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公有制,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国有经济实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国有经济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家调控能力、克服国家面临的重大困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当然,这样的发展是长时期的改革带来的。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国家和广大人民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的。应该看到,这种局面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民营经济也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发展起来。许多地方已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对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广义的民意来讲已经占到65%左右。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对就业率的贡献,都在90%以上,非常稳定和和谐,老百姓也是非常的满意,在GDP贡献方面、增加财政收入方面都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而且对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据了解,在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北京、上海、江苏民营占到80%,广东、深圳都占了90%,浙江占了95%。在扩大区域经济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对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民营企业发展,解决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难题——就业,没有人怀疑,民营经济因此成为吸收国企下岗职工和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体。
从全国各地来看都在80%以上,无论哪一方面讲,民营经济,尤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支重要的力量。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的国有企业面临一个现象:在抵御金融风险的过程中,一些政策措施对民营经济产生了“挤出效应”。许多人对国进民退表示无比担忧,我相信“国进民退”不是必然的,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才是历史的必然。许多同志的讲话和中央、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充分说明这一点,在此我们不妨简要地回顾一下。200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进入的基础设施、公有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并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发展,鼓励有条件企业做大做强等等。应该说,党中央促进和实施的方针政策完全符合讲话精神,问题在于许多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于是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可能出现民营经济受到排挤的现象。
现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状况,我认为有两个问题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第一,政府和社会应该切实为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应该看到,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是十分艰难的。这是因为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受到歧视:一是法律法规仍不健全,仍然缺乏相应的保护,它们很多方面享受不到国有企业乃至外资企业的待遇;二是准入门槛比较高,审批手续比较严,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三是享受不到科技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待遇;四是它们的融资渠道很不畅通,有资料显示2008年末,金融机构向广大民营经济贷款余额为16.5万亿元,同比增长18.93%,与全国贷款增幅持平。
去年中国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不少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措施,但这些政策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据我到地方了解,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国有企业必须深化改革,它们对国家的贡献不容置疑,其中有不少国有企业在产品质量、劳动生产力、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但大多数国有企业,尤其是少数的特大型企业,在资源配置上处于优势地位,在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加上国家的照顾,甚至有的拥有财政政策补贴等特殊待遇,使企业内部的种种问题被掩盖,弄虚作假、损失浪费、分配不公乃至贪污腐败也时有发生。因此要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尤其是垄断性国有企业改革。这里我补充一句,国有企业改革也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可能这里涉及一个国家机构的改革,有些国家机关权力过大,也是限制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的障碍。
只有让国有企业在没有特殊保护下,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国有企业才能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软实力,最后在世界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肯定,没有先进的高效的公有制经济是违背党的政策的,全面小康社会也是难以建成的。同样我们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没有遍地开花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同样也是无法实现的。我相信,只有中小企业真正发展壮大,经济复苏才有真正的希望,中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才有希望。
因此我们必须关心、支持国有企业发展,让它们能够横向发挥主导作用。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国家困难时刻,比如2008年的我们的地震灾害,我们国家遭受特大困难的时候,国有企业确实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国家解决这些困难的作用,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同时也要切实地、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帮助非公有制经济逐步建立起法人治理机制,鼓励他们苦练内功,做大做强,国有企业要带动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要支持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只有如此,我相信一定会出现一个国有、民营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各得其所、更加欣欣向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