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社论
重新认识全球化下的改革开放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说,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报告中,他明确指出:“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这表明,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离不开改革开放。这一论断不仅为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所验证,也将为中国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正是由于坚持了改革开放,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今年年底将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过去5年间,中国履行了加入WTO的所有承诺,向外资开放市场,不仅没有导致国内产业的萧条,中国反而成为世界工厂;在过去不到3年的时间里,四大国有银行中的三家成功改制上市,变成全球前列的国际公众持股公司。
  回顾中国走过的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更好地实践改革开放政策。
  以改革而论,应立足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重新思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确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
  长期以来,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中国宏观调控工具的三大组成部分。产业政策属于中观政策,将其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与计划经济的传统思维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密不可分。随着经济主体的进一步多样化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全,应该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成为宏观调控的最主要工具。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我们认为,要实现这一点,关键是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让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应该避免通过政府指令管理国有企业并实现自身的意志。过去几年,“中字头”国企通过并购的方式逐步加强行业和产业控制,国有经济控制力在不断增强,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行业中也出现了国企垄断地位加强,行业竞争受到抑制的现象,这很可能导致低效益以及国民福利的损失。
  就开放而言,在中国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开放的内涵要重新认识。
  在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中,来自跨国公司和外籍人士的贡献已经占有相当比重,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仍旧把经济政策视为仅仅影响本国国民利益的政策,把制定经济政策仅仅视为中国自身的事情,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经济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现实需求。比如说,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受到全球关注,是因为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中国的汇率政策不但影响本国的出口和就业,还影响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权重日益提高,经济政策必将越来越产生全球性的影响。在这个时候,中国需要认识到,开放已经不再局限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利用外资政策的变化,中国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要考虑本国因素,也要考虑相关政策的全球影响。只有从这些角度重新认识开放,才能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重新认识全球化下的改革开放
  本文所版面
【第 01 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