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2008寿险双胞胎“分道扬镳”
本报评论员:欧阳晓红 段寅燕
  欧阳晓红 段寅燕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新华”)与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 “泰康”)这对竞争了11年、人称保险“第二梯队”的“双胞胎”公司忽然有一天挂起了“休战牌”,自此“分道扬镳”:一个在为冲刺上市悄然做准备——诉说“增长”的故事;一个在股权变数不定的背景下——讲述“价值”的故事。
  这其中的“机缘”如何?
  保费:此消彼长
  2007年以前,这对“双胞胎”之争几乎是泰康追赶新华的过程。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底,近10年来,无论是保费收入还是机构数量、员工队伍等指标,新华均领先于泰康,居国内寿险市场第四位。2006年底,泰康实现当年保费收入208.9亿元,同比增长16.87%;新华则达266亿元,同比增长26.47%,超出泰康近60亿。
  但进入2007年,第二梯队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泰康保费收入超出新华10.1亿元;第二季度的4、5月,新华出现“反弹”,保费分别反超泰康8900万、1.28亿;但6月又落后于泰康9605万,并至此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第三季度落后2.2亿,10月和11月分别落后1.07亿和1.89亿。2007年1-11月,新华保费收入288.18亿,而泰康为302.58亿,超出新华14.4亿。目前,泰康领先新华,居寿险第四位。
  2007年对新华而言充满挑战与考验,由于股东层面的变动,新华人寿保费收入出现了一些波动。不过,新华在2007年初成立了七大管理中心,并进行了一系列整合。
  “截至2007年12月27日,新华保费收入已达320亿,但处于风口浪尖的新华已无心恋战,亦不在意保费名次,关键是要夯实业务基础,提升内涵价值。”知情人士说。
  据了解,新华全年保费计划任务目标提前36天告罄,截至2007年11月底,新华保险现有业务价值已达47.6亿元,较2006年增长10.4亿元,同比增长率达35%。
  更重要的是,有专家认为,新华个人渠道首续期保费首次突破100亿元,表明其个人业务已进入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泰康董事长陈东升曾表示,利润10亿时才考虑上市。2007年6月底,泰康总资产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利润突破10亿元,半年就完成了2007年全年的利润指标。
  “泰康的超常规增长非常明显,其目标直指上市。”知情人士说。
2008各讲“故事”
  一个要“增速”,一个要“价值”。这对寿险双胞胎在2008年的发展战略上各有千秋。
  早在2007年初,新华工作会议确定了“转变增长方式、持续有效增长、又好又快发展”的总要求。“而实现这一总要求的途径就是个险新契约、个险续期、银代期缴、团体短险四大核心业务的大幅度增长。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工作任务、政策配套和资源配置都实现了向核心业务的重点倾斜,体现了新华目前的价值诉求。”上述人士说。
  “新华人寿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稳健发展,而且业务质量得以提高,是因为其拥有了一支成熟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评价说。
  而2007年6月完成10亿利润指标的泰康,已经进入了上市前的备战阶段。但是,其过快的增速难免会让人产生些许担忧——如何保持其可持续性高速增长?
  其实,资料显示,早在2001年泰康曾出现过亏损。对此,就连陈东升也承认,除当时寿险市场不景气外,也有营业网点扩张令支出剧增所至。据有关报道称,2003年泰康各分公司的每年开办费约是300多万元,中心支公司约50-60万元;而业内人士称,2003年前泰康的分公司开办费约在500万元。
  对于目前的快速增长,泰康方面的策略是,首创“三位一体”的内部控制体系,防范经营风险;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长期稳健发展等。
  而要快速增长,还是要内涵价值,这对寿险双胞胎的“战术”各有不同,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赢家……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2008寿险双胞胎“分道扬镳”
  本文所版面
【第 21 版:保险】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