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2008中国经济调整已不可避免
本报评论员:杜艳 张斌
  杜艳 张斌
  1月3日,2008年央行年度工作会议召开,如何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是这次会议的焦点。对于2008年的中国经济,经济界人士分歧甚多。市场人士更关心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会有多紧,物价水平走势如何,汇率是否加速调整,在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之态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有多大?
  对此,我们采访了四位经济学家,他们是高盛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梁红、中国银行高级研究员谭雅玲、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以下是访谈内容:
一个必然的调整期
  经济观察报:您对2008年中国经济的表现有何预期,理由是什么?
  梁红:我认为,高增长低通胀的状态今年会发生改变。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高通胀高增长;二是在高通胀下增长速度放缓,原因是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潜在经济增长速度,我们预计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大约是9%-10%,过去三年实际增速远高于这个速度。
  谭雅玲:2008年中国经济将波折起伏,经济乐观面需要警示与反思。我的看法是,中国经济依据周期规律将面临必然的调整期,其中既包括自身矛盾问题需求解决,也包括国际刻意运用的应对性。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不在我国可控之中,而这种变化有较明显的针对我国态势,面对成熟与发达的市场经济竞争,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需要智慧和理性,面对现实承认自我不足和缺陷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与认知前提。
  马骏:由于出口放缓,2008年中国GDP增长率将从2007年的11.5%稍稍回落至10.4%,但整体增长前景依然乐观。在财富效应的支持下,2008年消费增长很可能比2007年更具活力。预计投资增长将至少在2008年上半年基本保持目前的增速。
  经济观察报:对于股市和楼市的走向,有什么判断?
  梁红:我们觉得楼市可能涨幅会下降,至于楼市会否出现拐点,还要看整个大的经济周期。
  谭雅玲:股市发展需要知识与理念的培育与培训,不能简单停留于指标关注,而应突出投资者的知识和技能含量,以规范和提高市场氛围和基础,并需要强调上市公司资质与质量,从股市基础做大、做强。2008年中国股市将出现波折性价格表现,上半年以上涨为基本基调,下半年以调整、下跌为基本表现,外资投资动向和投机技术值得关注。
  楼市将继续调整与调节。我认为,宏观调控应综合配套,将楼市与农村土地以及开发用地的调控结合考虑。尤其需要在楼市当中思考中国社会阶层问题,以楼价调整关注民生和民意,缩小贫富差别的社会问题,消化消极因素,扩大积极因素,结合价格、工资、收入以及用工解决楼市的基础问题。预计2008年楼价会处在起伏调节状态。
  左晓蕾:股市不可预测,我认为预测没有意义。对于楼市笼统地谈价格也没有什么意义。楼市应该分两方面来看,一是经济适用房,这是已经固定了的;另一方面是投资性的市场,如果是用来投资,价格再上涨又怎么样呢?我认为两个市场要不同的对待,把市场分开。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也是想要把政策分开,区别对待。
  马骏: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将进一步遏制房地产价格上涨,陆续出台的政策包括物业税实转试点、更为严格的第二套房贷款限制、打击开发商非法屯地,以及大幅提高对于公共住房的资金供给和土地供给。
从紧政策严防通货膨胀
  经济观察报:中国将防止经济过热和防止通货膨胀作为今年的两大主题,您认为,今年通货膨胀水平是否可能超过2007年的水平?影响通胀水平的可能因素主要是哪些?
  梁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考虑两个方面,一是2008年的通货膨胀能否被控制住?美国经济放缓和其他经济体的经济下滑,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二是货币政策能否及时到位?我们预测今年的通胀不会超过2007年的水平,但前提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能落实到位,如果不到位,今年的通胀完全有可能超过2007年。我觉得通胀将是2008年最大的一个话题。
  我们认为影响通胀的最主要因素是货币。那么,对于总需求过热,如果算M3,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没有看到任何M3减速的迹象,货币供应量还是很大,如果认为中国这一轮的通胀是供应的问题,而且是短期的食品供应问题,那这个通胀肯定是不可持续的,但是我们看到通胀依然在继续。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这个源头没有改变,那今年的通胀水平到底如何还是个问号。关键是货币政策要及时到位,这是影响CPI预测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存在不确定性。而且今年靠的是行政性手段,靠的是压银行信贷,现在效果如何大家都在关注。
  谭雅玲:对今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不能掉以轻心,主要是中国通货膨胀起因到底怎样,如何从根本上去抑制等并没有形成很好的共识;同时,国际通货膨胀连带影响将继续扩大,更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国际石油价格将会继续高涨,而在2007年中国通货膨胀指标中,石油上涨的调整因素基本被排除了。因此,我的判断是,2008年中国通货膨胀指标将不会低于2007年,这包括高指标月份和平均水平。而在人民币升值进程中,通货膨胀水平同时提高,更有值得思量与观察的深刻原因,通货膨胀“原动力”没有消除,通货膨胀压力不可忽略。
  左晓蕾:今年通货膨胀率大概是4%,起码上半年应该在这个水平上。影响通胀水平的主要因素还应该是货币流通过剩。今年国家定位从紧的货币政策,就是决策层认识到了货币现象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
  马骏:我们预计通胀率将有所下降,因此2008年的中国加息压力将会缓解,但人民币升值可能有所加速,主要反映来自欧盟的压力等因素。估计今年的CPI的增幅将回落至4%左右。
  我们同意中国发改委近日强调的几个趋势:(1)虽然国内通胀与国际和成本因素有关,但迄今为止的通胀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导致的,反映了特定产品的供应问题;(2)2007年国内的小麦和大米产量出现增长,加上最近对粮食出口退税的调整以及加征出口关税,2008年的粮食价格可能趋稳;(3)猪肉价格和粮食价格之间的比值已骤增至9:1,预示猪肉供应量将在2008年下半年可能明显改善。
  经济观察报:对于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可能更多地采用哪些手段抑制通胀?去年央行曾6度加息,10次提高准备金率,并多次动用了央票、特种存款、特别国债等诸多手段。
  梁红:我们预测2008年央行不会继续加息,加息已经走到头了。预测央行今年的政策将主要依赖行政手段,以控制信贷为主,包括大幅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中国现在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已在美国之上。我们觉得从紧的货币政策将主要靠紧缩银行信贷来完成,如果完不成,从而通胀管不住,那到时,通胀压力不是加一两次息能够解决的。而且在那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就不是我们估计的10%的问题了,可能需要很大的动作。各种可能都存在。
  总体来说,我们觉得2008年的情况很可能是,央行不继续加息,人民币升值10%,准备金率一个月调一次,年初甚至可能一次调100个基点。我们最担心的问题是,央行能压住信贷吗?因为商业银行、国企都在商业化,金融创新的办法很多,所以央行的管理难度很大,如果没有管好,就要回到汇率和利率的调整上来。
  谭雅玲:从紧的货币政策在于调控目标和手段的强化,加息抑制通货膨胀是直接目标,控制银行流动性是结构目标。而从中国1996年降息力图稳定经济,到日本低利率维护经济、美国低利率刺激经济的教训来看,低利率环境对于经济信心乃至经济结构调整有限,并有约束与压抑的影响,不利于经济恢复与发展。因此,我们不能以传统理论或观念指引当前新经济环境下的货币政策,不能强调利率调整的频率与速度,应该考虑调整的结果与收益。我们需要理性、理智和智慧,需要眼光长远,而非眼前利益。
  左晓蕾:我还要再说一遍,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造成的。重要的是央行在合适的时机动用合适的手段,当然利率还是最重要的。今年的两大主题是“两防”,央行也定位了从紧的货币政策,证明决策层已达成了共识。
  马骏:如果通货膨胀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趋缓,则今年加息的次数将明显少于2007年。我们预期未来3-5月内可能还会有1-2次加息。在更为广泛的货币政策议程上,央行有必要证明,它正采取适当行动避免当前由食品驱动的通胀进一步扩大为由货币驱动的通胀。我们估计在今后六个月中,存款准备金率会再度提高150-200个基点,当局将进一步发行财政部特别债券和央行票据,人民币升值会略微加速。然而,我们认为,这些措施不应被视为对当前货币政策立场的大幅调整。央行行长周小川于去年12月10日的官方讲话证实了这一观点。他表示,“从紧货币政策”并不代表货币政策的“质”的改变。
人民币升值10%可能性不大
  经济观察报:我们注意到,大部分投行都提高了对于人民币升值幅度的预期,去年大家都说在5%左右,今年有投资银行把这个幅度提高到了10%左右,你们给出的预测是什么,基于什么原因?
  梁红:我们是预测今年人民币汇率至少升值10%,现在外汇占款占货币供应量的30%,而2004年的时候只有15%,这是因为外汇的流入远远超过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而从经济角度看,外汇流入和贸易顺差都远远超过GDP的增长。
  谭雅玲:前面讲了,我们需要打消预期,而从国际惯例看,主要货币贬值或升值是一种趋势、态势预测,而没有具体指标的预期。汇率波动是一种常态,外汇交易是双向的,因此很难说一种货币一定怎样。人民币预期升值心理是导致升值难以抑制的原因之一,而这也在经济和金融层面制造了许多新的难点和难题,我们需要仔细掂量升值幅度与速度。中国的改革要有自己的框架与目标,发展要有自己的路径与方针,不能不与国际合作,也不能脱离自己为合作而合作,人民币是最重要的一个窗口,需要谨慎,而不是“大度”。
  左晓蕾:我首先要说的是汇率达不到“两防”的作用,也不能解决顺差过大带来的问题,只不过是一种机制调整的需要,它是会有升有降的。对今年来说,全球都是流动性过剩,中国的过度升值,我想会吸引更多的热钱进来,那时会对从紧的货币政策造成更大压力,甚至重新回归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人民币的可能升值是机制的变化,也说明它还有升值空间。
  马骏:人民币汇率方面,我们认为今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会略微加速,幅度将达6-7%,高于今年预期的5.5%。预计2008年底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为6.90。但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10%的可能性不大。
“硬着陆”风险有多大
  经济观察报:我们也听到有些经济学家预言,中国经济今年可能存在“硬着陆”的风险,您的观点呢?中国经济面对的最大风险可能是什么?
  梁红:“软着陆”还是“硬着陆”,关键是看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经济高增长是好的,但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就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抑制,否则就会导致经济速度会放缓,就业受影响,居民收入受影响。中国最大的风险就是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现在的问题是,政策目标已经设定了,但是没有给出明确的实施手段,而且各个政策手段是否协调也是个问题。2007年以来,各个政策间协调得并不是太好。2004年以来出台的政策限制供给的作用大于限制需求的作用,这本身就是制造通货膨胀的,我们可能会觉得,以前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时期已经告一段落了。
  谭雅玲:中国经济有“硬着陆”的可能,最为重要是官方的认知,官方如果认为外患大于内忧,那将来危机的可能性将扩大;如果官方认为内忧大于外患,那将来调整的收益将增加,时效性将有利于规避风险,实现经济平稳调整。实际上,国际上所“炒作”的问题远比中国自身问题容易解决。
  我认为,中国经济当前最大的风险在金融。金融最大的风险在于量大质低,这已使中国的外部压力加重甚至失衡,未来这风险将直接冲击中国经济安全,乃至金融危机的产生。金融的量大质低已经严重扰乱了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效果,不利于宏观金融调控的效果,可能会引起社会不稳定,果真如此,将会进一步引起经济动荡,因此,中国经济金融问题不可掉以轻心。
  左晓蕾:我对中国经济还是乐观的。先来界定一下什么是“硬着陆”,如果说经济发展增速11%或10%那不是 “硬着陆”,8%是我们的目标,那么到了8%以下才应该算 “硬着陆”。我个人认为“硬着陆”是不可能的,我们今年的任务还是防止过热,而且今年政府会换届,根据以往的经验,换届时GDP都会上升,而且还有奥运因素,所以不应该存在“硬着陆”的危险。另外,我觉得应该注意的是,中国的产业结构应该尽快地调整,而不是像很多人说的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马骏:有两股相互竞争的力量将左右中国2008年的经济增长。积极的一面在于,投资增长的动力仍然十分强劲,其推动力主要来自30%以上的利润增长和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由于过去两年股票市场上涨400%以上的正面财富效应,消费增长仍可能保持稳定甚至加速。另一方面,出口增长的减速,这反映出经合组织国家需求增长减缓,和中国国内政策限制了低端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很可能使今年GDP增长率降低0.5到1个百分点。综合来看,我们预计中国2008年的GDP增长率将达到10.4%,比2007年的11.5%下降约1个百分点。这一增长前景仍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强劲的,对大部分大宗商品的市场需求的含义依然正面。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2008中国经济调整已不可避免
  本文所版面
【第 06 版:焦点】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