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欲解价改僵局 先破巨头双面
  上周,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每桶突破100美元,中国因此面对更艰难的选择:是根据市场变化,继续调整成品油价格,还是以强制手段锁定价格,保证物价水平不因油市波动而起伏。
  过去一年中,油价从每桶不到60美元上升至100美元,中国成品油价格只在去年11月提升了一次。固守国内成品油价格,短期内国内消费者感受不到价格上涨压力,无需支付更高的成本,看来是一件顺应民心的事情。
  去年通货膨胀水平远远超过了3%的央行控制线,普通百姓已经深切感受到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反通胀也因此成为今年央行首要目标。如果继续提高成品油价格,可能会推动物价水平持续走高,央行也要因此面对更复杂的局面。这也可能使得决策部门更加慎重。
  很多中国经济观察人士认为,油价上调,最大的获益者是垄断的国有石油公司。他们相信,这些公司以亏损为由,迫使政府对油价进行更大幅度的调整,并且给他们的亏损以补贴。如果因为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上涨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决策者也可能面对更多的批评。
  不过,如果坚持政府调控,将油价锁定在我们认为可以承受的水平以内,也可能带来越来越复杂的负效应。成品油价格长期低于资源成本,不能准确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由此导致的价格扭曲必然给出错误的市场信号。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以高能耗为特征的粗放增长格局难有改观,即使政府出台种种行政弹压政策,也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包括政府在内的投资热情。
  这种政策选择中的两难困境,未来可能会不止一次地出现。任何价格调整都相当于利益再分配,作为市场主体,垄断公司肯定希望市场为自己的产品定价,并且按照市场的逻辑决定政策;很多时候,他们又会以承担社会责任为理由,要求市场外的种种特权。石油公司如此,其他在市场上享有垄断或者半垄断权力的公司也是如此。
  这种双面公司的大量存在,必然导致利益分配格局调整走样。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目的在于理顺价格,使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在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定价。但是,当价格调整的利益天平更多地倾向于大公司时,改革的推进就可能遭到其他利益受损者的反对;如果决策者选择顾及更多人的感受,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就无法实现。
  然而,拖延意味着更高的代价。面对始终错误的价格信号,中国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难度会增加,在此基础上居高不下的出口增速,实际上也等于中国以消耗自己的方式补贴世界各国的消费者。这笔不划算的生意本该尽早结束,问题是,从过去到现在,我们给出的信号客观上鼓励所有的制造商和投资者如此行事。
  因此,打破僵局,需要我们给那些双面公司们准确定位。我们不希望决策者在大公司诉求和普通民众的利益间摇摆。我们不愿意看到,那些真正受损的利益群体得到补贴的同时,那些大公司也以政策性亏损的名义获得财政补贴。
  我们认为,这些公司不能指望继续享有市场和公益的双重好处。如果要归于市场,就不能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名,继续享有种种非市场化的便利;如果他们确实是具有社会保障职能的国有企业,那就卸下种种市场的装扮,不要以保值增值的名义蚕食民众福利。
  实际上,无论是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或者其他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我们都认为,如果真的要进行彻底的市场化改革,打破国有垄断公司的双面性是个绕不开的命题。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欲解价改僵局 先破巨头双面
  本文所版面
【第 01 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