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变形记
本报评论员:王隽
王隽 一条长长的走廊,灯光有些昏暗,十几扇对开的门,门或墙上挂着门牌上写着科室的名字,每间办公室有四张桌子,走廊的尽头是公共卫生间——这是人们印象中中国最普遍的老式办公室,在数十年的时间里遍布政府机关、国企民企和事业单位。老式办公室将每个部门的人们分隔在各自的小空间里,桌子面对面,宽大的靠背木头椅子上还放着从自己家里带来的坐垫和腰枕——作为一个私密的空间,你可以躲避很多麻烦:关起门来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迟到时只要不倒霉到在走廊里撞见领导便不会有人发现;当然也会存在沟通的障碍,很多时候你需要腿脚勤快跑上跑下去签字盖章。 其实,世界上的大多数办公室都曾有着上述相似的特征,直到美国的办公家具业巨头海沃氏公司创始性的开发了“板块式办公系统”,我们熟悉的格子间就诞生了。人们从一个一个小房间里走出来,敲掉隔断彼此的砖墙,一两百平米甚至更大的空间被释放出来,它比人们想象中的更加开阔,足够容纳五倍以上的员工,布局的灵活性不言而喻。每个人都可以看得见窗外的天气,随意走动到各个部门,也许站起身来喊两嗓子,之前需要打电话的小事就可以很快沟通好。 于是,海沃氏(Haworth)、赫曼米勒(HermanMiller)、Steelcase,这些从密歇根起家的办公家具巨头们,开始了一场办公室格局的革命,他们不再只是打磨木料,而是进一步跨入对室内整体把握的阶段。正如在澳大利亚从事大型办公类设计的华人设计师张弛所说,恰恰也是因为办公的流程也同时在发生变革,工作中的“无缝对接”越来越被提倡,高效清晰的衔接,迅速而简易的沟通成为大企业迫切追求的关键词。在这种高效的要求背后,办公格局的变革一蹴而就。随着几家大公司引入格子间的模式后,很快,它也来到亚洲,成为了你现在所处的办公室的一部分。 格子间一直沿用至今,办公家具业并没有躺在这个对于他们来说,算是20世纪最好的发明上睡觉,最新的进步是可以通过空间设计来完成业务和公司文化的转型。听起来多不可思议,只知道东南亚华侨和台商习惯在风水师的指导下帮助公司赚得更多,而不会是办公家具设计师。 荷兰Interpolis公司是一家保险公司,他们的总裁希望实施一项全面的业务转型,以提高公司竞争力,相应的变更计划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企业文化以及业务流程的重大变更。海沃氏在做这个案例的时候,把文化的转型定位于一种开放而透明的观念,他们摒弃按区域划分的工作场所布局方式。 在新的办公室里,Interpolis的员工们上班就不再拥有自己固定的“格子”,这对于从入职开始就被格子包围的他们来说,稍稍有些不适应。上午九点,Ken带着公事包来到前台,领一部无线电话,一台手提电脑,在像电影院购票系统的指示屏上预约一个自己喜欢的座位,就可以开始一天的工作。事实上,和Ken一样,上至公司董事,下至联络中心接线员、高级金融顾问,都可以选择任何空闲的区域。一些部门的员工需要常常开会,他们可以预定一块大一些的、相对封闭的区域,而开完会后,又散落到各个角落做自己的事情。 新的设计方案为这家公司带来了生机。原本需要80000平米才可容纳所有员工的办公区域在一系列的变形下,只需要45000平米就足以搞定,节省了9000万美元的项目支出,每年还可以省出800万美元的运营成本,其间另外的办公用具、相关清洁人员的劳务也都在大规模减少。也许正是因为这次的开源节流,Inter-polis很快坐上了荷兰保险业的头把交椅。 多年来从事办公家具创意、设计与行业前景研究 (DirectorofIdeationGroup)的英国专家NeilSalton对此番情景评论道,这是一件有趣的事,重新的排列组合会为一个企业带来活力,对于家具制造商来说,又往前走了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海沃氏设计的办公家具越来越便于拆装,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完成总裁办公室的格局变换,也可以很快地把四张独立的办公桌拆掉隔板变身小型会议桌——这些技术手法的改进为办公室格局多变性的设计提供了可行性。随着办公室空间功能的拓展和开发,办公家具的功能设计越来越贴合,材料也愈加环保。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微软公司的上海分部需要置办新的办公用品,负责此事的中层管理者们在熟悉的供应商中间左挑右选,对着一把叫“Zody”的椅子犹豫不决——它的确很好,扶手能上下、前后、左右随着身体的移动来调整各种角度,腰托也舒服极了,令你觉得多在公司坐一会儿也心甘情愿。当然,售价不菲,每把在4000元左右。矛盾之中的他们经过商议决定把这个难题丢给椅子的使用者——这大抵是美资企业人性化的最佳表现。数名普通员工亲身试椅,结果不言而喻。 也许你会认为,为员工购置4000元一把的椅子实在太夸张。毕竟,在中国大多数的私企里,可能只有经理级才有一张皮质的靠背椅,而国企里的椅子有微妙的“位子”之意,自然是按照职位的等级高低严格排列开来,要坐到4000元的椅子,绝不可能是普通员工。 某名企总裁的观点也许可以解释你的疑惑,他认为椅子一定是办公室里最重要的东西,它让人们能安心坐下来忙手头上的事情,并且把久坐对腰椎、颈椎的损伤降到最低,甚至因为比家里的那把更舒适,你更愿意在办公室里待着——如果一把椅子能够达到上述的结果,4000元又是多么不值一提的成本。 也许,正是因为世界500强企业的大老板们都知晓这个道理,所以,海沃氏、赫曼米勒、INN等公司才会成为美国办公家具的巨头,共享着年销售额60亿美元带来的丰硕利润,他们的客户都是位于金字塔顶端的佼佼者,遍布全世界——当然,也包括中国。 在上海的外高桥,海沃氏有一家“绿色工厂”,去年东华大学室内设计专业的同学们参观了这里,整个工厂干净得让他们误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连刨下来的木屑也有专门的机器回收,然后送到蘑菇种植中心继续利用。绿色和平组织负责森林资源的项目主任刘兵曾经告诉我,环保的企业一定会使用受到FSC认证的可持续森林作为木材原料,当我问营销总经理JackSu这个问题时,他笃定地说,不单木材是FSC认证的,我们连辅助材料,比如胶水,都用的是淀粉类而不是化学类的。 负责环保与设计的总监Sophia给了我一个NGO组织的网站——循绿,这个由建筑设计师、环境工程师等专业人士成立的非营利组织在首页推荐了Zody和用麦秸做原料的Always系列。这些产品不单单是在原料、辅助材料、制作、运输、销售等环节都做到了基本抵消碳排放的环保标准,还有着“零废弃物”和“产品回收”的计划,也就是说,这样的椅子和桌子即便是若干年后不能再使用,它的每个部分都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危害,仍可以安全地回收利用。 Sophia还说,中国的很多女孩怀孕了就穿一个布袋子 (防辐射服)来上班,其实,除了电脑有危害,不洁的家具也会释放出不好的气体。办公室人多,相对来说空气的流通并不好,所以,环保型的办公家具在以后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先期的投资是比普通办公家具要大,而健康的工作环境也许会留住更多优秀员工的脚步,或者是客户的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