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中资“走出去”进入高峰期专家提醒先学走路
本报评论员:张斌 高琨

  张斌 高琨
  11月3日,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在北京首次召开。
  香港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IT事业部经理夏元鸿递给记者的名片中,不仅有他们在深圳办公室的联系方式,同时还清清楚楚标明香港、德国、澳洲等驻外办公室的联系方式。
  夏元鸿说:“德国、澳洲是我们公司外贸出口非常重要的两个地区,在那里设置办事机构可以保证平时与客户更畅通、及时的交流;而设在香港的办公室则是为了辐射东南亚地区以及欧美市场。”
  同样,在几天前刚刚结束的广交会、香港贸发局展会以及环球资源展会上,你也会发现,大部分的中国制造商都在外设立了办事处,比如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对外贸易比较发达的城市。有的则已经或者正筹划着将自己的驻外办事处开办到欧美去。
  为了和大零售商保持更紧密的关系,取得更多的订单,中国企业设驻外机构的现象,正在变得普遍起来。
  “走出国门设立驻外办事机构,是中国真正市场化的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了不起的一个进步。”北京国培商务研究所经济师刘继东说。
学会走路
  如同小孩子出生后要经历一段成长时间才开始学习走路一样,中国企业实现迈出国门的第一步,经历了一个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过程。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说:“中国现在积累了大量走出去的能量。过去60年,伴随国家领导人的更迭,中国经济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经济增长率分别为6%、8%、9%、11%。尤其入世的8年,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国企业积累了大量资金。”
  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也曾有一批企业走出国门,华为、万象、联想等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但毕竟那时有这个能力的企业很少,基本可以看作是个别现象。
  这次则不同,眼下可以看作是这一趋势的起步阶段,高峰期很快将会来临。
  “企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走出去就变成了一种本能。”刘继东说。
  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分三种情况:第一是代表国家战略,收购矿产资源,通常是国企;第二种是工程类的,到国外施工;最后一种是产品类的,以制造业为主。前两种多以实力强大的国有企业为主。最后一类才真正代表了中国市场化企业力量的壮大。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晓强在11月3日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开幕式的发言中提到:“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主体方面,民营企业和其他股份制企业的对外投资快速增长。按对外投资的企业数量计算,2008年有限责任公司居中国对外投资的首位,国有企业的比重下降了3.6%,居第二位。民营企业达到了9.4%。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说:“过去总说中国是国有企业走出去,现在最多的是有限责任公司。相比国有企业,股份制公司在投资意愿方面,还有在决策机制方面都比国有企业好一些。私人企业更加灵活,比较容易捕捉国际市场重要的机会。”
  “当企业有能力与国外采购商直接对话时,他们自然就会去做了。”刘继东说,原来企业接订单要经过工厂、国内贸易公司、香港公司、韩国公司、美国进口商和美国的采购商等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要吞噬利润。中间环节的减少,就意味着利润增加、风险降低,对市场敏感度也会增强。
  而去年以来爆发的金融危机,则成为中国企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催化剂”。
  危机让企业学会思考,反思过去的模式。“原来的模式赚点小钱没问题,但是形势稍有不好,就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说货到了,那边的企业破产了,账要不回来;对市场消息不敏感,我们只有对订单的把握,但是对消费者的需求等一概不知。”夏元鸿说,“制造商从本能上是更希望贴近消费者和零售商的。”
  再有,危机使发达国家给中国企业提供了很多小试身手的机会。以前发达国家不适合中国中小企业去发展。这轮金融危机下,中国中小企业不仅对外设立办事机构,还可以去参股、投资。
跌倒也正常
  一家专门为欧美制造手袋的公司Trendmark本来是在广东东莞黄江镇田美村长盛工业区,但在香港新界已经有一间非常大的办公室。
  Trendmark一位负责产品销售的经理向记者介绍,目前,东莞属于他们的制造基地,香港新界则属于他们对外商务交流的办事机构。在香港不仅有非常开放的国际贸易环境,更是他们学习新的产品创意的好地方。
  况且香港距离东莞交通方便、距离近,成本也不算高。如果直接把机构设置在欧美地区,风险还是比较大的,成本也大。
  也有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将驻外办事机构直接设立到了欧美。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会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比较稳妥的是先设立驻外办事机构,直接面对外商接单;其次是到国外占领渠道,一般要通过并购完成;最后才是建立自己的品牌。
  事实上,能把品牌做到欧美市场的少之又少。“包括上世纪90年代成功走出去的TCL、联想在国外市场现在的知名度也并不大。”刘继东说。
  企业“走出去”需要自身经历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这一转型的成败与否决定着“走出去”能否成功。
  战略怎么制定,人怎么控制,财务怎么控制,市场怎么开拓?“这些都是走出去的关键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企业的绊脚石。”刘继东说。
  德勤中国并购融资服务主管合伙人曹文正说:“沃尔玛这样的庞然大物也是一步一步走的。1998年他的销售是750亿美元,去年大概翻了五六倍,海外销售占全公司销售的60%多了。”沃尔玛到海外投资,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在这十年间,他先到周边地区投资,小步小步走,最后一步跨到中国,一步跨到欧洲。
  中国企业走出去将面临激烈的竞争,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在中国设代表处是要接近生产者,中国制造商设驻外代表处是想贴近国外消费者。一条产业链,前端向后端抢,后端向前端冲,大家都在博弈。谁在链条中占领更多,谁就将最终掌握话语权。”刘继东说。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资“走出去”进入高峰期专家提醒先学走路
  本文所版面
【第 05 版:经济】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