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莎航空飞架中德空中丝绸之路
伟大的航空先锋沃尔夫冈·冯·格罗诺 (WolfgangvonGronau)曾经说过:“我对体育竞技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开辟一条将来能够使用的定期航线。”富有远见的汉莎人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已预见到中国航空业的巨大潜力。终于,在排除政治、技术和地理上的重重困难以后,创业精神最终赢得了市场。今天,汉莎是中欧航线上首屈一指的航空公司。
勇敢开拓中德航线
没有气象图、不准确的陈旧地图、夏季瓢泼的雷阵雨顷刻间就可以把整个机场变成一片沼泽地、无边无际的麦田……飞机降落犹如天方夜谭!然而,尽管困难重重,却无法阻止勇敢的汉莎先行者们 (当时汉莎的名称为LuftHansa,而不是现在Lufthansa汉莎)。汉莎于1926年1月6日创建,几个月后,公司即开始为开辟中国航线进行精心的准备。
为了保证汉莎两架容克G24飞机 (当时尚不存在今天常见的长途飞机)能够顺利完成到北京一万公里的飞行任务,必须事先安排很多中途停留地点。公司先行向西伯利亚和中国派出三个技术团队,并准备了充足的备用飞机引擎、零件和工具。1926年7月24日凌晨,最后的关键时刻终于到来:汉莎D901和D903两架飞机顺利起飞,开始远征北京的首航任务。
从柏林到北京,飞机航行了38天,中途停留15个地方,顺利完成了首航任务。不过实际飞行时间其实“仅为”72个小时。同样的距离,当时乘坐火车需要十五天,乘坐邮轮需要四十二天。不过,汉莎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行动并非希望缩短旅行时间。这次首航的主要任务是为将来开辟跨西伯利亚航线积累经验,为德国与远东地区建立经济联系奠定基础。
百花齐放,全面布局中国市场
作为德国的旗舰航空公司,汉莎早在数年前就开始系统地开发中国市场,并在竞争中占据了十分有利的位置。过去的5年间,汉莎一直是中欧航线上最大的承运人,航班数量和运力皆排名第一。飞往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航班数量从每周24班增长到每周52班,几乎翻了一番。目前,汉莎飞往中国的航班数量已超过日本。在汉莎的国际航线上,中国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
同时,汉莎非常重视与中国本土航空公司的合作和共赢。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和上海航空公司两家本地航空公司之间强有力的合作关系,帮助汉莎航空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中国内陆市场。2006年5月,德国汉莎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麦亚胡伯 (WolfgangMayrhuber)在北京参加汉莎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代码共享延期协议的签署仪式上表示:“对于汉莎来说,中国是个至关重要的市场,拥有十分光明的发展前途。我们希望能够在今后几年时间里继续加强汉莎在中国的业务,与我们两个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发展。事实证明,汉莎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合作是卓有成效的。近年来,汉莎公司在中国获得了相当高的市场份额,这些都将在未来转化成巨大的成绩。对于合资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互依赖、有高度的专业精神和公正性。这是德中合作的一个成功案例。”
汉莎是首家与中国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公司的欧洲航空公司。1989年,汉莎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合作,组建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目前,AMECO是亚洲最大的飞机维护、修理和大修服务供应商。
今天,汉莎在中国不仅代表广泛的飞行网络和更多航班选择,更是一个全面涵盖了航空客运、物流、飞机维修、航空餐食和IT系统服务的、并在每个业务领域都争当第一的航空集团。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欧贸易迅速发展,汉莎货运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投资中国航空货运业。今天,汉莎货运不仅是中欧航空货运的领导者,还拥有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货运站有限公司和深圳机场国际货运站有限公司,为中国国内各航空公司和国际航空公司提供货物处理的现代化服务。与深圳航空公司和德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DEG)联合创建的翡翠国际货运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则立足珠三角,力求在增长强劲的亚洲航空货运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
汉莎系统集团(LufthansaSystemsGroup)是航空业信息技术服务主要供应商。2007年2月,在成为国内多家航空公司的IT供应商后,汉莎系统又成功签约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其提供航班计划和网络规划解决方案。另外,汉莎与其他外国航空公司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其对北京燕莎中心的投资。这个集酒店、办公楼、购物中心及公寓于一身的现代化大厦,不仅是北京著名的地标建筑,亦是北京燕莎商圈的核心地区。
拉近中国和欧洲的距离
在中国,“汉莎”品牌代表了高品质、创新和值得信赖。在为旅客提供空中飞行服务的同时,汉莎不断提高和完善其“本土化”服务。早在2000年,汉莎即率先在中国招收和培训中国籍的空乘人员,迄今,汉莎中国籍空乘数量超过200人。在每一个中国航班上都至少有2-3名中国籍空乘为中国客人提供亲切殷勤的中文服务。
同时,汉莎航空亦在空中餐食上下足功夫,分别与国内著名的香格里拉和紫云轩合作,推出“明星天厨”中国菜单,令乘客可在万米高空品尝到地道的中华美食。此外,飞机上的报刊杂志和录像节目也增加了中文服务。在法兰克福和慕尼黑机场,中国客人可以享受到友好的中文迎宾服务,汉莎员工用中文向他们提供信息和帮助。
汉莎公司继续扩大其在中国的活动范围,希望能够在这个市场进一步发展、巩固自己的地位,保持领先外国航空公司的位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更好的服务,汉莎计划利用空客A380机型服务中国航线。此外,汉莎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及上海航空公司申请加入星空联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汉莎还将推进代码共享协议的进一步发展,以便更有效率地开发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航空业的竞争也在加剧。汉莎航空大中国区董事冯楚伦(ArvedvonzurMuehlen)认为公司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以应对激烈的竞争,他表示:“中国是汉莎全球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由于深谙中国文化和市场规律,汉莎因而拥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在中欧航线上,汉莎的服务最为全面和广泛,且服务品质稳定、可靠,航班准点率大大领先业内水平,并同时能在中国国内和欧洲境内提供灵活多样的航班转接服务。
从2007年夏季航班时刻表开始,汉莎增加上海往返法兰克福的航班,令旅客可以更加自由和灵活的往返中欧两大金融中心。冯楚伦表示:“法兰克福与慕尼黑机场有利的地理位置以及我们对中国乘客的重视,汉莎一定能够在竞争中继续发展壮大,让我们的客人获益更多。”
“我们很早就富有远见地在中国开拓业务,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使汉莎公司至今受益匪浅。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最重要的商业市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旅游地之一。汉莎致力于拉近这个地区与欧洲之间的空中距离。汉莎未来的目标仍将是充分利用中国经济发展这个良机,保持在中国航空市场的领先地位。”冯楚伦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