项目。这让重庆人有了被盘剥的感觉, “完全是 ‘抑渝扶蓉’政策,对重庆人不公平”。
直到1997年,重庆直辖后,1999年,重庆市GDP达到1488亿元,历史上首次超越成都,当年成都仅为1190亿。这让很多成都人开始觉得有错位感,认为重庆的发展是基于中央给予了过多的优惠政策。到底是谁对谁不公,谁亏了谁,谁又欠了谁?谁又能说清楚。
竞争?合作?
2003年6月底,随着三峡工程实现125米蓄水之后,一个被经济学者不时提及的“西三角”一词浮出水面。是年8月底举行的重庆发展论坛上,首次提出了“西三角”(四川、重庆和宜昌地区)经济区。9月,重庆拟订了一份“西三角”规划,方案中提出将分三步走打造西三角:先以重庆为中心,培育重庆主城区、成都、宜昌三个增长极,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之后三个城市之间将加强经济联系,形成三角增长区;然后以重庆、湖北、四川为中心构建“泛西三角”地区,带动云、贵、鄂西、陕南。重庆毫不掩饰地宣称,重庆将成为“西三角”的中心。
而与此同时,成都也喊出了中国“第四城”的口号,并在中央发出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之后,第一个提出了要做西部开发的一个支点的构想。成都还发布 《上海与成都经济发展战略比较》,不仅将成都与上海相提并论,更出现了这样的字眼: “成都要当仁不让地建设成西部金融中心。”
规划层面之外,两个城市围绕各种项目的争夺也屡见不鲜,2004年的德国领事馆事件,2006年的开利空调事件,2007年的川渝中烟事件——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06年,围绕中石油在成都建设的80万吨乙烯项目配套集群,双方也暗自较劲。
2006年11月召开的西南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第21次会议上,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称, “80万吨乙烯项目已落户四川成都。我们希望,本着支持三峡库区建设和发挥现有产业优势的原则,该项目的下游配套产业能够放在重庆。我们将欢迎四川企业和各大石油企业参股。我们看重的是带动就业,而不是增加税收。”而对此,四川方面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乙烯项目配套牵涉多方利益,各方应进一步加强协商。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尽量按照市场规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