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兖矿的见证

  三代矿工的见证
  每当提起往事,赵常运总是感慨万千:“1974年,我刚刚来到兖矿刚刚投产的南屯矿。那是全国最好的矿,设计能力150万吨,号称鲁煤第一峰。”
  当时的兖州矿区是国家能源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初期,国家先后从贵州、江西调入5支基建队伍,可谓举全国之力。64岁的退休职工赵常运就是那一年毕业、进入了兖矿。
  作为中国最早建成的大型煤炭基地,兖矿诞生于1966年。不过,受当时政治形势的影响,1974年兖矿才开始进入矿区大规模建设阶段。
  那时的装备已经比其他矿先进了很多,开采用上采煤机,但还是离不开“打眼放炮、大锨攉煤”,出煤全靠人海战术。全矿1000多名采煤工,年产量只有五六十万吨。
  采煤技术落后、工作环境艰苦、社会形象极差,老百姓称矿工是 “煤黑子”,干的是又脏又累又危险的活,“说不定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我们一起毕业入矿的有15名同学,可没几年只剩下两人还干采煤。倒不是怕苦怕累,关键是安全没有保证。那时兖矿安全条件在国内算好的,但还是工伤天天有,重伤月月发生,死亡年年不断。”赵常运回忆道,“在企业办公楼开追悼会,家属哭得撕心裂肺。从此,我留下了一个毛病,一听到救护车呼啸而过就头皮发紧。”
  赵常运追述的那个年代,中国煤炭工业已经跨过最为坎坷的两个阶段。即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告别手工业、实现半机械化,七十年代初步实现机械化。当时,全国共有统配煤矿598对,年产量在120万吨以上的矿井只有29对。而国外煤矿在发展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同时,已完成了向大型化、集中化生产的技术改造。兖矿起码落后世界领先水平20年。
  1976年兖州矿务局成立。此时,国家提出了两个五年规划的兴煤目标,要在10年间重点建设十个大型煤炭基地。兖州矿区被列为其中之一。当时征战西南和江南的上万煤炭工业建设大军实施第二次战略大转移,会师北上,打响了兖州矿区的大会战。
  “那场大会战不亚于解放战争的大决战。”谈起当初创业的场景,赵常运至今仍津津乐道,国家三部委65个立井机械化攻关项目一多半集中在兖矿,几乎所有国家级、省部级煤字号科研单位都加入了攻关行列。
  “兖州会战”整整打了15年,施工建设水平竟超过了欧洲,创当代全球同规模矿区之最。从1976年到1990年兖矿原煤产量每5年翻一番,缓解了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
  与赵常运相比,孙计爽是兖矿第二代矿工。1982年他从技校毕业入矿时只有19岁。他赶上了兖矿现代化进程的一件大事。1979年,邓小平副总理批示,从国外引进100套综合采煤成套设备和挖掘设备。其中两套落户兖矿。
  “做梦也没有想到,干煤矿竟与那么多洋设备打交道。”孙计爽至今记忆犹新,“八国联军”的德、英、美、日等国家的设备,对我们这一代矿工是极大的挑战。1980年3月,兖矿第一套引进的综采设备在南屯矿一个工作面割下了第一刀煤。当年,南屯矿的综采队生产原煤达到了60万吨。这相当于一个矿井的产量。
  1987年,兖矿综采队实现产能190万吨,这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采矿工艺几乎已是极限了。美国和澳大利亚产能已达到300万吨。
  “如果兖矿继续引进设备、技术,超越国外水平几乎不可能。只有变革工艺,走自主创新道路才可能追赶国外先进水平。”孙计爽说,1994年兖矿采煤的年产目标定位200万吨,开始了一场技术革命。
  孙说的革命,是指综采放顶煤。虽然这项技术并非兖矿首创,但却创造性的攻克了防尘、防火、回收率和顶板管理四大难题。孙计爽也先后完成40多项技术革新,成为综采设备的专家。
  1997年兖矿综采队在国内率先突破350万吨,连续7年零8个月无死亡事故。这一产能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兖矿也形成了煤炭行业龙头企业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
  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步入了快车道,作为经济发展动力,煤炭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王兴利是2002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南屯矿的第三代技术员。谈起煤炭生产,他说,现在与过去大家对煤炭开采的印象已截然不同。
  来兖矿之前,王兴利脑海中呈现出地上全是煤,地下湿又黑的场景。然而来到南屯矿一看,矿上到处鲜花绿地,还养着孔雀、鸵鸟,煤开采出来直接通过封闭的传送带运到了洗煤车间。
  在矿下记者看到,矿工只需操作现代化的采煤机,一个小时可采6000吨,几乎没有重体力劳动。一位矿工指着轰鸣的采煤机告诉记者,目前南屯矿年产量已达400万吨,连续安全生产1285天,19个月无轻伤。而对于厚薄煤层搭配、边角煤遍布的现象,现在的综采技术已能把煤一点不浪费地全部开采出来,矿井的寿命起码可以延长30年。这又能为一代矿工提供就业机会。
  “如今矿工成为新一代白领采煤工。”王兴利称,兖矿综采顶煤的技术已经领先世界三到五年的时间。
  2003年至2008年,兖矿集团在煤炭产量逐年以10%的幅度限产的情况下,销售收入由152.62亿元增长到450亿元;利税总额由22.81亿元,增长到134亿元,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基地。
转型煤化工
  随着技术的提升、产量的激增,煤炭企业不得不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一旦矿产资源开采殆尽,整个地区都将面临“煤枯城衰”的困境。
  上世纪90年代,兖州矿业集团高层去东北一个资源枯竭的矿务局开会时,见到煤矿职工的孩子衣着破烂,靠捡矿渣为生,这种矿山资源枯竭、职工生活无着的情景,促使兖矿集团下定决心发展非煤产业。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于环保要求日渐提高,单靠出卖资源性产品获利,企业的利润空间逐渐缩小。此间,国内煤炭企业纷纷涉足煤化工这股热潮。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煤制油项目的发起单位)副院长张玉卓在兖矿集团挂职、担任副总经理,煤变油项目由此在兖矿内部萌生。
  “煤制油”的产业化在全球只有南非萨索尔公司获得了成功,兖矿集团高层曾多次远赴南非聘请到了这家公司的副总工程师孙启文。孙的回国使得兖矿成为了中国掌握煤制油间接液化技术的唯一企业。
  根据规划,兖矿煤变油总投入约1000亿元人民币,预计在2020年左右可实现年产1000万吨的油品。项目共分两期,一期工程计划于2013年建成年产500万吨油品的规模,需资金500亿元。其中前期示范工程,包括一条年产100万吨油品的生产线,投资约为120亿元。
  这是兖矿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谈起项目未来的前景,孙启文十分乐观:陕西的开采成本较低,兖矿每吨煤的开采成本只有50-70元。每吨油需要4.2吨煤,兖矿每吨成品油成本不到2000元。这大体与30美元/桶的原油进口价相当,煤制油的前景巨大。
  目前兖矿的煤制油项目完成了中试,不过,还需国家发改委的批文方可开工建设。
  兖矿进军煤化工另一大机遇来自对鲁南化肥厂的并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鲁南化肥厂面临破产。这家公司是全国最早通过煤气化生产化肥的企业,拥有全世界第五套、全国第一套德士古气化炉。
  鲁南化肥厂规模较大,人员素质高,技术、设备先进。1998年,兖矿收购后,投入了很少的资金和精力就将其打造成了煤化工技术的研发和人才培训基地。
  此后,兖矿集团开始大规模进入煤化工行业。在鲁化的基础上,兖矿煤化工方面现在主要有:国泰化工、国宏化工、国焦公司、榆林能化、山西能化、贵州能化、新疆能化、菏泽能化等十多家公司。
  兖矿一贯注重技术研发的优势在煤化工领域再次体现。兖矿的煤化工洁净技术打破了西方垄断,使美国向中国转让同类专利时被迫降价20%。德国一家公司甚至专门申请航线,雇专机到兖矿取经。目前兖矿国际专利转让费已突破2亿元。
  兖矿党委副书记宋国称,煤化工已占集团总收入的一半,目前兖矿已形成鲁南、邹城、兖州三个化工园区和赴晋、陕、黔、疆开发的能化基地“双轮驱动”的格局,兖矿已成功完成转型。根据规划,到2010年,煤化工产业年销售收入可达258亿元,成为产值超过煤炭的支柱产业。
探路海外
  煤炭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注定了产业整合的到来是迟早的事情。
  1979年以后,国家放开了过去不允许集资办矿和私人办矿的限制,实行了“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大中小煤矿一起搞”的方针,全国各地掀起了群众办矿高潮。直到1997年乡镇煤矿有6万多处。据称,其中非法开采的有5.12万处,占总量的85%。
  从2006年开始,国家发改委要求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出台加快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指导意见,支持大型煤矿兼并改造中小煤矿。煤炭行业的大整合拉开了序幕。
  在国内行业整合中,兖矿集团与神华、中煤能源这两家央企相比,却有些力不从心。与神华集团副部级央企相比,较高行政级别可动用更多政府资源帮助其在国内买矿,甚至行政划拨,地方政府也愿意配合。兖矿集团属于山东省级国有企业,到外省拿矿往往会遭遇当地政府的抵制。
  同时,各地方政府对于资源产业越来越倾向于区域内部连横。日前,山西省提出的实施“大集团战略”,酝酿组建山西焦煤集团、同煤集团和山西无烟煤集团三大集团。河南、贵州、山东等煤炭大省都纷纷出台了区域内部整合的规划。
  兖矿一位人士称,目前各地政府在招商过程中对于矿产资源都有相应的保护政策,并不愿意让外地企业插手。随着国内未开采的煤矿资源日益减少,兖矿感觉到近年来在国内买矿越来越艰难。由此,海外买矿成为了兖矿的一个发展思路。
  早在2006年,兖矿集团已在澳大利亚收购了澳思达煤矿,成为中国第一家海外买矿的煤炭企业。
  兖矿海外并购之路也得益于其技术优势。澳思达煤矿历史上多次出现安全事故、因自燃发火被迫关闭。兖矿则因为技术优势能够解决自燃问题,以2200万美元超低价收购该矿,第二年年底就恢复生产。
  兖州煤业总工程师倪兴华称,即使在2008年中国煤炭跌落低谷、价格大幅下挫、企业普遍亏损的时候,奥思达煤矿依然取得了生产原煤185万吨、盈利1.1亿澳元的佳绩。目前澳思达已收回当初的投资,成为兖矿利润的一大支撑点。
  通过澳思达煤矿的运营,兖矿已经对澳大利亚生产、技术、职工权益、相关法律上形成了一套模式。自从并购了澳思达矿后,兖矿集团在当地考察了15个煤炭项目,希望以澳思达矿为平台,建立海外煤炭基地。
  2009年8月,对澳大利亚菲利克斯公司100%股权的收购则实现了这种夙愿。菲利克斯公司是澳大利亚的一家煤炭上市公司,其产品主要包括动力煤、高炉喷吹煤和半软焦煤。此次,兖州煤业拟以16.95澳元/股的价格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100%股权,总收购代价约为33.33亿澳元(约为人民币189.51亿元)。
  兖矿相关人士指出,从煤炭储量来看,菲利克斯煤矿比澳思达矿储量更大、煤种更优,效益也将远远超过后者。
  对于中国煤炭产业的变迁,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总结道,60年中国煤炭工业经历了——煤炭供给由短缺转到总量基本平衡;企业由多而散到以大基地、大集团为主;生产方式由手工作业、半机械化为主转变为机械化、现代化为主;由单一产业转变为以煤为主、综合发展的多元化格局等诸多变迁。如今,中国煤炭企业又迎来了由单纯资源出口向技术和劳务输出、境外资源开发的转化。
  兖矿党委副书记宋国表示,通过对海外煤矿的收购,兖矿找到了一条快速国际化的道路。兖矿集团今后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本报记者 种昂 撰文)
特邀点评
苏桂锋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新闻处处长
    兖矿集团的发展不仅见证了全国煤炭工业的变革历程,展示了煤炭生产大军不畏艰辛、创新图强的特别能战斗精神,更可贵的是揭示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健康发展的真谛。诸多启示,以三点为要:其一,坚持独立自主。国企改革模式很多,这一条殊为基点。其二,坚持实践本位。兖矿从单一煤炭生产到煤化工、电铝机械三大主业并重,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改变了资源型企业发展的传统轨迹。其三,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世界先进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创新生产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拓展外域资源,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坚持以人为本。
兖矿大事记
◆1971年6月,兖州煤炭生产建设指挥部成立。◆1975年,兖矿矿区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1976年7月21日,兖州矿务局成立。◆1997年9月25日,兖矿集团独立发起设立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兖州煤业分别在香港、纽约、上海三地上市◆1998年,兖矿收购鲁南集团开始煤化工产业。◆1999年5月,兖矿集团成立。◆2006年,兖矿集团已在澳大利亚并购了一家澳思达煤矿,成为中国第一家走出去煤炭企业。◆2009年8月,兖矿开始对澳大利亚菲利克斯公司100%股权进行收购。
相关公司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大同煤矿有着悠久的开采历史,在明末清初就有了一定规模的开发和利用。
  1949年8月30日,新中国成立前夕,大同煤矿集团前身大同矿务局成立。
  2000年7月改制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如今,已形成煤炭为主,电力、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等多业并举的特大型综合能源集团。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平能化集团在平煤集团和神马集团的基础上重组整合而成。其中,平顶山煤业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焦炭生产基地,是国内品种最全的炼焦煤和电煤生产基地。
  1952年,平顶山矿区就被列为国家“一五”计划的重大建设项目,1953年被列为全国十个矿区建设项目之一,是新中国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矿区。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神华集团公司成立于1995年,为中央直管企业之一,是集煤矿、电力、铁路、港口、煤制油煤化工一体化开发,跨地区、跨行业、多元化经营的特大型能源企业。目前是全国最大煤炭企业、全球最大煤炭供应商。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煤前身为中国煤炭进出口总公司。自1999年5月与煤炭部脱钩重组以来,中煤集团实现了由单一贸易型企业向以煤炭生产贸易为主业的企业集团的转型。目前,中国中煤集团涉及煤炭生产及贸易、煤化工、煤层气开发、坑口发电、煤矿建设、煤机制造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等业务。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兖矿的见证
  本文所版面
【第 40 版:专题】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