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广告
  汤敏:谁来拉动明年的中国经济增长?
  2009年 冬 南宁 集贤讲坛
  一年多前,我们认为世界经济是不断前进的,我们认为全球化贸易会越来越快,我们认为金融创新是可以无止境的。但是突然一个雷曼公司的倒闭,把整个世界带入到一个百年不遇的危机当中,这是没有办法预料的。那么面对这种黑天鹅现象的出现、发展,未来还有什么不确定性呢?未来还会不会出现一只又一只的黑天鹅呢?
  尽管中国经济在全球的这次经济危机里面侥幸的逃过一劫,相对来说,受到的冲击最小。但是现在整个的中国经济恢复还不够稳定,这跟内部和外部的经济形势还充满着变数非常有关。
  世界经济复苏了没有?中国经济复苏了没有?中国经济复苏的标准是什么?什么叫复苏?明年中国经济会是怎么样?拉动明年经济增长的动力到底在哪里?中国的机会在哪里?为解答诸多困惑,集贤讲坛邀请了经济学家汤敏来到南宁,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
  集贤讲坛是由中国光大银行与经济观察报联合举办的全新财富思想论坛,齐集经济、文化、艺术、生活各界贤能,在全国多个城市巡回开讲。讲坛以多元角度,全球视野,深入剖析,激发思考,希冀以此助力当今中国社会财富思想的深刻变革。
世界经济复苏没有?
  一般认为是从GDP的数据来看经济的走势,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运用微观的数据。由于GDP的数据有一定滞后性,现在更多的经济学家采用“采购经理人指数”来看未来经济的问题。目前,从“采购经理人指数”能得到两个结论:第一,发达国家到2009年前半年是负增长,下半年是接近正增长,2010年到2011年,整个经济会恢复正增长。第二,即使是正增长,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未来几年里,都会低于过去的2004年至2007年的发展水平,平均大概要低两个百分点左右,也就是说,现在是复苏,但是是非常弱的复苏。
  同时世界经济复苏还面临三大风险:
  第一个风险是无就业回暖,经济复苏没有产生很多的就业。尽管美国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达到了3%,但是美国的就业率现在还在下滑。
  第二个威胁就是泡沫的威胁,资本市场泡沫的威胁。
  第三大威胁是关于二次探底问题,经济到底会不会是一个W型的?基本上美国的经济学家认为在明年的第四季度,美国经济至少在一个季度内会出现负增长。为什么?第一,消费现在还是非常疲软,第二,美国政府的救市基金有一部分钱是拿来救银行的,一部分是拿来刺激经济,这个效果到明年基本上过去了。当这个效果过去的时候,经济又会比较差。第三,目前美国的银行坏帐还没有清理完。这个清理过程是非常痛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没有完毕的时候,银行总是不愿意来放贷款。这些就构成了美国经济很可能还要在明年下半年,第四季度再次探底。
中国经济的复苏情况
  中国经济的情况怎么样?首先要从稍微长远一点的眼光来看中国的经济,过去的30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实际上中国的经济一直是在大上大下的波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波动速度更快。这个波动,有一个很长的周期,最后这一波拉了将近20年,已经到达了顶峰,也就是说,在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经济就已经在调整中了。
  目前,中国经济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已经复苏了。我们看到“采购经理人指数”超过50%将近有6个月以后,工业增长率才超过,保持正增长,所以“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一个领先的指数,这个指数一直在上升,经济也会一直在上升。
  中国经济为什么在这么大的冲击下还可以保持基本的平稳?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因素是消费。从名义商品零售额和实际商品零售额来看,2008年、2009年消费增长率、消费零售额的增长率甚至还高于05、06、07年的时候,整个中国的消费,不但没有减少,还在增长。为什么中国的消费没有减少,主要原因是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失业,所以总体上老百姓收入没有减少,因此消费没有减少,没有冲击中国的经济。
  另一个因素是固定资产的投资。如果消费可以帮助中国保持经济不下降,那么固定资产投资就保证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是,出口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一直到现在还是负的15%-20%左右,出口在短时期内会好一些,但是在很长时间内都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增长。因为世界市场改变了,出口的恢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真正拉动经济的是什么呢?是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在2009年初急剧上升,现在平均在30%以上,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主要是依靠四万亿的刺激经济政策。但是认真分析来看,中国政府财政投资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并没有那么多,这其中真正起作用的是银行信贷,银行信贷拉动M1,M2史无前例的增长。
  那么这些新增贷款,会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到目前为止,我们的通货膨胀还是在负增长,但是现在已经慢慢开始抬头,估计最晚到12月,通货紧缩就要结束了,可能就要零增长,或者是稍微有0.1的增长。到明年估计会到2%到3%左右。这是一个正常的波动,一个低的通货膨胀。从国外的情况来看,一些大宗产品的价格会上涨,但是总体上来说,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不大,因为全世界的生产过剩的情况都是存在的,只要增加需求,供给就会出来了,他马上就会被压下来。所以在短期内通货膨胀威胁,所谓短期是半年,甚至更长一点,一年内,超过4%的威胁并不大。实际上对发展中国家来讲,对中国而言,最好有2%到3%的通货膨胀,他对经济是有好处的,
明年经济的挑战是什么?
  如何在不加大财政及货币投入下,保持快速增长?如何解决国进民退的问题? 如何防止热钱流入扩大资产泡沫?
  第一个挑战就是今年的经济增长靠的是财政投入,特别是货币投入拉动很快。那么明年财政投入还能够在今年的基础上增加吗?应该是没有这个计划。4万亿是分两年用,今年用了一部分,明年还有5000多亿,明年财政最多只是跟今年一样,不可能会增加。货币呢?今年我们多发了10万亿的新增贷款,明年会不会增发15万亿的新增贷款呢? 10万亿已比过去平均一年加了一倍了。所以明年最好的情况下,还能新增9万亿左右,甚至比这个要更低一些。那么从明年的投入来说,明年是不增,反而有可能减。从增长的角度来说,如果投入不增还微减,怎么样来保持快速增长?
  第二个挑战在经济调整过程里,或者在某个领域里,确实出现了国进民退,我觉得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过去改革开放三十年就是靠的国退民进,怎么样在不增加投资、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使中国的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核心就是最好做到国进,民也进,要把民营企业,民间资本,把民间投资,民间消费调动起来。
  第三个挑战是如何防止热线流入扩大资产泡沫。为什么关注热钱呢?当美元贬值期间,大量的钱会流出美国,流出发达国家,流入到发展中国家,历史上都是这样。当美元升值的时候,又会回到发达国家,现在我们又面临一个美元贬值的趋势,现在一直在贬值,还要继续贬值下去。大量的热钱要往发展中国家流入。目前,香港市场已经有大量的外资流入。我们的外汇储备还会大量增加,这些钱进来就会炒房子,炒股票,把资产泡沫进一步的扩大。
动力和机会在哪里?
  大家知道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融资,少量的资金可以创造很多的财富,创造很多的增长。在明年总体上资金不增长的情况下,如果一部分资金可以转到中小企业,转到民营企业,来弥补投入,就能使经济增长即使没有今年这么多,也和今年一样。
  现在大家都非常担心这个问题。从2004年到现在,从来都是民间投资远远高于国有企业的投资。但从2009年1月开始,国有企业投资猛然增加,而民营企业下降,这一段就是国进民退,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角度来说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一个企业,不是投资就可以了,企业真正好坏的标准是利润率。我们来看一下,2009年6月、7月,民营企业虽然跌却不是负增长。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利润率是负50%。而民营企业到了零的时候,还是有些小的利润。所以实际上民营企业的实力并没有像想象的减得这么快。看看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每次紧缩受伤的都是中小企业,因为一紧缩,要收贷款,当然是把中小企业的民营企业的收紧,但是这一波过去以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反弹又是最快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他们就会迅速反弹出来。民营企业实际上还是很有活力的,他的活力并没有完全丧失,现在就是怎么样再多推他一把,给他创造一些好的条件。政策现在需要做个调整。小企业很可能是明年政策的重点,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从就业的角度看,从需要帮助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应该说都是要得到帮助的。
  明年经济增长更多的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这一块,例如服务业、能源行业,这些新的领域将有新的增长。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机会在什么地方?第一个增长模式,从外需到内需,也就是说,怎么样来加强反垄断,来增加透明度。我们的很多国有企业,大企业,垄断性越来越强。那么怎么样在明年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开始进入一些垄断行业,现在已经率先有一些突破了。小额信贷公司、民营资本的银行,这些看似不起眼,但毕竟是民间资本真正进入金融领域的一个突破口,重要性不在企业本身,而在金融这一块长期的被国有企业垄断的领域,逐渐的被开放了。明年国家的政策怎样来开放,怎样让民营企业进入到更多的领域,是未来新的发展方向。
  除了投资,另外一个动力就是拉动消费。明年消费从哪里来呢?要关注一个巨大的市场——农村市场。1997年,城市的平均收入人均是4000多元,现在9亿农民的平均收入已经达到了1997年城市人口的平均收入,农村市场怎么就不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呢?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来设计这个市场,怎么能提供满足农民需要的产品。另外还要推动中国的福利体系改革,要推动保险,尤其农村的养老保险,当后顾之忧越来越少的时候,人们可以更多的来进行消费。
  总的说来,明年的中国经济总体上会比今年好一些,但还是充满着不确定性,要使明年的中国经济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首先需要政府的政策调整,政策调整就是从以铁公鸡为主的投资,逐渐转移一部分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明年的机会可能出现在民间的投资,民营企业上。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广告
  本文所版面
【第 50 版:专栏】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