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生猪保卫战
本报记者 魏黎明 长沙报道 已经两个多月了,陈恩泽的猪场内半数以上的猪舍一直空着。 6月份发生的一种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疫情,令他一下子损失了800余头猪。陈所在的湖南省长沙县是全国生猪主产县,县内几个乡镇几乎同遭此厄运。 去年下半年以来,生猪价格在全国范围内不断上涨,至今年7月,生猪价格较上年同期上升85.8%。而就在8月中旬,全国猪肉价格再创新高。 疫情发生后,长沙县各相关部门紧急行动,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目前,疫情已基本稳定。但不少养殖农户仍在观望,在世代养猪的他们看来,养猪已经成为一个高风险行业。 猪疫 “呕吐,不吃不喝,呼吸困难,死后全身通红,耳朵是红蓝色的。”提起这次猪病,陈恩泽印象深刻,“这是高致病性蓝耳病!” 他所说的是一种全称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疫病,学名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今年夏天,伴随着高温天气,该疫病在湖南长沙县等地一度肆虐,至今余威未尽。 6月8日,陈恩泽的猪场内开始有猪出现上述症状。10日,猪群大规模发病,一直持续到7月底。陈恩泽想尽一切办法防治:打疫苗,喂中药,请专家……均无济于事。 一波疫情掠过,陈养殖的1000多头猪,只留下200余头。“最多的一天死了100多头”,总计损失约100万元。特别令他心疼的是,为数不多的产仔母猪也死了十多头,“下一窝猪还指望它们呢。” 其实,疫情早在去年就曾发生,只是,今年更加凶猛。 “远没有今年厉害。”陈恩泽轻轻摇了摇头。就在疫情发生之前,陈恩泽还计划将规模扩大到2500头,“新猪舍都建好了”,但现在只能空着。 他告诉记者,事前也没有人通知他防疫。 今年夏天,长沙县畜牧局局长尹海林“特别忙”,这都是疫情惹的祸。他告诉记者:“因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局部地区暴发,传播速度比较快,死亡率比较高。而且因为是猪蓝耳病的变异种,到目前也还没有很好的防治办法。” 事实上,除了陈恩泽所在的路口镇,类似的空置猪舍在长沙县黄花、春华、果园等镇比比皆是。 黄花镇崩坎村燕窝组蒋老板的养殖场内,80多头猪现只剩下13头小猪和1头公猪。据了解,受此次疫情影响,燕窝组农户共损失约400万元,养殖的800多头猪,现所剩无几。8月13日,在该村附近的捞刀河中,记者看到有已经发白发涨的大小死猪漂过。 按照规定,病死猪补贴100元,被扑杀病猪补贴600元。蒋老板告诉记者,不少死猪被卖掉或扔掉,但是大量的病猪却是在死亡前被紧急卖掉。众所周知,现在猪价是每50公斤就可以卖到700元。据称,因担心被扑杀,病猪情况一般都不上报。 长沙县畜牧局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病毒已经变异,但目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仍属于二类疫病,不在强制扑杀之列。 6月4日,农业部发布信息说,据统计,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今年1~5月份全国发病猪总数为4.5万头,死亡总数为1.8万头。” 农业部同时指出,此病可致仔猪发病率达100%,死亡率在50%左右;母猪流产、死胎等可达30%以上。 据长沙市畜牧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整个长沙市今年第二季度出栏肉猪头数同比去年锐减13.74万头,减幅达4.1%。猪肉产量同比也减少近万吨,减幅达4.3%。长沙县是长沙市4个生猪供应大县之一。 8月14日,记者在长沙县畜牧局办公室了解病死猪的情况时,相关负责人告知,他们掌握的数据是,目前全县仅死猪几百头。至于像陈恩泽的800余头死猪的情况,“因为他没上报,所以没有统计在内”。据该局统计,截至当日,陈恩泽所在的路口镇仅有一个疫点。 但陈恩泽则告诉记者,他周边的猪场病死猪情况并不少见。陈介绍说,8月底尽管疫情已经稳定,周边仍不时有猪场一次性死亡数量30头—50头之多。 养猪的散户们也开始闻风脱手,一些尚未染病的生猪也遭恐慌性抛售。平日红火的猪饲料生意大不如前,一些饲料代理商开始找厂家退货。而从外地贩运来的玉米也被迫降价。 就连湖南当地的种猪也不再受欢迎。“湖南大部分县都有这个病,有的很严重,这给猪场造成的间接影响比较大。”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种猪场场长左剑波告诉记者。 该猪场每年为全国各地配送大量种猪,在国内小有名气。尽管场内并未暴发疫情,但各地为防止疫病传播,纷纷规定生猪在当地准出不准进,左剑波猪场的种猪生意因此也大受影响。 保卫战 陈恩泽在县畜牧局的帮助下,从海南引进了10多头母猪。而长沙县畜牧局此次与海南方面签下协议,计划共引进8000头母猪,目前已落实1000余头。 听说陈恩泽的猪场发生疫情,尹海林连续与他通了三次电话,要他一定坚持住,海南来的母猪很快就到。两个多月来,长沙县畜牧局局长尹海林每天就像打仗一样,为这类事情四处奔波。 8月初,1000头海南母猪运抵长沙县,以1350元/头价格分卖给养殖户。此前,免费疫苗已陆续发放到养殖户手中,长沙县组织了防疫队伍免费注射。 8月30日,尹海林对记者表示,该县疫情目前基本稳定,但仍处于“紧急防疫”状态。 事实上,一场生猪保卫战早就在湖南长沙等地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