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发改委做经济形势汇报人大问责政府调控“三过”
本报评论员:王毕强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 王毕强 北京报道 8月29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正在分组审议《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这份《报告》是当天上午由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提交给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并做汇报的。 马凯在《报告》中称,目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同时,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三过”问题仍很突出。 《报告》总结,导致这“三过”的原因包括,国际市场需求较旺、初级产品价格较高、全球流动性过剩等等,这些都增加了抑制“三过”、调控国内市场的难度。 为此,“必须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马凯说。 参加审议的委员们在肯定了这份报告所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原因之后认为,一些核心经济部委应该对当前“三过”问题负一定的责任。 政府投资推动“三过”? “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是,政府的投资对 ‘三过’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方新在认真分析了有关数据后发现,近几年国家在农业、教育、卫生等方面的财政支出确实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这些领域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在持续下降。 方新发现,财政支出的大头还是用在了经济建设上面。现在财政预算内资金有28%用在了 “经济建设费”上,每年发行的国债也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再加上大量的预算外支出也多用于投资。另外,现在以流转税为主的税收体制,也刺激了地方政府为了扩大税收,而不断地努力上项目、增加投资。 警惕金融危机的征兆 “现在我们国民经济生活中,最大的问题或者是最具危险性的问题,是股市和房市泡沫相互作用,有可能形成金融危机,导致货币大幅度贬值”。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贺铿说,“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征兆”。 今年7月的CPI创下了今年的新高,达到5.6%,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关注。 “这究竟是结构性涨价,还是由于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通货膨胀的前兆?”贺铿认为,如果仅仅是结构性的涨价,带动物价总体水平的上扬,那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这是因为,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剪刀差”始终没有消除,农产品价格一直偏低。另外,如果是结构性涨价,涨价的趋势一般会逐渐得到缓解。 贺铿现在最担心的是,如果是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通货膨胀,那么物价就会进一步上涨。 “如果确实是这个原因引起的,那么明年的通货膨胀就会比较严重了”。贺铿说,流动性过剩问题,是从去年上半年表现出来的,由货币供应量过多引发的通货膨胀,一般会有四个月的滞后期。也就是说,到12月显现出来是有可能的。 房价调控要调到点子上 今年以来全国房价普遍上涨,也是导致“三过”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 马凯在《报告》中指出,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较高,7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上涨8.1%,涨幅比上月提高0.7个百分点。 对于持续高涨的房价,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庆云说:“我们没有看到有效的手段抑制住了房价上涨,这表明我国的住房发展模式和政策存在根本性的缺陷。” 李庆云认为,中国的住房模式,特别是采取住房完全市场化的这种模式,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完全照搬发达国家住房市场化的政策,不考虑香港那种有半数人住在公屋的经验,这个政策是存在重大失误的”。李庆云认为,在收入差距拉大的背景下,不仅是低收入者买不起房,中等收入者也同样买不起房。 贺铿也表示,对房地产调控的“国六条”、“国八条”,没有调控到点子上。 贺铿认为,前一段时间鼓励二手房交易的倾向有问题。因为,地产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不是为了去投资、去投机的场所。而鼓励二手房交易,就一定会引发房地产市场上投机和投资的行为发生。 李庆云还对土地拍卖政策、土地出让金大幅度增加等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提高房产交易税、交易费、房贷利率等措施,使得房屋成本的增加都转移到住房价格上去了。 房价的高企不仅使开发商获利,使房地产成为中国暴利的行业,而且使房地产成为投资者、投机者大量获利的手段,普通的消费者不得不拿出大部分的收入都用来买房子,因此房地产成为收入再分配的工具。这样就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也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 李庆云认为,这样的住房政策限制了其它的消费,使中国的消费增长长期保持一个不高的水平,加剧了中国内需的不足,这也是导致了中国贸易顺差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住房模式不对的话,那么实际上政府的屁股就是坐到了房地产开发商一边,坐到了高收入者的一边,变相地使住房成为收入再分配的工具”,李庆云称,这一点应该引起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 如何抑制“三过” 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参加审议的委员纷纷为抑制“三过”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贺铿建议,今年下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