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一切从IMAX说起
本报评论员:王隽
  王隽
  1月9日,清晨5点的气温大约在零下十度,积雪尚未融化。根据热岛效应,近郊的温度还要更低些。首都机场附近的中国电影博物馆门前慢慢地聚集起人群,从一开始的几十人到两个小时后的两千人。这家国营的电影院,自开始放映电影以来,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阵势。工作人员发现单位大门围满了人,才不熟练地拉起警戒线,也因为疏导队伍不当而引起了人群的骚乱。国企的上班时间是八点半,放票也是同时。站在雪堆高出勘察地形的林玲是和同事们一起来的,她看清楚队头时就绝望了,“简直比春运还春运”。
  在这个队伍里,只有前500多人买到了电影票,有人被挤哭了,有人决定第二天再来。电影博物馆的谢主任说:“没有想到会是这样,我们从2005年就装上了IMAX巨幕,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现在一周放32场,已经到了极限,机器也需要休息。”
  同样说出“机器也需要休息”的还有华星国际影城的业务经理刘晖。作为京城第一个IMAX影院的引进者,华星的MPX放映系统已经不算最新的型号了,“在价钱上比中国电影博物馆的便宜了近三分之一”(谢主任语),但是从英国进口的巨幕仍然是他们最骄傲的部分,刘晖补充道,“我们的幕是一整块的,英国来的,比他们(电影博物馆)的国产幕好得多。”
  与纽约城区周边20英里的范围内有7家IMAX影院相比,北京的三块IMAX分部在东、西、北三个边缘。心甘情愿在寒风中排队等票的观众已经没有选择看哪块幕的心情,也不会有太多人关心幕的大小、质量和产地,人们都聚集在离自己最近的影院门前,执拗地想着一件事:就要看I-MAX。完成了这个终极目标就好像完成了2010年的第一个愿望,至于哪儿产的幕什么放映机型,随它去吧。
  “就要看IMAX”对中国11块巨幕影院的拥有者来说,是绝对的好消息。但对于没有巨幕的电影院和城市里没有IMAX影院的观众来说,无疑是“利空”。
  东莞的放映事故被好事者流传为胶片烧毁,事实上“事故很简单”,刘晖解释道,“很可能是东莞影院的工作人员剪断了绞在机器里的胶片,却没有贴上格数相同的黑片,才造成了声画不对位。”然而,就是这条“胶片烧毁”的假新闻,至少在一两周内让广州、深圳准备去东莞看IMAX版《阿凡达》的观众放弃了行程,选择附近的普通影院观看。正在调查此事的当地记者透露,很有可能是同行在万达的论坛里发的消息,人们对IMAX的疯狂追捧让普通电影院再也忍受不了了。
  2009年IMAX影片最好的票房属于《变形金刚2》,200多万已经让刘晖和谢主任都觉得非常满意。这两年,来看IMAX的是一些对观影要求比较高的观众,有年轻白领和特技发烧友,更多的观众会在普通厅里看完 《蜘蛛侠3》和《哈利波特6》。在《阿凡达》上映之前,许多人并不了解何谓IMAX,甚至有人在等待买票的同时,还没有弄明白巨幕与3D的区别。
  热情从何而来?不得不说,来自于媒体的泛滥报道、口对口的毒药式传播、网络上迫不及待的“观影指南”,也来自于《阿凡达》自身的特殊性。关于IMAX与《阿凡达》谁成就了谁的讨论旷日持久没有结果,我想,对于二者来说,这成就是双赢的。从这之后,也许会有人真正成为巨幕影厅的拥趸,而“阿凡达之后的时代”,也会产生更多的崇拜技术与科学的电影。
  只有业内人士会清醒地认识到这天时、地利、人和的多年不会遇到的特殊性,刘晖表示,建一个IMAX影院需要从开发商开始沟通,和建筑工程师商讨整个结构,因为工程的繁杂和耗资巨大,华星近期并没有增加巨幕影院的打算,这样的电影太少,《阿凡达》之后会不会再有这样的辉煌,谁也不敢预测。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切从IMAX说起
  本文所版面
【第 55 版:时尚】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