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也时髦
本报评论员:沈建缘 王然
沈建缘 王然 移动互联网起步 2009年年底,当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宣布,该公司投入6亿元与9家手机企业一起推出的11款TD-SCDMA深度定制手机出炉时,移动互联应用的序幕似乎也真正被拉开了。在巨额研发资金的刺激下,包括三星、摩托罗拉、宇龙酷派、LG、多普达、华为、中兴、三星、海信等手机厂商按照要求,研发中国第一代宽带互联网手机。此前,中国移动应用商城MobileMarket也提出了比较明确的分成方案。 有消息称,中国移动已向工信部上报了TD发展规划,并提出2010年将发展3000万TD用户。中国移动并不是唯一能够在2010年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大显身手的企业。传统的通讯芯片厂商和传统的计算机芯片厂商在移动互联网和产业融合的趋势下正在不断侵入对方的领域,每个设备都会和互联网连接。 手机芯片设计厂商ARM也在进入更加小型的互联网设备。与英特尔芯片相比,ARM芯片体积更小,发热量更低,因此更能满足上网本的低能耗要求。此外,ARM芯片也可用于智能手机等低能耗电子产品当中。ARM已与全球四大PC厂商展开合作,其中,联想采用ARM的产品2010年1月即将上市,经过一系列的筹备,基于ARM架构的产品将于2010年开始占领人们的桌面和口袋。 互联网要求众多互联网设备可以相互连接,因此要求设备之间必须具备兼容性。移动搜索提供商、电子设备提供商、手机游戏厂商陆续通过销售团队的组建、各种销售渠道的尝试探索商业模式。 此外,带有触控功能的屏幕列为必备条件。这种产品让使用者直接与屏幕上所显示的内容互动,其种类包括电阻式、红外线、电容式以及表面声波 (surfaceacousticwave)等,根据市场研究ABIRe-search的估计,今年全球便携式装置的触控屏幕市场规模可达50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移动互联网是50年来的第5个新技术周期,这个周期刚刚开始。其增长速度超过了桌面互联网,其中3G技术、社交网络、视频、IP电话以及移动设备这5项产品和服务将支撑着移动互联网迅猛增长。未来5年手机上网用户会超过电脑上网用户。 尽管有3G难普及的技术难题,因为移动到带宽是有限度。不过预测称,在中国,未来三年内,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超过电脑上网用户,五年内,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规模将超过传统的互联网业务规模。 随着这些产品的上市,移动互联网应用将在接下来的数月里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接纳。电脑、手机、上网本、电视、投影仪、电子阅读器……无论在哪种设备上都能实现互联互通。这或许是一个理想状态,也是大势所趋,所有的厂商都必须敞开大门。 云计算走向 2010年,最新一轮的商业争夺同样将来自代表新一代网络计算服务的“云计算”。这种新技术意味过去分布在数以百万计的计算机和服务器中的计算资源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唯一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事实上,云计算并非新生事物,而是一个长期发展演变的技术趋势。但“云计算”可能会改变下一代数据中心的标准,甚至在未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当然,它还可能“搅乱”传统产业的竞争格局,让企业看到新的商业机会。要看到云计算的重头戏,必须把目光投向IBM、谷歌和微软。 以互联网搜索成名的Google算得上是云计算的急先锋。2008年4月,Google推出了GoogleAppEngine(谷歌应用软件引擎),这项服务可供研发人员编译应用程序并免费获取存储空间 (最高可达500MB)并使用谷歌基础架构来托管。此外,谷歌根据每中央处理器核心/小时收费10到12美元,每10亿字节存储空间收费15到18美元。 Google的云计算目标并不只在个人用户,它的野心在于覆盖从个人用户至企业用户的广大空间。在过去,IBM和Google分别处在不同的领域,但是“云计算”使这种边界越来越模糊。 2009年被IBM称为 “云计算元年”。企业市场是IBM的领地,IBM提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的概念,意在强调自己的优势——用云计算帮助企业增强灵活性降低维护成本,帮助它的忠实用户转到云计算模式,这是IBM守住自己市场的方式。此前,IBM推出了蓝云(BlueCloud)计划。作为IBM“智慧地球”的主要支撑技术,IBM定位于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云平台(私有云),IBM只提供技术服务,而不是类似谷歌那样提供更大范畴的解决方案服务。 微软的“云计算”策略则是要拥抱两个世界——一个网络(Web)的世界和一个设备(Devices)。向云计算的推进迫使微软重新思考产品构建的方式。2009年,微软一改数据中心租用的方式,开始在全球多处设计、构建和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事实上,微软真正的战略方向是“软件+服务”。而在之前,微软针对中小企业推出了首批在线软件产品,每个产品都以多租赁版本,而不必支付5000美元或者额外的许可证授权。 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认为,目前的“云计算”应用还仅仅是冰山一角,在云端运算方面的发展将更趋于扩大与成熟,相关云端运算服务的产品、工具、热点等的出现。“云计算使得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成为可能,改变并精细化了大众需求,催生新的市场和新的服务业。” 如同电力时代高压传输问题解决之后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核电厂的建立一样,信息时代做大做强了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存储中心、软件中心、计算中心、媒体中心、娱乐中心的建立,势必成为未来云计算的基本要素,人人背笔记本的时代过去了。 下一阶段,各种基于设备的交互性服务——即“云服务”才是真正的焦点。云计算需要更聪明的设备和更加智能化的网络,毫无疑问,设备将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 芯片制造商英特尔2010年也将云计算技术纳入自己的战略。代号为SantaRosa的最新版本的迅驰芯片,将可以更大程度地节省能耗,更快地读取内存。目前英特尔已经和用友、卓望等公司完成了云计算构架的合作,而刚刚推出的用友伟库网和卓望云计算平台就是这两家公司推出的云计算应用。 惠普同样将“全面转向软件和服务”作为自己的未来。但是,“软件即服务”也只是冰山一角。惠普公司高级副总裁、现在,云计算是惠普全球实验室面向未来十年的五大研究主题之一。 据惠普实验室全球总监PrithBanerjee介绍,惠普实验室有3个研究项目来推动云计算的发展,目前,惠普实验室的一个项目研究的内容是,消费者如何获得相关的信息来源,以及个人如何综合利用这些信息。同时,在布里斯托尔的惠普实验室中,一个研究项目让你可以通过云计算能力来组建自己的服务。 思科继2009年上半年宣布进入服务器市场后,近日推出云计算网络服务平台,基于网络设备提供商的基础,该公司对云计算安全问题更加关注,而其优势在于对大型数据中心的部署能力及链接虚拟与网络环境的能力。 各自的“云计算”战略有所不同,但几乎所有的IT企业都相信,对于它们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以及对推动新一轮服务经济的增长来说,“云计算”技术是必须的。 Gartner预测,到2012年,全球排名前1000位的企业将付费使用“云计算”服务,而三成企业将为“云计算”基础结构服务付费。 绿色IT主张 随着全球气候和环境恶化,IT技术在节能降耗方面的趋势更加明显,“绿色”将成为2010年IT技术的主流。 所谓绿色IT,达到国际或某国确定的节能环保标准的信息技术和产品。不仅意味着环保材料的应用,也包括提高IT绩效、降低成本等等。除了节能、降耗,绿色IT涵盖IT产品的研发、采购、生产、包装、物流、销售、使用、回收的全过程。“从企业最底层的IT基础设施到企业日常的IT成本管理,都属绿色IT的范畴。”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利用IT的技术可以大量削减二氧化碳的产生,这一比例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排出量的98%。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IT企业纷纷致力于用新技术解决企业的能源消耗,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的“绿色形象”。 日前,惠普公司宣布与可再生能源供应商美国的SunPower和爱尔兰的Airtricity合作,目的是到2010年末减少20%能源使用。在接下来的15年中,惠普不需再为系统的安装和维护进行任何投入。作为交换,惠普将以固定的优惠价格购买太阳能。该公司提出,至2010年,该公司将产品的能效在2005年基础上提高25%。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导致企业采取削减和节省开支的措施,绿色IT在2010年将重新受到企业用户的重视。这将促使IT厂商更加着意与IT技术在帮助企业减少碳排放量和削减成本等方面担当的角色。 2009年5月,IBM投资10亿美元在内部启动“绿色创新工程”。目前,IBM正向全球用户推销其绿色节能型虚拟化技术。而英特尔的目标是到2014年,全球只剩下20个大型资料中心,有望节省2.25亿美元。 绿色数据中心是绿色IT的关注重点。要知道,动辄数百台服务器的能耗不是任何一个CIO敢于漠视的问题。一些数据中心已经出现买得起设备,供不起用电的现象。随着计算能力的飞速提升,全球范围内的服务器数量将在2020年增至1.22亿台。IT设备对于能耗的需求也在成倍增加。 毫无悬念,2010年,绿色IT同环境保护与能源危机一样,继续成为全球性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