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乐捉刀人
本报评论员:杨照
杨照 退休了的美国NBA职篮明星巴克利 (CharlesBarkley)曾经抱怨,有一本书引用他说的话,明显引错了,严重曲解了他的意思。哪一个新闻媒体上的知名人士,没碰过这种被误引、乱引的经验呢?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巴克利抱怨的那本书,是他的“自传”。 这稀奇吧!“自传”不是他自己写的吗?自己写的才称为“自传”,所以巴克利神经错乱了自己骂自己,而且是骂写“自传”的自己误引了作为传主的自己讲过的话? 不过若是了解美国知名人士写书习惯的话,巴克利讲的就又没那么稀奇了。这些人成名了之后,十之八九会趁名头响亮时,出一本或几本书,满足大众的好奇,也延伸自己的社会影响力,这样的书,当然不是名人有时间甚至有能力写的,真正执笔者,是一群经验丰富,懂得阅读市场,能够跟出版社密切合作,还有本事服侍大人物的专业捉刀者。 巴克利特别的地方,只不过是把约定俗成不能、不方便点破的事点破了,一讲白听起来就像是奇怪的笑话了。 其他社会的“捉刀产业”或许没有像美国那么发达,不过至少在一个领域,捉刀写作通常有源远流长的传统。那就是政治高官的讲稿、书籍,一贯会有周围的幕僚随身帮忙。 我自己参与过许信良一本充满巨大愿景的书籍 《新兴民族》的写作。那是一本跟选举造势关系密切,但同时希望能对台湾社会产生刺激作用的书。我们几个人跟老许一起讨论了全书论点、结构,也大致依各章分工,定了应该要交初稿的日期。截稿日期一定不会大家通通遵守,交稿有早有迟。其中谈满洲人满洲历史的部分,本来说定是老许的长期战友陈芳明执笔,刚巧那段时间陈芳明特别忙,一直拖着,拖到老许等不及了,索性自己写了起来。 后来,许信良跟陈芳明碰到了,老许开口就抱怨:“你都不交稿,还要我替你写!”陈芳明大笑,说:“明明书的作者是你,怎么会是你替我写?” 美国前第一夫人,现今的国务卿希拉里写过一本谈教育的书,书名取作 《集合一村之力》(ItTakesaVillage),本来是要突显美国的教育问题,必须透过小区的团结意识,一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不过,书出版后,许多对希拉里不那么欣赏的人,对这书最简单最直接的批评就是——真不容易,“集合一村之力”才帮第一夫人完成这样一本书啊! 希拉里不必太难过,被评者受到如此嘲讽对待的,她当然不会是第一个。在她之前,美国历史上的偶像级总统肯尼迪,也尝过类似的苦果。1956年,肯尼迪还没当上总统,开始为自己政治上下一步铺路,出版了一本书 《勇者的画像》(ProfilesinCourage),历数美国历史上的“勇者”,同时也就彰显了自己崇拜、模仿的对象。这本书不只在市场上获得重视,而且还替肯尼迪赢得了一座普立兹奖。 专栏作家皮尔森(DrewPear-son)写了一篇文章,谈《勇者的画像》,语带讽刺地说:肯尼迪很谦虚,没有将自己放入“勇者”行列中,其实他大有一项“勇者”资格,是书中诸位前辈望尘莫及的,他敢于依赖别人——例如索伦逊(TheodoreSorenson)——的努力,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封面上当作者。 这尖刻的话,意思很明白,点出索伦逊才是《勇者的画像》背后真正执笔的抓刀者。肯尼迪读文大怒,立刻聘请了华府的大律师克立佛(ClarkClifford)出面要求皮尔森更正道歉。经过几番谈判,皮尔森手上并无明确证据,只好让步。可是,这更正道歉启事,要能让肯尼迪觉得赢回面子,内容还真不易拿捏。没关系,肯尼迪那边愿意提供协助,由索伦逊写了一份草稿,交给皮尔森,皮尔森看看没问题,在文件上签字了事。 本来是皮尔森指控肯尼迪利用索伦逊当捉刀人写书,结果却是索伦逊帮皮尔森捉刀写了道歉声明! 肯尼迪最有名的演说,首推1961年1月的就职演说。那一句“别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问问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广为流传,不止美国人,美国以外多少人都能朗朗上口。 多年来也一直惹争议,演说辞究竟出于肯尼迪自己的手笔,还是索伦森捉刀的?几十年后,尘埃渐定,越来越多人接受:就职演说,至少那一句最受欢迎的演说辞,应该是肯尼迪自己想的。证据呢?肯尼迪早年念的寇特中学,校长最喜欢教训学生的话,就是:“寇特能为你做什么不重要,你能为寇特做什么才重要!”如此一连结,那句话显然是肯尼迪想出来放进去的。 不过这样一来,恐怕难免有人感到幻灭。啊,原来那一句话根本不是肯尼迪总统原创的,而是他抄袭中学校长训话的。其实,历史上多少响亮的话真正是原创的呢?另一位美国总统,罗斯福总统在1933年经济大萧条中就职,就职演说铿锵有力讲出了“除了恐惧本身之外,我们一无所惧!”这句振奋人心的话,据考证,原型出自1932年一家百货公司在报纸上刊登的广告! 重点不在谁先说了这话,甚至不在究竟真的是谁写了那篇讲稿,重点在,靠着罗斯福和肯尼迪将这样的话,在对的时机对的场合讲出去,话才有了回响,回响带来影响,影响带来了改变社会的历史地位。没有这些条件——时机、场合、地位——配合,捉刀者写出再棒的内容,终究摆脱不了捉刀身分,摆脱不了躲在暗处的命运。 (作者系台湾作家、专业读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