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并子公司股权 国寿集团集权
本报评论员:欧阳晓红
欧阳晓红 “中国人寿集团公司 (下称国寿集团)旗下子公司的股权整合基本到位,且连续三年赢利,整体上市是迟早的事情。”11月3日,一位国寿集团人士透露。 而近期上海国实持有的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国寿投资)10%股权划转至国寿集团,以及中国再保险集团持有的保险职业学院股权划转国寿集团等股权梳理动作,无不透露出国寿集团的“集权”信号——其正在为日后的整体上市创造有利条件。 随着不久前中国人保集团的挂牌和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的更名,稳坐寿险市场份额头把交椅的国寿集团已感到压力空前,尽管其内部的集团化战略从未停止过。 一位保监会人士坦言,其他保险公司的集团化进程对国寿集团多少会有些刺激,亦令其加快旗下子公司的重组步伐。 集团“收权” 一个多月前,国寿投资公司顺利完成了股权划转工作,上海国实持有国寿投资公司10%的股权全部划转到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至此,国寿投资公司正式变更为法人独资企业,成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无独有偶,近期,保险职业学院(前身为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创建于1986年)将中再集团持有小部分的股权也划转给了国寿集团。 一位国寿投控人士说,上述两家公司的股权转让都是无偿划转,也因上海国实本身就是国寿集团的一家子公司,为理顺股权关系,于是从集团层面上做了一些调整。 而一位消息人士称,开始扭亏为盈的保险职业学院的股权转让有一定曲折。最初,中再集团并不愿意出让,但经过双方充分沟通与理解之后,才达成了股权转让协议。 至于国寿投股实业投资平台的定位,还需通过国寿集团的审定。眼下,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开闸的呼声渐起,亦给了国寿投控旗下子公司——北京中保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下称中保信)一个极大想象空间。 据悉,自宋国栋履新国寿投控总裁以来,该公司开始盈利。宋国栋表示,投资控股公司将为集团公司战略配置和框架布局提供有力支持,目前,投资重点将集中在基础设施、文化传媒、生物医药、房地产和金融等领域。 国寿投控目前管理的控股参股企业30余家,投资管理业务涉及房地产业、酒店业、物业管理及实业投资等。而国寿投控麾下还有参股、控股企业20余家,涉及房地产业、酒店业、实业投资等方面,项目遍布全国。 该公司预计将直接管理和运作两期基金,首期资金60亿人民币在2008年募集完成;二期资金将在2009年募集完成,目标为100亿人民币,资金总额合计超过160亿人民币。 铺路整体上市? 被整编后的国寿投控将为国寿集团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在梳理子公司股权的同时,国寿集团还在积极寻找境外合作伙伴。 就在11月2日,国寿集团总裁杨超在中国人寿中心会见了来访的澳大利亚安保集团 (AMP)CEO CraigDunn一行,并与CraigDunn共同签署了《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与澳大利亚安保集团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补充协议》。双方将具体探讨、深入推进在养老保险、直接投资、资产管理以及培训交流等领域的合作。 耐人寻味的是,这可能是中国人寿与境外保险集团的第一次 “亲密接触”。对方则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寿险集团。而按照杨超曾制定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标准,需要门当户对,资源互补,利于提高集团员工素质等,对照下来,安保集团一一吻合。 值得一提的是,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去年曾透露,为适应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和混业经营的挑战,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中国人保集团等公司,在考虑积极创造条件进行集团整体改制上市,这对于抵抗风险、持续发展和整合资源都有好处。 而今,中国人保股份制集团已挂牌,并正在筹备IPO上市计划。中国人寿集团是否会是下一个呢? “看到其他保险集团相继亮相,我们是有些想法。”一位国寿股份人士说,“不过,国寿集团目前并没有明确整体上市计划,但这是一个方向。” 该人士说,就盈利性看,现在子公司的定位还不特别清晰,国寿股份、国资资产、国寿投股以及最近即将成立的PE投资公司,但究竟哪家公司承担怎样的利润贡献占比等都是未知数。 早在2007年11月,在“中国人寿全球媒体公司开放日”上,国寿股份董事长杨超就表示,今后,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养老金公司及资产管理公司等,都要回归到统一的“中国人寿”品牌之下。 一位国寿集团人士说,我们从未停止过集团化战略的实施,从统一名称、统一形象到统一宣传、梳理子公司股权,甚至在今年首次统一召开了系统内的财务会议,第一次将各家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召集在一起开会。 困惑 一位国寿股份高层坦言,并非没有整体上市的可能性,但完全没时间表。而且目前内部意见有分歧。反对的人担心整体上市后对国寿股份产生不利影响。 事实上,对于境内集团公司上市,境外子公司挂牌的案例,国内已有中国银行的先例。其股价表现一惯低于同业水平,除自身盈利表现外,还有技术原因。 中国银行董事长肖纲就表示过,就技术层面而言,中国银行整体上市、两家上市公司的结构对股价产生了一定影响。中银香港在此前已是上市公司,其资产和人员要并表计入中行,但在计算股东应享利润时,中行则要扣除中银香港小股东应享利润,只能享有66%的利润。两家公司同属一个集团,投资者基础也有重叠。 现在中国人保其实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接下来,如果国寿集团整体上市的话,也将遭遇同样的烦恼。 对此,一位国寿集团人士表示,诸如此类的问题集团内部会有妥善的处理,如果计划上市,且时机合适时才会对外公布。 不过,自身主观原因外,“利差损”问题更是国寿集团整体上市的 “一道坎”。当初,国寿股份整体上市时,将高利率保单业务剥离,业内人士估算,按照当时精算标准计算,该部分留存的高利率保单,其利差损在2000亿左右。 据透露,现在,中国人寿集团已自行消化了500亿左右。“从账面上看,目前中国人寿集团已连续三年盈利。”一位保监会接近人士说。据悉,原则上,只要是法人机构,中国人寿各家子公司与国寿集团均要分别向监管部门上报财务报表。 该人士有些担忧保险集团化给监管带来的挑战。他说,如果所有集团公司都是90%控股旗下子公司,则失去了子公司独立法人治理结构的意义,“一股独大”是管理的一种倒退。子公司的权利被削减后,如果集团自身的治理结构不完善不规范,风险就会被隐藏。 “这种集团化趋势如果被效仿的话,会对监管工作带有很大挑战。一旦出现风险,可能就是集团系统性大问题;因其旗下架构过于复杂,难以监管。”上述保监会接近人士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