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一个驻京办主任眼中的彻查风暴
“也许这次真的不一样”
本报评论员:陈勇

  陈勇
  “什么?撤销驻京办怎么办?不知道,我在外地开会。”自媒体披露,下半年要撤销数千家驻京办起,中部地区某县级市的驻京办主任张明祥(化名)就不停的接到各种电话。
  “有采访的,也有表示关心的,更多的是来打探消息。”张明祥无奈地笑了笑,“中央下令整顿、彻查驻京办也不是第一次,每次不都是一样结果?”
  张明祥认为,几十年来,搞不动的东西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但他表示,自己入驻北京26年以来,还是第一次感到有压力。“也许这次真的不一样。”
  1月28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北京办事机构管理的意见》,地级市驻京办经省政府核准可保留,所有县的驻京办则将在6个月内被全部撤销。
一个驻京办主任的烦恼
  对于张明祥来说,他现在就像处在风暴之中,能做的只有等待,日常工作仍然要继续。
  “不能因为外面的传闻而停止工作,现在两会期间,维稳还是关键,”张明祥说。现在他们办事处的一个副主任依然每天带着人去车站、国家信访局“捞人”。
  “老说驻京办怎么不好,但实际上驻京办做的事情,他们又看到了多少?”张明祥认为,之所以舆论一边倒都是让书给写坏了,抹黑了驻京办。
  张明祥的办公楼在北京的北三环,是一座小四合院,面积大概三百来平米。虽然破旧了点,但内部布置还是很有政府机关的气派和威严。张明祥说他就喜欢四合院那味儿,它可以代表北京的皇城根文化。
  “当初刚来的时候那可是一穷二白,我们市在北京没有房产,联络处也是刚刚建立起来,随便找了个小区,租了一个两室一厅。几张桌子,中等装修,再安一国旗,就差不多了。”张明祥说。
  张明祥的驻京办被撤过一次,因为他所在的县级市太小,领导一年“跑部”来不了几次,市里觉得经费开支大,索性撤销了。
  2008年,在全省大经济圈的规划下,该市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招商引资成为当地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地官员研究决定,重新在北京设立驻京联络处,工作指标只有一项,就是招商引资。
  “最初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和另一个同事一肩挑,就跟业务员一样,到处发名片。一般是打车,当有客商来,必须‘撑门面’时才能申请包一部车。”张明祥说,“我们联络处不像其他省市的驻京办,在北京经营了那么多年,有关系,有朋友,有酒楼。一开始人脉不熟,公关送礼都找不到门路。但市里又压得紧。”
  1月25日,张明祥和副手张力一起去一家公关公司谈旅游推介会的方案。双方落座寒暄之后,公关公司方面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方案。张明祥对这套方案的一些细节提出异议,他觉得还需要拉几家投资性的旅游企业参加,宣传效果才好。
  但公关公司不这样认为,而且他们没有投资性旅游企业的资源,短期内未必能找来这样的企业。双方僵持不下,最后决定回去研究后再定夺。
  副手张力调侃说,我们驻京办拉一个活儿就跟业务员一样,到处堵人家老板。
  从公关公司出来后,几人在旁边的一个餐馆吃午饭。几杯酒下肚后,张明祥的言语多了起来。
  “我们驻京办主任可不是小说里写的那样风光,好听不好使,谁都得罪不起,万一哪句话说错了,主任位置就干到头了。别看现在有了房,但根子骨还是要加牢啊,关系都是一点点维护。”
  “我现在有时做梦都在背,我们市有土地优势,主要招一些石油化工企业、高新技术、外贸、物流等项目,不招农药和化肥企业。”张明祥说。
  吃饭期间,张明祥不停地打电话约人下午见面,希望在年前把一些项目敲定,但均被拒绝。他猛地喝了一大口酒,笑道:“看来今天谈不成了,我们庙小,没资源。”
体制才是根本问题
  山东某市驻京办主任认为,由于舆论对驻京办的诟病太深,加上国家反腐的决心,才造成裁撤驻京办的文件最终出台。
  “批判驻京办实际上是找错了靶子。驻京办本身没有问题,产生驻京办的体制才是根本问题。假如不尽快实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即使撤销了所有的驻京办,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替代性机构出现在首都街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驻京办管理司前司长戚占云如此表明他的态度。
  戚占云表示,不能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要正确看待驻京办的功过,不能一味批评他们,一些专家、学者并没有真正接触过驻京办,只从学术上去推断,这样就不能公正地谈这个问题。
下转11版
链接1
驻京办历史
  驻京办起源可以追溯到封建王朝的同乡会和会馆。设在京城的同乡会和会馆的功能不外乎沟通家乡与京师之间的联系,接待来京出差的地方官员及进京赶考的家乡学子。
  内蒙古自治区驻京办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驻京办,开设于1949年,最初的功能是方便京蒙两地的交流。
  在1958年至1959年之间共有28个驻京办事处相继成立,且全是省一级的驻京机构。20世纪80年代以后,驻京办的数量迅速增长,驻京办的主要任务也逐步发生变化。
  如今的驻京办需要承担派出地党委、政府委托的工作,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承办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交办的事项,配合北京市政府做好维护首都稳定的工作等。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驻京办的热情更高,各省市、区、县纷纷兴建集联络、接待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办公大楼,这些占据京城黄金地段的驻京办事机构一般以省命名。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调查资料显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和中央驻香港、澳门联络办公室以及一汽、东风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驻京办事处共52个,其中正厅级30个、副厅级3个、市正局16个、正处级3个。工作人员约8000人,其中就职于机关约1300人,就职于所属宾馆、饭店、招待所约6700人。
上接09版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各省市纷纷设立驻京办有深刻的体制背景,其一是当时的财政体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成言说。中国1994年实行分税制,中央特别是各部委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和审批上有很大的弹性空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寻求更多的资源,纷纷设立驻京联络机构。
  在这个大背景下,设立驻京办,不仅仅是为了地方政府或者企事业单位办事方便,更主要的是为了“近水楼台先得月”,通过自己在北京的窗口单位,获得更多的资源。
  如今的驻京办早已从原来的政务型转变到了经济型,接待服务、收集信息、招商引资、劝返上访者维护首都稳定的基本功能保持不变,但协调地方经济协作和发展成了最关键的任务。
  安徽省某市驻京办主任认为,驻京办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一个休戚相关的“政策共同体”,有助于形成“地方积极上项目,中央择优给资助”的良性循环圈,在调动地方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强对中央的向心力。
  “‘跑部钱进’,不跑啥都不进,政策资金都是要靠腿和人跑出来的。”广西省某市驻京办主任说。
  他直言这个风气不可能止住,争取到项目拨款才会得到领导赏识,于公是一种政绩,于私也有了更多可以兜售的稀缺资源。
  “不跑怎么行,那些钱怎么下来,项目怎么会落在你市里?你不争自然有人争,到时候领导政绩上不去,你肯定得挨批。”这位主任坦言道。
  中部某市驻京办主任透露,中央各部委除了预算资金外,还有一笔中央转移支付款项。这些钱的去向不透明,公共财政成了部门甚至少数人可支配的“小金库”。
  如果中央政府各部门的资源分配与项目审批的标准和程序完全公开透明,地方各级部门就不需要支付额外成本,也可以平等地获取相关信息。“减少行政审批项目,下放行政审批权,增加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加强财政预算的审议和公示,这样驻京办才不会有‘跑部钱进’的现象发生。”一名熟悉驻京办的知情人士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教授也表示,驻京办转型是必走之路,而在治理驻京办的问题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则分别需要在不同层面上承担各自的使命。
转型新思路
  “驻京办的存在有其悠久的历史背景,并非一朝一夕的。只有正确的认识之后,才能做转到真正的转型。如何转型才是根本,其他都是空谈。”戚占云说。
  这位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驻京办管理司前司长建议,可以考虑减少机构的重复设置,把几个小的驻京机构合并成一个大的驻京机构。可以成立全国各省驻京办事处信息协会、全国各省办事处联谊会,组织大型同乡联谊会、经济恳谈会、文化交流会、商贸促进会,这些都能加强横向联合的力度,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驻京资讯》报社长李罡认为,撤销驻京办每次都是先弄得沸沸扬扬,最终效果却不是太好,这与市场经济调节机制、历来的体制、中央政府各部门资源分配与项目审批过度集中都有关联。
  “只有完善了中国的财税制度,驻京办转型后,才能真正成为中央与城市之间交流的桥梁,那些被诟病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李罡说。他呼吁为驻京机构正名和立法,这样人们才能正确认识驻京办。
  浙江某市驻京办主任表示,只要绝大多数资源仍然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完全取消各地的驻京办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各省市自治区取消了驻京办,各类替代性的机构还会应运而生。他建议,各级政府“驻京办”在目前应在信访、社会协调、解决外来进京人员的困难方面发挥更大、更广的作用。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应积极发挥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假如继续将大量的资源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而无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假如继续实行垂直管理,进一步削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在市场监管方面的作用,那么,今后在首都北京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类似于驻京办的机构。
  1月26日,张明祥接到通知,要求他向省里递交材料,具体结果等领导讨论后再议。电话里,市里的秘书长对他说,“为什么国管局这次要撤销县一级?就是管理上太混乱,你要警惕。”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也许这次真的不一样”
  本文所版面
【第 09 版:中国】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