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价中长期持续上调 受益企业排序
本报评论员:赵乾明
赵乾明 涨价理由多,幅度小 水务行业的本质和中国水业改革的现状决定了中长期水价将持续上调,理由如下: 首先,行业本质决定了制定合理水价的必要性。 淡水资源具备两种属性,一种是作为资源的稀缺性,一种是作为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社会属性。这两种属性决定了城市水业的本质,即兼顾水资源稀缺价值和社会属性在不同用途间合理配置这种稀缺资源的服务业。 城市水业在资源性与社会性间取得平衡的关键是制定出合理的水价。合理的水价可以有效激励水务运营者提供稳定优质的服务,可以抑制水资源浪费,促进水的利用回收。 其次,中国水价现状并不合理——侧重社会属性,忽视资源属性。 在中国水业发展历程中,由于政府主导力量过大,造成目前的水务行业过分向社会属性倾斜的局面,水的资源价值被人为扭曲。水价低估,全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供水企业的大面积亏损也影响了居民获得优质的水供应服务。忽视水资源价值的直接表现是水价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都过低。 最后,水价开始向能兼顾资源价值与社会属性的合理水平回归。 最终目标是使我国水务行业能够兼顾水的资源属性与社会属性,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率、高服务水业体系。随着多方产业资本的引入,为实现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标,必须通过合理的水价对产业资本予以激励,这个过程也是水资源价值回归的过程。 这决定了现在各城市水价调整并不是结束,仅仅是中国水价向能兼顾水资源价值和社会属性目标回归之路的开始。 当然,水的社会属性决定合理报酬率和上调幅度。 水资源的收集、存储、处理和输送分配需要大量的投入,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同时水资源具备区域分布的自然垄断性。这两点决定了水务行业带有垄断性质,若不加监管,水服务运营者必将片面追求在降低服务质量的同时最大化利润。 因此,需要政府通过合适的行政手段对水务行业予以干预或管制以满足公众福利需求,同时配以合理的经济手段来给予水务运营者合理报酬率,以满足其成本补偿和投资回报需求。从国外水务运营者数据来看,水务公司可以获取10%左右的毛利率。这也决定了水价上调的上限。 世界银行研究认定居民家庭收入的5%作为支付供水和污水处理服务的上限,建设部研究认为我国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支出占家庭平均收入的2%-3%较合适。 投资长短策 水价调整将直接提高整个水务行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水平。从现有水务上市公司经营模式来看,收入来源主要来自政府补贴和直接经营性收益。水价上调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主要分直接和间接两个层面。 对于产业链完整、直接面对终端客户的公司来说,终端水价调整将直接提升上市公司收入和盈利能力,从而直接提升公司业绩。这是短期内受益水价上调公司的首选。 对于客户为中间客户的企业来说,终端水价上调并不能使其直接受益,要看中间水价(上网水价)是否会跟着调整。在众多自来水企业普遍亏损的局面下,此次水价调整一大目标就是改善目前全行业盈利能力低下的局面,上网水价跟着终端水价而调整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值得跟踪关注这些企业后续上网水价调整进程。 污水处理企业运营收入是直接与政府结算,由政府补贴的形式支付,因此污水处理企业是间接受益于污水处理价格调整。其受益的一方面体现为未来与政府结算价提高空间增加,另一方面体现为政府补贴能力的增强,降低了污水处理运营商的政府支付能力风险。 以各家公司去年营业收入为基础,参考各自供水业务在不同地区分布情况,假设各城市水价未来1-3年内均上调至人均水费占可支配收入2%的水平,我们估算了水价上调对各上市公司业绩的贡献程度。受益者依次排序为:钱江水利、洪城水业、首创股份和南海发展。 当中国水价在水资源价值与社会属性间取得平衡、中国水价不再低估以后,水务上市公司最大看点在于公司水务运营业务的地域扩张,通过量的扩张获得增长。 从各家公司业务分布区域看,首创股份、创业环保与合加资源三家上市公司的外延式扩张能力强于其他公司。在水务这样一个国家管制较多、区域进入壁垒高的公用事业行业中,优秀的跨区域扩张能力能保证公司收入和业绩的持续增长,并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受益于未来中国持续的水价上调过程。 从中长期的发展看,首创股份(供水+污水处理)、创业环保(污水处理+中水)与合加资源(供水+污水处理+固废处理)有望在未来通过不断的跨区域扩张成为未来我国水务行业中的龙头。 目前A股水务上市公司估值都很高,09年平均PE45倍、明年平均PE40倍,而美国今明两年平均PE分别为22和20倍。当前的估值水平已经包含了未来水价上调的预期在内,因此投资水务行业需更重视个股的选择。 个股选择上,综合考虑水价调整和上市公司长期的发展以及目前的估值水平,建议投资者关注城投控股、南海发展与合加资源。 (作者为国金证券研究员,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