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药物制度上路 药商生死时速来临
本报评论员:翁仕友
翁仕友 韩萍又仔细看了一遍省里下发的方案,她不敢马虎,一旦拿不到基本药物委托配送资格,她所在的公司就可能面临倒闭的命运。 11月17日,黑龙江省卫生厅出台“2009年度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送实施方案”。现为该省北安龙垦医药药材采购批发总站副总经理的韩萍觉得,一切都还不明朗。即便能被确定为区域配送商,配送的利润空间有多大也还是个未知数。 11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座谈会。以此为标志,各地开始加速推进这一制度的实施。 先是黑龙江省公布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一周后,安徽省宣布在全省32个县(市、区)开展基层医改试点,河北等省也正“加紧赶方案”。本报获悉,目前已有16个省(市、自治区)完成了具体的操作方案。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本次医改中将建立起的最重要制度之一,和公立医院改革齐名。旨在让老百姓能用上质量可靠,价格又很合理的常用药。 伴随各地具体实施方案的出台,药品生产、零售、配送等领域的数万家企业,都正紧张地拨打着各自的盘算。 “众生相” 关心黑龙江省方案的远不止韩萍一个人,该省某制药集团下属营销公司的经理余波也在认真地研读方案。 余波所在公司的主打产品均入围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集团为此提出2010年要超常规发展! 他说,原来集团的目光只盯中高端市场,以大中型医院为主,现在开始关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机构。 那些没有入围基本药物目录的药企,则多少有点沮丧。他们不知道基本药物目录之外的药品,未来销售情况会怎么样。 当然,他们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在国家公布307种基本药物之外,各省会依据财力状况增补部分药品。例如江苏增补到599种,安徽增补到479种,不过河北等部分省份暂不增补。 对于“沮丧者”而言,他们需要争取进入增补目录。有业内人士透露说,地方在增补药品时肯定会优先考虑当地制药企业。 基本药物目录的公布,直接导致了药品零售企业利润的下滑。10月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有45%的药品降价,平均降幅12%。老百姓大药房一位区域经理告诉本报,总体来看,利润被拉低了。 而由于降价,一些常见药没有了利润空间,便被药房撤柜。 一些大药房的人士私下抱怨说,政府对药店卖基本药物没有补贴,降价政策执行以后,对于单体的药店来说是雪上加霜,本来就没多少利润可赚,他们很可能会就此“死掉”。 “致命”的配送权 影响最大、反应最强烈的当属医药配送公司。 目前全国共有各类医药商业公司约1.6万家,整个群体 “散、小、弱、乱”。能否争夺到委托配送权将决定这些企业的生死。 原来的药品是多级分销体系,小公司是大公司的“下线”。一旦施行大公司直接配送到终端,不允许委托配送,中小公司就将失去生存的空间。 目前,卫生部尚未公布基本药物采购配送指导意见,一位知情人士介绍说,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可以委托配送一次。但在实际中,像福建、河南、云南、江西都不允许转配送,仅浙江省提出可以委托配送一次。 韩萍所在的医药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70多个员工,公司规模不算大,手上掌握着17家医疗机构。黑龙江省刚刚公布的方案中,并未明确是否允许委托配送。韩萍很着急,他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向省招标办直接申请配送资格,成为区域配送商。 北京京卫医药一位负责人担忧,在政府圈定配送企业后,北京二三百家配送企业有可能会死掉。一旦不能入围,药厂就不委托你配送,企业就将面临危险。京卫公司已经成立全国首家网上药店,目前正着力发展电子商务。 地方保护隐忧 目前,全国共有16个省份完成了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实施方案。有的维持现有运行模式,有的更为激进。刚刚公布的安徽省方案则相对“温和”。 11月24日下午,该省在一次会议上明确,基本药物“以市或县为单位组织统一招标配送”。这实际上是把配送权下放到了市县。 这避免了改革现有模式带来的动荡。该省卫生厅官员表示说,由省里来选配送企业不现实。由市县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招标配送,让大家都有饭吃“我想可能动荡会小些”。 不过,这可能会造成地方保护,排斥外来公司。这对国药控股、九州通等全国性医药商业公司将会造成较大影响。 学者担忧,伴随各地基本药物制度建立,有可能产生新一轮的地方保护主义。 攻克基本药物制度七大难关 1、合理确定哪些药物进入基本药物目录2、确定哪些制药企业的产品进入目录3、合理确定基本药物价格4、确定哪些企业具有配送药品的资格5、如何保证医疗机构真正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6、使用基本药物,15%药价加成取消医院收入下降,财政如何补偿7、如何保证零售药店销售利润较低的基本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