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鞋都:储粮“过冬”
本报评论员:陈勇

  陈勇
  金融危机让洪志强变成一位政府企业办的业务员。每天不是开会,就是走访企业了解情况,办公室几乎难见踪影。
  “说我是公务员,谁也不信,因为公务员都是一张报纸、两杯清茶,而我很少坐办公室。”这位晋江市陈埭镇企业委员会副书记打趣说。
  洪志强负责的辖区里有近3000家鞋企,其中就有安踏、361°、喜得龙、德尔惠、恒强美克、乔丹等著名鞋业品牌。而三十年前,这里只是破败、落后的农村小镇。
  晋江的鞋企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要分布在陈埭镇,这里鞋企占全市鞋企总数的85%。2001年,晋江被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认定为“中国鞋都”。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如今这里已经发展成全国最大的鞋业信息基地和鞋产品生产和加工的贸易基地。产品齐全,且有超一流的生产设备和完整的企业链,大量名牌企业群集,市场成熟。
  然而随着市场的日趋成熟,鞋都的隐忧也越发凸显。
  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银根紧缩融资困难等都加剧鞋都发展的困境,洪志强说这些只是外在的因素。
  “以前晋江就是靠价格才把温州的市场抢了过来,而如今也遭遇了其他地方的价格战。”洪志强说,未来土地将成为最大的制约因素,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只能转型升级。
  当地一名分析人士尖锐地指出,在目前全球化的时代,企业资源的流动甚至企业总部资源的流动已远超出政府的预期。因此晋江市政府必须要考虑的现实问题是如何才能不让自己养大的孩子被人抱走。
  总部经济
  2008年6月的一天,洪志强在下企业时,无意得知德尔惠(中国)有限公司准备将总部搬迁至惠安,理由是惠安县批了400亩土地给企业用于发展。他立即将情况汇报给了上级主管部门,并找来企业老总了解情况。上级主管部门指示他千方百计要留下企业,无论花费多大“力气”。
  “企业要发展,要用地,我们也理解。”洪志强说,因为惠安答应给400亩地,否则企业也不会搬过去,最后经过市里协调再次划拨200亩土地给予德尔惠用于发展,条件是别走。
  “我们不是想走,只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必须要用地。”德尔惠(中国)有限公司管理中心总监林子明说,可是这里的地实在困难了。
  林子明说,德尔惠对整个市场进行了重新评估,调整了市场的全新占有率,今年与往年相比,加大了产品研发和队员的建设,并以内贸为主,调整外贸的比重,做细做大。
  近几年来,随着土地资源的枯竭、综合商务成本和用工成本不断攀升,旧的增长模式受到挑战,晋江所面临的刺痛便已经开始。而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晋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则尤为迫切。
  2009年4月,晋江市委书记杨益民在一次千人企业大会上指出,晋江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30年,用地占福建1/200的土地,承载了约1/10的工业产值,资源、环境已经不堪,如果不调整产业结构,势必被产业结构调整。
  当地分析人士认为,晋江市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路径上有着两种选择,一种是引进高新科技;另外一种就是依托现有产业,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完善产业链。
  依据转型思路,中共晋江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 《决定》)。根据该《决定》,未来晋江在促使本地规模企业“生根、升级”的同时,也将努力吸引在外晋江人兴办的企业实体把营销总部、投资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迁回晋江,积极争取国际知名企业、国内大型企业到晋江设立分支机构,培植新经济增长点,做大区域经济总量。
  “恒安出去了6个月,最后不也回来了?”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中心副总监赵峰说,闽南人生于斯,长于斯的观点很深。
  赵峰表示,只要抓住乡情的概念,企业的根源就永远在发源地。“只要你把总部留在这,工厂盖到哪里都行。”
晋江缩影
“危机中其实带着转机,我们是在危机中上市的。”三六一度 (中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中心副总监赵峰说。
  “只要提前打了‘预防针’,就没事。”赵峰说,自己所在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原始资金的储备早在金融危机来临前就准备好了,否则不可能还在金融危机时香港上市。
  赵峰认为,金融危机对鞋都冲击并未带来多大损失,反而地方的名片通过这些冲击开始逐渐变化、有所延伸,未来这里将成为专业的体育品牌之地。但赵峰指出,人才缺失仍将是比较大的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后,陈埭镇选择了为101家重点企业设立“一企一档”。通过建档,对企业进行实时跟踪,当月更新,全面掌握企业生产规模、品牌战略、销售网点、市场分布、业务开拓、科技创新、用工等详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为企业提供服务。此外,镇里还成立了工业生产调度室,建立镇党政领导及企业服务中心全员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制度,建立财税联席会议制度,紧盯企业生产要素供需状态、资金运转等情况。
  陈埭镇党委书记王茂泉说,镇里还主动送政策给企业,定期邀请税务、经发等部门专业人士给企业讲政策,把晋江市经济发展鼓励与扶持政策汇编成册,分发给企业学习参考。
  洪志强表示,通过鼓励,企业参加展会的激情燃烧起来了。从鞋博会到广交会,企业都积极参与,并在广交会上设立“陈埭馆”,对外宣传陈埭形象。
  “未来政府扶持的力度还将更大,降低税点提高宣传力度,这都是办法。”王茂泉表示,随着泉州新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大产业、大港口、大城市”发展战略的推进,陈埭城镇建设正逐步融入泉州大都市发展要求,进入一个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城市发展迎来加速推进期。
  “陈埭的发展就是晋江的一个缩影。”洪志强说。
鞋业生产链
  鞋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鞋材市场的发展。
  “今年价格比去年还低了一块,但总体来说,没什么影响,”林清潭说,金融危机让原材料的价格提升了,可供应价格却低了。
  林清潭是晋江锦焕贸易公司的董事长。这个敦实的汉子,20年前从一个塑胶老板一跃转型为鞋材供应商,一直干到了现在,如今已是当地最大的鞋材供应商。
  对于林清潭来说,去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他来说影响不是很大。即便是最艰难的下半年,企业也仅仅是减价销售。
  但即便这样林清潭还是不放心,从人员成本到公司成本再至账务回收,都进行了很严格的控制。他认为,危机是一点点造成的,不是一下爆发出来的。
  陈埭镇党委副书记李德铭说,金融危机以前,来陈埭鞋材市场采购的客户是品种多、量少,现在是品种少、量多,整个市场的营业额比原来略微下调。他表示,从2007年至今,陈埭2000多家制鞋企业中,只有十几家规模很小的企业倒闭。
  “根本没有出现什么倒闭潮。”李德铭说,目前陈埭的企业需注意的是加大研发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2006年,晋江在陈埭建立了占地面积192亩,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标准店面2162间的 “中国鞋业城”。为了促进晋江鞋业继续很好地发展,晋江市政府还出台扶持发展陈埭鞋材市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帮助鞋材市场的融市。具体措施是晋江政府安排资金对鞋业城内的闲置店面进行回租,再以低价返租给企业。
  目前已形成“一都三街”的鞋业产业发展模式,销售范围涵盖了鞋类生产各个环节。从鞋配件鞋楦、鞋底、鞋跟、鞋衬、轻泡、炼胶、吸塑到纸盒、包装盒等均有专业厂家生产,形成了社会化分工、自主配套的一条龙生产协作群体,产业集群化优势十分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陈埭鞋业市场现有各类商户1600多家,年交易额近200亿元,已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鞋材市场之一。
  “只要世界出的最新的鞋材,在陈埭镇没有找不到的,足不出陈埭即可完成一双鞋的‘组装’。”李德铭笑着说。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鞋都:储粮“过冬”
  本文所版面
【第 13 版:特别报道】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