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2007世界投资报告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提速
本报评论员:曲春辉
曲春辉 10月17日,联合国在上海发布的《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报告称,中国的一些公司已经迅速成长为FDI的全球性参与者。 “中国、印度等国正在成为重要的外资来源地”,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表示,“中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在持续增长。” 资源投资提速 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这份报告副标题为“跨国公司、采掘业与发展”。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达13060亿美元,较之上一年增长38%,接近2000年的创纪录水平,2000年为14110亿美元。 报告指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尤其是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正在迅速成长为全球性参与者。包括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在内的七家最重要的中国国有公司,2005年的海外生产总量超过5.28亿桶石油当量,而10年前仅为2200万桶。 据中国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211.6亿美元 (由于统计口径不同,联合国统计数据为160亿美元),通过收购、兼并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已占近四成。早些时候商务部公布的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 78亿美元,同比增长21.1%,其中采矿业占61.9%。 梁国勇说:“中国的很多资源投资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投资流动为东道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机会,中国本身也是发展中国家,能源需要大,这种对外投资有助于获得稳定的能源供给,对双方都有利。另外,联合国特别重视‘南南’之间的经济合作,这种资本流动成为‘南南合作’的一种新的形式。” 投资动因 “中国的对外投资与国外企业到中国来投资的动因是不同的。”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干春晖说。 干春晖认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但是有时采购价格又对中国不利。“当你要购买原材料时,原材料就贵了,当你销售出去时,原材料就开始便宜了,这让中国面临很大的压力。” 据相关统计数据,2007年初中国企业境外开矿规模达4800万吨,收购海外矿产金额约为130亿美元。这源于中国对铁矿石的巨大需求和日益增长的铁矿石价格。 今年5月,中国特钢以27.3亿港元收购南洋矿业。中钢协相关专家表示:“将矿石价格上涨的因素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在企业内部进行有效地降解,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此前3年,国际铁矿石价格分别同比增长71.5%、19%和9.5%,而这一价格还有上涨趋势。澳大利亚两大铁矿石供应巨头力拓与必和必拓近期表示,中国铁矿石需求不会下降,要求将铁矿石合同价格上调50%。 除了需求和成本方面的压力外,干春晖认为,技术升级压力也是造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动因。“中国不可能永远处在产业底端,不会一直心甘情愿做卖苦力的活。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获得技术,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干春晖说:“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中国收购了大约300家德国企业。虽然一些德国企业的技术并不是世界一流的,但是比中国企业的技术要高,很多中国企业技术获得了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德国的中资企业已超过1000家,投资总额数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