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娟 北京报道刘一纬/摄
华联新光百货(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庞琨誽女士在百货业工作多年,更早时曾在北京燕莎友谊商城工作,她说1991年燕莎给北京百货业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第一次打破柜台的格局,引入开放式的购物模式,有了更多的品牌,滚梯、鲜花,现在看起来的习以为常在十几年前被称作“百货业现代化的里程碑”;但现在新光天地的出现仍然能让人感觉到与众不同,因为“它带来的是一种变革”,他们用在其中的心思,对于一般的购物者来说,可能很难具体去评价每处细节,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气息、明亮、细致和方便。中国零售业的空间还有很大,庞琨誽说。她把新光天地称作城市里的一缕新光,但即使这缕新光也还处在变化中。
功能分区
4月19日,新光天地开幕,这个来自台湾的新光三越同北京华联集团合作的百货公司不同于传统的由房地产商负责招商的模式,一切招商、规划和装修都由商场负责,保持了统一的风格。新光三越在台湾从1991年经营至今,现在进入北京市场,也希望能为这个行业带来一些新的改变。
新光的名品区占了一至三层,这里集中的是像Chanel、Fen-di、Prada这样的一线品牌,Gucci在北京的旗舰店也开在了新光;JilSander、agnesB等设计师品牌位于二层,来自香港的精选店OnPedder里可以找到五十几种牌子的配饰、鞋子和包,这是他们开在北京的第一家店,也是最易窥见各路大小明星的地方。很多人觉得名品区的结构像shoppingmall,空间开阔,每个品牌有自己的独立店面,但他们整个空间规划的依据既不是shoppingmall也不是传统百货商店的模式,“功能分区”也许是更为恰当的概括,一线品牌、流行品牌、鞋区、儿童区、餐饮区等等,各司其职。
如何安排才能使“功能分区”最合理?对于一家百货公司来说,很难用“学习”和“参照”来形容其他百货公司的影响,庞琨誽说,也许“研究”是最合适的一个字眼,所有经验的获得,都是在这个行业里多年观察并不断实践的结果,其中既有同国内更有历史的百货公司的纵向比对,也有横向的对国外百货公司的分析。“在一个地方做生意就要尊重这个地方的市场,像北京就是大气,只有北京有规定卖场通道不得窄于1.5米,我们3.6米、4.8米都有。”
下转50版
上接49版
体验式购物
来自台湾的新光三越创立于1991年,整个空间的规划和设计都由老板一手打理,一层由24米的 “新光大道”,大理石地板,空间开阔,保证购物者的呼吸不被挤压,立柱上不设广告,减少视觉上的凌乱。他们把大量的可以用来做店铺的空间用作了公共空间,为的就是减少商场里惯常的嘈杂和拥挤。
一层的鞋区是新光天地里颇为特别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被称作“梦幻试鞋区”,挂着长短不一的珠帘,灯光颜色偏冷色调。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被放到了重要的位置。试鞋镜也采用了全身镜,而不是常见的只能照到脚的小镜子。
五楼修改室的师傅是从台湾的新光百货过来的,车间里的流水线和专业机器,需要专业的培训,给客人提供的修改衣服的空间基调为木色,客人站到丈量台上量体改衣,每个台阶前摆了一面大镜子,是在北京见到过的最宽敞和让人愉快的修改室。
城市新光
北京的零售业正以每年超过10%的增幅在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市场的需要,奥运会的临近,都使得北京成为各个品牌争相进驻的目标。新光给北京百货业带来的“升级”,也是顺应了市场的需求。招商仍然是百货公司最为关键的一环,比如第一次把法国食品店Fauchon引进中国,而整个购物环境的营造,也是新光给北京的百货业带来的变革气象。
现在商场的意义已经超过传统意义上的购物、消费,成为城市中另一种形态的公共空间,甚至一种新的景观,去商场也许只是去喝杯咖啡,吃个饭,再或者无目的地闲逛,新光的12家咖啡厅分布在商场的各层,随时提供歇脚的地方;连外面的喷泉旁边,夏天的夜晚,都坐满了休息的人,加上附近的几个楼盘和居民区,地铁和公共汽车站,也不至于一入夜就变成没有人气的空城。这里不是所谓城中“飞地”,相反,混杂的生态让它充满了人声和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