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暖
滇虹药业的CIO章炜正在研究一项新的应用——电话报岗。
这个应用对于旗下有1500多个不坐办公室员工的滇虹药业来讲意义重大——以前都是电话报岗,员工说在哪里就只能相信他在哪里,谁也无法证实,而现在,利用GPS技术可以把员工精确地定位在20米内。
“20米就足够了!”章炜说,这个项目已经酝酿一段时间了,主要针对那些不坐办公室在外“移动”的员工,例如市场督查专员和销售员们。但具体要不要实施,怎么实施,还要和业务部门确定。
事实上,令滇虹药业管理者兴奋的不只是这些,还有最近刚刚实施的两个手机上的信息化应用——专门针对价格管理和窜货管理,为滇虹药业解决了大问题,以往价格乱象和窜货这两个最令管理层头痛的问题现在几乎迎刃而解。
现在,管理层只要坐在办公室里就知道市场上的价格动态。这是利用了最新的手机软件的结果,这些软件可以与滇虹药业的ERP系统相结合,甚至只要一个彩信,他们就可以随时掌控哪件药品跨越销售区域发生了窜货,就能查出谁是最后经手的渠道商。
“软硬”必经之路
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坐落于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身为滇虹天然药物厂,于1993年注册成立,1997年与美国大东企业合资,正式注册为中美合资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中方云南滇虹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
滇虹从2002年开始信息化。当时是由于海归的美国终身教授郭振宇,现任昆明滇虹药业董事长、总经理,带来了很多先进的理念。他看到中国的IT基础比较薄弱,清晰地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必须的长期的过程。
最开始和其他企业一样,滇虹药业不过是增加了几台电脑硬件,在个人手里提高了工作效率。2003年开始,上了一些小的系统,例如财务软件、费用审批系统和医药行业的分销系统。不过这三个系统之间并不能够完美兼容。
但在那个时期,要整合这三个系统是件很花钱的事,公司尚在二次创业初期,规模并不是很大,于是决定就先用这些小系统让员工熟悉信息化。
2003年之后,是滇虹药业又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公司的组织架构和流程经常发生变化,信息系统完善却十分滞后,功能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需求,这让滇虹的管理层“很头痛”——费用系统还算好,可以自己开发解决,但是进销存系统则不那么容易就能改得完美,新增一些功能十分困难。
但是,上新系统哪有那么容易,从2003年到2006年,滇虹药业的一切企业运转就靠那些中等规模的软件在支撑,到顶也不过是一个残缺的ERP雏形,与此同时,在公司决策层的授意下,信息部门开始积极向外考察,多方印证,寻找合适的系统升级换代。
终于,经过一系列的选型、考察,滇虹决定聘请专业公司实施一套专业公司提供的大型系统,周边的特殊功能用一些小系统补充,做好接口。2006年,滇虹放弃了要实施一年半的产品而选择了一套实施周期更短——只要9个月就可以上线且调整起来比较灵活的系统,在企业内部进行实施。
实施初期,滇虹只在生产高端日化用品的上海分公司做了试点,2007年底到2008年试运行期间,原来的分销系统、费用系统以及财务系统全部统一为一套系统,并且初步取得成功。于是,从2009年开始这套大型系统开始在滇虹药业总部实施。
如果简单地把从2003年到2006年算是滇虹的硬件建设期,那么从2006年到2009年就是滇虹的软件时代,此时的滇虹药业,销售网络已经覆盖全国、东南亚国家及美国、非洲等地区。这套大系统的实施,让滇虹打下了一个坚实的信息化基础,为后来滇虹药业进入信息化的第三阶段——利用移动终端解决运营中最为头痛的价格乱象和窜货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能。
酷应用
手机上的一些很酷的应用,让滇虹药业的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滇虹的主要产品在OTC药品上,需要管理全国大大小小的无数个药店。但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就摆在了滇虹药业,事实上也是所有药企的面前——这些连锁药店里是否真的铺到了货?价格是否按照滇虹的定价标出?
以往,滇虹药业有一个专门的部门叫“市场督查办”,这支督查大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每天、每月、每季度都在外面抽查各地的价格和铺货,以及有没有贴出公司的广告宣传。但是由于中国地域广阔,药店分布零散,这支队伍走一圈大概需要两三个月甚至一个季度,他们辛辛苦苦带回来的信息往往也已经过时,根本无法帮助公司随时调整市场策略、奖励或惩罚。
但是现在,滇虹药业市场督查办的人员再也不会做这样的无用功——公司给每个巡查人员配备了智能手机终端软件,把要检查的项目事先输入手机终端内。由于手机软件与ERP系统已经无缝对接,巡查人员到一个药店,只要据实录入各个项目,然后点一下发送,滇虹总部的ERP系统上就自然都采集到了这些数据。
而且滇虹的软件已经做到了可以非常严格控制终端摄像头的水平——必须实时拍摄,不能事先拍好再上传到手机中。
这个产品现在帮了滇虹药业管理层的大忙,他们可以随时掌握终端的销售价格,调整市场战略,原来三个月以后才能做的决定现在随时都可以拍板。这大大提高了市场督查办人员的工作效率,他们不用背着沉沉的电脑到处走,拍完价格之后立刻就可以赶赴下一个药店。
此外,三个月前投入使用的一套手机终端产品也帮滇虹药业解决了大麻烦。公司给1500多个销售人员全部配备了另一套与ERP对接的软件,他们主要用这个软件的功能来查窜货:只要拿着手机对着产品的条形码 “咔嚓”拍一下,传回公司的系统,立刻就能知道这批产品是哪个生产批次,是不是窜货,是从哪个区域窜出来的,谁是最后一个经销商……当然,如果不用拍照功能,用手输入条形码下面的10位阿拉伯数字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事实上,由于滇虹药业实行全国统一定价,因此该系统还有一个备案功能:如果你是异地经销商,看到了某个区域尚属滇虹产品的分销空白,没有其他经销商进入,那么只要在滇虹药业的系统上进行了备案,并且得到了批准,就可以把货铺进别人的“地盘”。
这样,当异地经销商的货被输入手机核实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告诉前方销售人员,这批货是否得到了总部的批准。
“慢慢地,现在几乎没有再出现低价和冲窜货情况。”章炜说,而以前,窜货就会发生打嘴仗、推诿、扯皮。“现在,只要有中国移动信号的地方,我们的人就能办公。”
网络保卫战
章炜强调,信息化建设一直就是为企业发展服务。
2006年,滇虹药业大刀阔斧进行了战略转型,正式确立了“以药品为主体,日化品及保健品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产业战略,旨在致力于把“康王”品牌打造成为皮肤类用药中举足轻重的大品牌的同时,延展“康王”品牌产品领域,用制药的严格标准来打造日化产品及保健品,以丰富其品牌内涵,并达到品牌延伸、扩大市场的目的。
该公司董事长郭振宇在接受本报专访时透露,现在滇虹大约有90%的OTC产品走药店等零售渠道,医院销售不到10%。为了把药物去屑产品“康王”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还联合中华医学会等权威机构进行了十六城市上万样本的调查,发布了中国国民的整体头屑困扰指数白皮书。现在,滇虹药业已经考虑未来在国内上市。
这些企业发展计划自然对滇虹药业的信息化系统有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安全性,企业的机密信息必须得到保护。
事实上,滇虹药业早就认识到网络安全是关系到企业生产力的重要部分,并积极运用防病毒软件、网络隔离、防火墙等基础措施,虽然整体安全稍有改观,但未从根本解决问题。
但真正让章炜发现有更好方法的是一次参观华为的机会,他想拷贝个资料,但是他的U盘根本不被华为的系统接受。
这样的体验让章炜最终选择了和华为合作。滇虹药业内网安全管理项目启动,结合滇虹药业网络边界管理、员工行为规范、数据源有效保护等深层次的内网安全管理需求,实施了一整套基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这套方案实施之后,企业内部信息得到了有效保护,例如外界的U盘根本无法被机器识别,要想给外界发送某个企业内部文件则需要流程审批,滇虹甚至能够控制该文件被对方观看的时间有多长,是否允许打印等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