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东莞减速
本报评论员:杨兴云
  杨兴云
  连续20年高速增长的东莞,在环境、资源、土地和水资源及劳动力要素供给难以为继的制约下,率先于珠三角其他主要城市发出经济减速信号。
  原有制造业企业正在大规模迁出,新的产业却没能及时补充上来,东莞空心化的威胁,山雨欲来。
  这一局面在短期内似乎难以扭转,因为即使到现在,东莞还在为引进什么产业争论不休,金融服务业还是现代装备制造业?东莞仍没有找到答案。
经济减速
  刚刚过去的2007年,对珠三角来说是颇为艰难的一年。继欧美发达国家投资珠三角继续呈两位数下滑之后,珠三角主要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的工业增加值,普遍出现下滑。经济增速在珠三角连年大幅领先、2006年GDP位居全国第八的东莞,更成为下滑最快的城市。
  2007年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3个百分点。
  东莞市发改局负责综合经济规划的人士告诉本报,这一情况已引起东莞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主管部门多次进行研究,共识是东莞确实在转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同时,更多的问题还将“逐渐暴露出来”。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宋丁教授认为,东莞原来的定位是低端制造业基地,又处于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之间,产业转型难度更大。与广深相比,东莞没有任何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
空心化危险
  台商郭士珉在东莞投资电子业已有20年,2005年之前,他在东莞厚街、石碣、清溪等地共有5家工厂,现在已有两家迁往昆山,一家正准备迁到杭州,剩下的两家维持现状,据称不会再扩大。
  选择离开东莞,郭士珉说,除了土地、环保、劳动力价格等原因外,其他地区的产业配套也已大幅提升,而人文环境比东莞更好。“在东莞,天黑之后我和家人都尽量不出门,在昆山、杭州,晚上12点,我和太太还会到外面去散步。”郭士珉说。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东莞外资企业的终止数量逐年增加。2006年,东莞有统计的外资企业终止数量为1003家,比上年增加三成,2007年继续呈现上升趋势。
  香港工业总会不久前一份针对珠三角港商的调查显示,珠三角有37.3%的企业正计划将全部或部分生产能力搬离珠三角,更有超过63%的企业计划迁出广东。目前珠三角约有8万家港资企业。
  东莞市经贸局信息综合科科长郭灿华向本报提供的资料显示,仅2006年上半年,东莞就有24宗首期投资超500万美元的项目因用地指标不能及时解决而被迫搁置,涉及投资总额11.68亿美元。目前,东莞工业用地已接近饱和。
  东莞市经贸局有关人士表示,东莞的传统制造业,如服装、纺织、塑料制品、电子元件、金属和非金属制品等,已出现大规模向外迁移的情况。
  事实上,广东省政府要求珠三角区域各城市与广东山区及两翼共建工业园区,也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的重要推动力。东莞目前已与省内山区及两翼地市共建工业园区6个,为珠三角共建园区最多的城市。
  东莞官方决策左右为难,一方面全力促进低端产业外迁,另一方面又希望在新的产业没有补充上来时,原有企业外迁的速度不要太快。
  东莞市经贸局人士表示,现代服务业尚未成型,高端制造业更处于起步阶段,对东莞来说产业转移是“一场难以预料的灾难”。
路在何方
  宋丁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东莞在产业结构转型方面,还没有找到一条适合的路子。
  他认为,珠三角各城市已经确定了基本定位,“深圳发展高科技,广州重点发展大型装备制造业,惠州是能源及石化基地”。
  东莞一直有发展高端服务业及“总部经济”的冲动。目前,东莞正准备在城区附近的寮步镇建设一个由80多座大厦组合而成的“总部生态城”,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将其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的总部基地。
  宋丁认为,这种纯制造业聚集的模式,国际上尚无先例,很难判断其利弊。
  产业转型在整个珠三角从来都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2000年,东莞就提出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制造业从“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转型的目标。随后,东莞“十一五”规划纲要又提出大力推进 “商贸东莞”工程,实施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两轮驱动,培育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成为国内外著名企业聚集中心、研发服务中心、人才教育中心。
  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认为,东莞模式的特点就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就是加工制造基地,“凭什么发展高端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之后,为谁服务?”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陈秀珍博士则表示,东莞经济减速很正常,因为靠传统的拼土地、拼资源和利用廉价劳动力来发展经济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东莞的问题是转型中出现的“阵痛”。但东莞想与广州、深圳竞争发展现代服务业,那不仅“不合适”,而且“也没可能”。东莞在体制、人才以及商贸环境等方面与广深都无法相比。东莞最可能的目标应该在制造业领域。“制造业也是有不同层次的,也有高端低端之分。”
  东莞市经贸局信息综合科科长郭灿华承认,产业升级对东莞来说并不容易。“早些年港台资的大量进驻,快速推动了东莞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但同时也使东莞基本上被‘固化’在低成本的OEM(原件制造)之上,在国有和集体企业比重很低、民营企业没有充分成长起来的情况下,产业升级十分困难。”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东莞减速
  本文所版面
【第 11 版:珠江三角洲】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