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洋浦:梦回原点
本报评论员:谢良兵

  谢良兵
  20年后,这依然是一个很新的城区,很大,却很分散。由摩托车改造而成的“三轮摩的”是这里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开“摩的”的几乎都是用围巾围住半张脸的女人。
  在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入口,“海南省委的决策是正确的,机会难得,不宜拖延”的巨幅牌匾,显得异常醒目而意味深远。这是邓小平当年关于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批示。可惜的是,在过去的20年中,洋浦总是阴差阳错地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被耽误的洋浦
  海南尚未建省之前,洋浦经济开发区的设想就已经出现。1988年,海南建省之时,中共海南省委和省政府正式向中央请示,将洋浦30平方公里土地使用权,一次性出让给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成片开发,期限70年。
  一时间,洋浦被称作“特区中的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新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但很快,由于对这种“外包给外商”开发模式的不同理解,引发了一场“洋浦风波”,洋浦甫一出世就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
  在一片“丧权辱国”的质疑声中,洋浦开发区的报告一直未被中央批准,整整耽搁了5年时间。直到1992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并赋予其更为优惠的政策,洋浦开发区才真正成为国内唯一享受保税区政策的国家级开发区。
  但这个时候,洋浦又卷入了炒地皮的狂热之中。本用来吸引外商投资建厂的洋浦工业开发区,“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区。1992年到1993年,熊谷组以每亩300万元左右的价钱卖出去900多亩土地 (当时海口和三亚的工业用地价格每亩才13万至15万元)。
  “如此高的地价,最终导致谁也不敢在洋浦办厂,也不会有兴趣在洋浦投资设厂。”原洋浦工业区规划土地建设局长夏明文博士回忆说。
  1998年以后,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洋浦的经济也步入了低谷。其后,亚洲金融危机来临,熊谷组自身也陷入困境。
  2000年8月,经海南省政府和光大集团(熊谷组香港的接手者)同意,洋浦经济开发区内的土地实行优惠地价,每亩7万元人民币,可分两期付款,首期付款一半。对于进入开发区的温州民营工业园和深圳科技园的项目,土地价格还可以更优惠。
  “最低谷的时候,开发区倒贴钱,也没有人愿意来。”在洋浦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了多年、现任洋浦广播电视台台长的黄远舶,见证了那段低迷,“洋浦的起点很高,但‘时运不济’”。
  据介绍,那时候洋浦搞过温州工业园、深圳工业园、洋浦科技园等项目,结果却是招来一些假温州商人,“有从海口过来的一家人开了四个店,拿到16000元安置、补助费,不到半个月就走人了。”
  “沉寂的原因,既有外部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变,也有开发模式遇到了一些挑战,开发主体和政府主体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上也有所不同。”海南省副省长、时兼任洋浦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姜斯宪后来总结说。
大项目的两面
  从海口到洋浦经济开发区,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在这个行程的大巴上,通常都会碰上“海南炼化”或“金海浆纸”两家公司的员工。这两家公司代表了现在甚至未来的洋浦。
  “招商不能凭主观想象。”再次总结洋浦的招商教训,夏明文如是说。在他看来,决定开发区命运首先是项目,其次才是政策。任何地方要真正发展起来,光凭一时热情不行,关键要上大项目。夏明文说,洋浦尤其如此,没有像珠三角那样的工业腹地,也没有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可作依托,靠自身工业并不发达的海口和儋州,靠区内的三四万原住居民既拉不动服务业,也搞不起先进加工业。
  “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是近年海南的发展战略。事实上,这样的战略已经显现出它的作用。数据显示,2007年,大项目带动海南GDP增长14.5%,财政收入增长58%。而对于洋浦甚至海南省而言,海南炼化和金海浆纸就是这样的大项目。
  2003年,洋浦引进第一家大型企业——金海浆纸项目。洋浦另一建设项目800万吨炼油厂,于2006年建成。这个项目总投资116亿元人民币,工业产值333亿元,约占海南全省工业产值的30%,是洋浦目前建成的最大工业项目。
  通过“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策略,“再造洋浦”的战略也得以推进。2005年以来,洋浦开发区的多个经济指标“井喷”,出现每年100%甚至500%的增长。
  洋浦占海南陆地不足千分之一,但是它现在却承载着海南40%的工业产值,进出口占60%。
  仅中石化集团800万吨炼油项目、印尼金光集团100万吨制浆项目建成投产,每年销售收入就达380亿元,成为洋浦快速行进的火车头。
  正在推进中的还包括150万吨烯炔、100万吨乙烯、160万吨造纸、1000万吨石油商业储备等项目。这些大项目不仅能迅速拉动经济增长,而且也将带动和形成系列产业落地。
  但随着公民环保意识的觉醒和绿色GDP的推动,海南炼化和金海浆纸等项目也遭遇到了环保质疑。
  环保是一个问题,但政府更担心,如果没有大工业的带动,海南仅靠热带滨海旅游和热带农业,并不能给地方财政带来多少支撑。事实上,自建省以来,除了短暂的泡沫经济时期,海南的地方财政一直捉襟见肘。
再起航的梦想
  大企业和大工业拉动效果虽然明显,但仅作为一个临港工业区并不是洋浦的发展使命。现洋浦再次回到了历史的原点:建设成为华南沿海型重化工基地、外向型的工业自由港。
  洋浦曾被设想作为国内最早按自由港模式设立的一个开发区,如果建设顺利,同样拥有深水港口资源的海南洋浦,完全有希望发展成为类比台湾高雄的全岛工业和物资枢纽城市。
  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曾经赋予洋浦的种种优惠政策,最后都难以落实。由于无法向“自由港”自由发展,20年来的洋浦开发区发展缓慢。有数据显示,2007年,洋浦开发区GDP仅为74.17亿元,经济规模还不足东莞市下辖的一个镇。
  2007年9月24日,洋浦正式被国家批准成为继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之后的中国第四个保税港区。在保税港区的“自由政策”下,洋浦港开始再次向海南“高雄”的目标起跳。
  洋浦保税港区规划建设面积为9.2063平方公里。按照“统一规划,一次报批,分步实施,分期验收”的原则,分三期进行建设。整个洋浦保税港区主要规划为四大基本功能区:港口作业区、仓储物流中转区、出口加工区、研发加工制造区。
  夏明文认为,保税港的建设,让国内货物一入区就可以马上申请退税,突破了以前要货物必须离境方可退税的限制,大大加快通关速度,降低商务成本,这样也有利于促进保税港区与区外的物流发展。
  有企业计算过,实施保税港区的相关政策之后,从东南亚运货物到洋浦保税港内进行仓储,再用国内的船只运到北方,成本比直接运到目的地还要低。另外,广东沿海港口的货物经常大量滞港,而洋浦港却常常吃不饱。夏明文说,以后这种局面会改观。
  20年之后的洋浦开发区,依然是一片热带植物的乐土,淹没其中的少量工业厂房略显形单影只。而今在被冷冻了整整20年之后,洋浦经济再次向“自由港”的目标起航,不知这次又将会遭遇多少逆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洋浦:梦回原点
  本文所版面
【第 12 版:特别报道】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