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言安 言咏
自大兴军训基地爆发甲型H1N1流感(下称甲流感)并最终导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名大一新生死亡后,做医生的妈妈第一时间在电话里“命令”刘群航出门必须戴上口罩。在他的影响下,同寝室同学先后都戴上了口罩。“校园里戴口罩的人还是少数,一开始还觉得特不好意思。”这位北航大三的学生说。
刘群航承认:“尽管专家和媒体都说甲流感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但本校出现了因甲流感死亡的案例,这对大家刺激比较大,内心很恐惧。”
就在北航和北京市卫生局正式对外公布“一大一新生死于甲流感”消息后,位于校园最南端的北航校医院就开始紧张起来。这座只有四层高的小楼南端的普通诊室专门被开辟出来,作为发热病人的“隔离区”。连日来,陆续有发热的学生住进了隔离病房。“希望大家早日恢复健康,解除隔离。”一正在隔离的北航学生在其博客上写道。
位于北京西城、被称为中国最大、各科最齐全的北京儿童医院最近也不轻松。11月4日上午11点,在该院的门诊大厅,操着各地口音的患者排着长队,“大概有一两千人吧。”门诊挂号处一工作人员说。
“从10月23日开始,发热门诊病儿就诊有一个突发高峰,当天来就诊的内科病儿有5000多人,病人总数将近9000人。我们监测了600多例流感样病人,当中60%是甲流。”北京儿童医院新闻发言人、副院长沈颖说。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周忠蜀也感慨:“我们是综合性儿科,平时门诊量每天300人左右,现在最高到了1200多人,我那天看病,一天用掉了三支笔,病人太多,写得太多。”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从10月23日开始,北京市每日流感样症状病例迅速增加,从10月17日的2000余例,增加到10月26日的6000余例。而往年同期仅约1000例。
方来英分析,虽然报告的流感样症状病例为每日6000例,但考虑未到医院就诊的病例,实际每日流感样症状病例应为1.2万人。如未来流感样症状患者中有50%为“甲流”,则日新增“甲流”患者数就是6000人。
更让方来英感到担忧的是,北京历年流感高峰出现在12月至次年1月,此时的疫情还是处在一个爬坡期,将会遇到“甲流”和季节性流感交叉叠加流行,流感峰值还将被推向更高点。
全国的甲流感疫情也不容乐观。仅11月2日15时至4日15时的48个小时内,甲流感新增病例2742例。流行病学专家认为,中国疫情已经提前开始进入流行高发期和持续快速上升期,此次流行周期将持续到明年3月份。局部地区将出现较大规模疫情,流行高峰在不同地区交替出现,全国总体疫情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较高水平。
自11月3日开始,卫生部每天下午都会就疫情进展情况召开媒体通气会。业内人士认为:“2003年SARS以来,虽经历了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多起影响较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除了SARS期间卫生部坚持类似的每日媒体通气会之外,这是第二次,可以看作是政府对甲流感疫情提高关注的信号。”
警戒级别提升之争
全球甲流感防控形势同样吃紧。日前,美国已有数百万人感染甲流感,1000人死于甲流感,为此,美国总统奥巴马不得不在10月24日签署公告,宣布全国进入甲流感紧急状态。尽管白宫的声明称,这并不代表美国的甲流疫情出现了恶化,其目的是确保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可以在病例迅速增加的情况下高效应对。
有报道称,由于甲流感患者在短期内激增,美国纽约州州长戴维·帕特森当地时间29日宣布该州进入紧急状态。由于需要注射疫苗的人太多,该州的牙医和药剂师等平时不具备注射资格的医护人员在经过统一培训后也将“上岗”为民众服务。
而韩国政府近日也公开承认,略见复苏的经济形势受到甲流感的严重拖累,迫使政府不得不考虑将甲流感由“警戒”提高到“严重”的最高级别。
10月31日,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北京将不断调整甲流感防控策略,也可能会不断调整防控级别,但并不意味着要提升警戒级别”。
方来英介绍说,目前北京甲流感疫苗已到位330万人份,到12月中旬,北京市500万重点人群将完成免疫接种,年底前可在广泛人群中建立起对抗甲流感的免疫屏障。
“我们也密切关注国际甲流感疫情的形势,内部也有过是否提升警戒级别的讨论,有人主张尽快像北美、日、韩等地区和国家一样提升警戒级别以引起政府和民众对甲流感疫情的高度关注,避免在疫情大规模爆发之后束手无策。”一位不愿具名的卫生系统专家说。
但反对者认为,目前中国甲流感疫情还处在可控阶段,而且经过前期的宣传教育,民众对甲流感防控的意识明显增强,最关键的是,目前也没有迹象表明甲流感病毒存在变异的可能,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而言,没有必要提高警戒级别。“在政府的支持下,最终反对的声音占了上风。”上述专家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曾光也表示,“中国有联防联控体制,并且有法律基础,可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对感染者隔离。”他认为,目前中国还没有提高警戒级别的必要。
但毫无疑问,随着天气的不断转冷,中国不少地方进入传统的流感高发季节,“所以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防控任务也将会进一步艰巨。”卫生部应急办副主任梁万年说,“我们也在组织专家进行积极地研判疫情的形势。”
疫苗供给困局
10月31日,在全面做好甲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动员大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说:“接种疫苗是做好甲流感防控工作特异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曾光也公开表示:“如果现在不接种甲流感疫苗,可能后患无穷。”他认为,中国在甲流感疫苗研制上采用的技术并不是临时创新,而是历年在季节性流感疫苗研制中就已使用的成熟技术,甲流感疫苗不会因研制期短而不安全。疫苗对85%以上人群具保护作用。
但疫苗供应能力不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每一次传染病开始流行的时期,都是疫苗供给严重短缺的时候。”北京科兴生物公司总经理尹卫东说。北京科兴是国内8家有甲流感疫苗生产资质的生产商之一。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市已经获得330万人份的甲流感疫苗,但按照“重点人群”接种原则,北京市至少需要500万人份的疫苗,缺口达到170万人份。“要到今年12月中旬以前才能被分配到余下的疫苗。”北京市卫生局长方来英说。
截至10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受理8家疫苗生产企业的5291.7万人份甲流感疫苗批签发,累计完成批签发3340.7万人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向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运疫苗2600万人份。
但是下发的疫苗明显不能满足需求。“只有几万人份的疫苗,远远不能满足全市的需求,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西南某省会城市的一位疾控中心的负责人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10月底,工信部再次向8家生产企业下了收储订单,要求在明年一季度前甲流感疫苗的供给达到1亿人份,尽管如此,对于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这个供给量也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的接种需求。卫生部依照 “重点人群”范围的原则测算,全国需要接种甲流疫苗的人数有3.9亿,按照明年一季度末的产能供给,还相差2.5亿人份,这是一个巨大的缺口。
到目前为止,全国8家疫苗生产企业都公开表示已满负荷产能生产,但没有企业表示要扩大产能。“上一条生产线需要较长的周期,关键是甲流感会不会像SARS一样成为暂时性的疫情,如果这样,就算增加了生产线也没有什么意义,企业还要承担经济投入的风险。所以不会有企业轻易地承诺扩大产能。”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下一步
“专家们反复提醒疫情形势可能日益严峻,学校更是疫情聚集性爆发之地,我们刚刚开完甲流感防控大会,要求全县教育系统密切关注,阻止可能爆发的甲流感疫情,但我们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真正做到防控有效。”11月5日,安徽省一县级市教育局的副局长向本报记者说。
对于甲流感下一步形势的判断,曾光认为,目前中国的疫情形势确实发生了新的变化,但相比其他国家,中国之前对甲型流感的防控工作比较充分,因此整体情况要好。“因为我们以前防控做得比较好,高峰已经大大推迟了。”
卫生部的公开分析也认为,中国疫情已经提前开始进入流行高发期和持续快速上升期。期间,甲流感病毒发生严重变异的可能性不大,但局部地区将出现较大规模疫情。
但流行病学界的专家都一致认为目前疫情仍然在可控范围内。只是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感染人数持续增加,重症和死亡病例也将会持续增多,疫情将造成全国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增加,也会给一些地区医疗卫生机构造成较大压力。
为此,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最近一系列关于甲流感防控会议上不厌其烦地提醒:“目前我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各地卫生部门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树立常备不懈,长期作战的思想。”
陈竺提出,在做好疫苗接种的同时,要着力加强重症病例救治工作。但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担心,近期来,国内甲流感患者中,危重症患者陆续增加,但对于甲流感致人死亡的机理和规律,医学界并没有搞清楚,这也为救治危重患者、减少死亡带来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