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银监会“中式”监管风劲
本报评论员:刘兆琼
  刘兆琼
  在“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架构中,银监会的风头愈来愈强劲——这不仅表现在强力制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框架,而且包括信贷投放、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等在内的一系列监管数据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指向标。
  “毫无疑问,银监会的话语权在加大,银监会的监管已经明显地影响到资本市场的走势,银监会的态度更代表了高层对中国经济的判断,而资本市场只是为这个判断服务的。”一位商业银行高层对本报表示。
资本充足率监管“波澜”
  12月初,在银监会、证监会和各家上市银行董秘的聚会中,如何补充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成为会议主题。
  银监会希望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并就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上募资用于补充核心资本征询各位董秘的意见;但证监会并不希望如此,期望各家商业银行通过其他方式补充资本金,以保证资本市场的稳定。“是否可以用汇金的股息来补充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成为议题,也是证监会希望的。”一位与会人士表示。
  由于考虑到今年以来天量的信贷投放,银监会提高了所有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在原有资本充足率8%的基础上,小型银行增加25%至10%,大型银行增加37.5%至11%。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工中建三大行的资本充足率已分别降为12.6%、11.63%和12.11%,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9.86%、9.37%、9.57%。
  “如果明年信贷政策仍然保持一定增量,那么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肯定不够。所以银行必须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募资。”上述人士表示。
  根据一位基金公司人士测算,如果汇金同意用股息来补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约可以有400亿,另外400亿则需要通过资本市场上进行再融资。加之,农业银行、光大银行上市,明年银行将从资本市场上融资超过2000亿以上。
  “就是因为银行的再融资预期,最近股市大跌,而且明年年中之后并不乐观。银监会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是硬性指标,银行在资本市场再融资是肯定的。”上述基金公司人士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银监会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就是希望资本市场为明年的信贷投放做保证。”
信贷:最受关注的数据
  而在银监会如此硬性地要求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背后,是对2010年信贷投放的保证和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的平衡。
  12月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银监会进一步强调贷款管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固定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指引》),“明年信贷总量数据一直是大家最关心的,这次银监会没有明确。”一位资本市场资深人士表示。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撰文称,明年宏观当局能够容忍的信贷上限应该是不高于今年,而下限可能是在6万亿左右。因为根据1-10月份的信贷数据,非金融公司的中长期贷款大约为4.7万亿,按照总体25%的项目资本金要求推算,总共已经上马的项目大概在6.3万亿左右。显然无论是把握好信贷增速还是管理通胀预期,目前的抓手都是在货币信贷增速上。
  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曾公开表示,明年信贷规模在7万亿~8万亿元为宜。由于今年前10个月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比超过50%,大多是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对后续信贷资金存在刚性需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过,明年仍然将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是信贷投放将仍然保持约17%左右的增速,市场一致预期,明年整个宏观经济将仍然保持向好。
  事实上,自金融危机以来,信贷投放数据直接决定了资本市场的阶段性趋势。自4万亿投资部署下达,股票市场一路向好,一举创下了3400点的高位;而8月11日,央行刚刚公布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559亿元,创2008年11月取消信贷额度硬约束后单月最低规模,较6月减少1.17万亿元,票据融资更是大幅下降近2000亿元,股票市场随即大幅回调至2700点左右。
  “银监会不仅对信贷投放总量进行控制,而且落实到每个月的信贷投放都有数量限制,”一位商业银行的高管表示,“全世界没有哪个市场的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会作出具体规定,也没有哪个股票市场对监管层的具体规定会如此敏感。银监会的监管是中国式的,也是最适应当前形势的。”
  银监会几乎成为央行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和监管机构。鲁政委称,对于货币政策,“名松实紧”、“不许过多、不能太少”的精准信贷调控,将是明年的基本导向。这意味着数量工具将是明年主力。
  “中式”监管
  2009年,除了对资本充足率、信贷总量的控制之外,银监会还下达了一系列时时监管的指导性文件。其中比较重要的有,7月份下达《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机构客户交易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通知》;8月的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9月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11月的《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
  这些监管文件不仅包括银行某项业务的监管规定,还包括银行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跨行业监管。
  “通常情况下,银监会下达监管文件的速度很快,市场一开始有苗头,银监会的反应非常快,比如外汇衍生品业务,当时国资委对各个国有企业的衍生品亏损可以和外资行进行法律方面的诉讼,银监会就立刻下达了衍生品的限制规定。”一家股份制银行公司业务部人士称。
  不过,正因为银监会的监管规定具体而且迅速,常常使其无法把在实施中的所有问题都考虑详尽。
  7月,银监会下达《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意见稿》的核心内容就是为防止贷款资金被挪用,其中规定,授信给企业的贷款额度,要在企业发生实际资金需求时,分批汇款,以起到对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视作用。
  “这其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荒谬,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企业一个月要付5000块电话费,也要由银行直接打给电信公司,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一家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内部人士表示。
  而类似的监管框架问题还包括在二手房贷款政策上的 “犹疑不定”;针对有地方政府担保的项目融资的“宽容”;以及在对私募信托账户监管上过于保守;甚至在银行某个月的信贷投放上都进行时时调控等等。
  尽管与西方银行可以依据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BaselII)评估自己的资产风险相比,银监会的这些监管框架显得生硬而呆板,但是无可否认这些监管条例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反应迅速,“在实施央行货币政策的过程中,起到了数量化微调的作用。”一家国有商业银行高层评价。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银监会“中式”监管风劲
  本文所版面
【第 19 版:银行】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