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铜的多项选择
本报评论员:蔡志杰
  蔡志杰
  在长达一年堪称波澜壮阔的V型翻转自1月7日创下63620元/吨、全年涨幅超过150%后,铜的飙涨戛然而止。
  下跌似乎还没有结束。受美元持续走高,欧洲债务危机的打击以及全球铜库存高启等多重利空因素的影响,国内外铜市大有持续跌势的景观。
  2月,包括长城伟业、招商期货、北京中期期货等多家期货公司发布报告称,沪铜跌势还将延续。而上海中期金属事业部总经理胡凯西更是高调宣称:“铜价熊市大三浪开始。”
  拐点还是蓄势?获利盘回吐还是反弹结束?与以往新年伊始的强势走势不同,2010年的年初,铜的另类走势令市场有了不一样的选择。
基金流入创纪录
  “有色金属的价格在金融危机中受到拖累是最为明显的。”北京中期期货研究所吴铮铮表示,伦敦铜价格从8000美元以上的高位一举跌破3000美元。而随着经济复苏的明朗、流动性的充裕,期铜作为集商品及金融属性一体的投资品种,颇受资金青睐。
  “这一点不仅表现在上涨周期内,每一个风吹草动,(期铜)总是表现最为活跃的一个。”海通期货分析师李静远说。在他看来,“50000元即为资金底,春节节前最后一周会震荡企稳,春节后资金会重新进场发动新一轮上涨。”
  李静远还大胆预测:“这是为新一轮牛市蓄势。”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李静远的预期是基于“经济增长出现恢复并且加速”的前提假设之下。
  按照李静远的观点,经济增长恢复并且加速,新的消费开始启动,第一、二季度又是传统的消费旺季,国内基础建设投入会在春节后展开,这样铜价将再度回升。
  事实上,北京中期最新一份研究报告也重申了这个观点。报告写道:“相比较去年年末目前的铜市场相对健康,各项经济指标均显示全球经济已经走出了低谷。11月底爆出的迪拜信贷危机适时地警示了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并揭示出经济复苏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而且会不定期地出现小插曲考验市场信心”。
  “此外,根据基金流入商品指数追踪基金 (近似于商品指数基金流入商品期货),经过2009年7月趋于温和之后,在2009年后8-11月里加速,其中流入在8月份,9月和10月特别强劲,达到了纪录水平。”吴铮铮称。
  由CFTC(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最新美期铜持仓数据可以清晰看出,COMEX(纽约金属交易所)期铜净空头持仓在10月下旬转入净多状态,而净多持仓在年底呈现回落态势,铜价大幅高涨后,基金出现获利平仓迹象,基金对于铜市的观点出现一定分歧。
  尽管如此,北京中期也认同,虽然亚洲市场的铜消费出现好转,但是北美和欧洲市场的铜消费仍无起色,因此对欧美市场铜消费复苏一事持保留态度。
  麦格理在一份预测报告中,明确给出了铜需求预测,其认为并不期望价格会下跌太多,因为看到强有力的证据显示,中国铜的主要终端用户需求市场繁荣,不包括中国的需求仍然在进入2010年上半年后有改善的空间。
  “投资者的关键疑问在于:在原材料需求充分改善的情况下来提振商品价格反弹将需要多久时间?”胡凯西称。
全球需求仍显旺盛
  根据北京中期的调查,全球铜需求主要集中产业为建筑业、电力、家电等行业。
  在经历了近3年的泡沫房市后,尽管美国房价仍在节节走低,但另一个指标——房屋销售量则似乎有走好的迹象。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大幅增长也是拉动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的一个主要原因,房地产投资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我国,铜的消费行业主要为机械设备、电力电子等,其中电力设备制造行业中的电缆电线、电机、输变电设备、发电设备以及二次设备占铜消费总量的 40%以上。2009年以来电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攀升,投资额同比增长 21.10%。
  从 2009年数据来看,电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额增速整体高于2007年和 2008年水平,显示我国电力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期。铜需求在国内电网扩张期将对铜价形成较强需求支撑。
  而上海电线电缆行业协会秘书长袁根法表示,经济危机对铜需求产生一定打压,但即使是2008年的数据,在电线电缆行业仍有同比增长。“目前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仍在实施,基础建设仍将是大头,可以预见2010年电力行业投资将继续增长。”
  业内专家预计 2009-2010年电力行业投资完成额将达到 10800亿元和 13000亿元以上,对上游相关电力设备的需求保持较高水平。
  与此同时,2010年,在 “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节能惠民工程”等产业政策的有利支持下,我国农村市场快速启动,城镇市场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不断加快;同时房地产市场继续转好,出口复苏预期不断增强的环境之下,我国家电行业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未来增长空间非常可观,随着国内促进内需政策的不断落实,家电行业长期稳定增长仍将对铜消费起到推动。”吴铮铮表示。
  事实上,业内大多分析师仍对铜后市走势担忧。其中最为普遍的观点在于 “铜需求的乐观预期并不能实质性撑起铜价”。
  上海中期研究发展部总经理蔡洛益认为:“对供应过剩层度的判断,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观察铜库存。尤其在通缩背景下,隐性库存的比重缩小,显性库存的真实性更为可靠”。
  根据LME铜库存数据,2010年持续增加,注销仓单比例也有明显回缩。2009年伴随着铜价的上涨三地库存同步出现上涨局面,上海铜库存全年涨幅102.49%、伦敦铜库存全年涨幅41.21%、纽约铜库存全年涨幅181.61%。
  美元反弹压制铜价
  除了对基本面的研判,更多的则是对美元反弹的担忧。“毋庸置疑,2010年美元的强力反弹对包括铜在内的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都形成压制。”长城伟业期货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上海营业部副总经理景川表示。
  去年美国经济出现“V”型反弹,其中四季度GDP环比折年率达到5.7%,已经超越200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但是四季度美国经济的快速反弹更大程度上依靠去库存速度下降。
  在影响未来存货周期走向的因素中,终端消费至关重要。尽管市场有对消费乐观预计的声音,但投资和净出口形势在今年并不乐观。
  从房地产周期看,美国成屋销售和新屋销售都曾在2009年年中后出现一次明显反弹,但是这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房地产支持政策,特别是通过MBS购买计划压低了抵押贷款利率,从而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活跃。
  “但这两项销售近期都明显重新滑落,由此很难说,是不是因为刺激政策才导致了房地产销售增长的假象。”景川说。如果一季度后美联储停止购买MBS(美国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那么上升的利率无疑会进一步加速房地产市场的下滑。
  而由于奥巴马政府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流动泛滥。作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美国的“熄火”也意味着英国和欧元区增长缺乏动力,不断发酵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对欧元区稳定和经济稳定增长带来潜在威胁。
  “2009年是美元指数的大底。”在2009年末,金石期货总经理助理、研发中心总经理董淑志就告诫广大投资者,注意美元反弹给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带来的影响。“空头思路”是他给予对美元研究做出的判定。
  “从V字大反转,再到迅速持续的回落,这无疑是市场中最坏的走势。”国内某机构金属交易员告诉记者,“很难做,对于波动节奏的把握、后市的预期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但对于习惯“追涨杀跌、见利即收”的投资者来说,却是一波难得的行情。据海通期货机构投资者殷小姐表示,进入2010年以来,一直坚持空头思路操作,不留隔夜仓,日内频繁操作,每天都有1%的获利。
政策紧缩下的策略
  殷小姐之所以不做隔夜交易,很大程度上 “因为目前政策调控并不清晰”,其表示,大趋势仍不能确认。
  尽管如前胡凯西所说,“熊市大三浪”已经展开,但情况总是急转直下。2月8日,国内多数商品期货呈现少有的统一上涨势头,市场背离国际商品期货走势,能源化工涨幅较小,农产品维持整理态势,有色金属以铜为代表,涨幅强劲。
  “商品市场在经过前期大幅下跌后企稳反弹,但抑制信贷增长过快的宏观基调下,商品将维持震荡走势。”北京中期期货总经理母润昌表示。
  据景川当日晨会介绍,从盘面走势来看,商品市场在经过前期的大幅下跌后暂时企稳,系统性风险得到释放。全球制造业数据继续走好,意味着今年上半年发达国家需求将开始回升。这鼓舞投资者重返大宗商品市场。
  但是,商品市场目前承受向下压力,在国内抑制信贷增长过快的宏观基调下,商品价格短期内震荡偏弱情况居多。
  目前,国际市场虽然有好的制造业数据支撑,但就业数据仍是压制经济前进的阻力。欧元区债务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将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造成重大影响,主权债风险溢价的大幅攀升将限制财政政策对新一轮衰退作出积极响应的能力。
  另一方面,数据越好,意味着政府将出台更为严厉的紧缩政策。市场忧虑经济复苏的力度,从而打压商品的需求。
  这点在东证期货总经理党剑处得到认可,其表示:“各国陆续出台的救市举措和经济激励计划在经过一段时滞期后,2009年的强势反弹已经显现政策的累积效应。”
  接下来2010年各国最希望看到的是稳定,这样的累积效应一样可以在震荡中显现。换言之,铜市场在低位出现反复的几率大大增加。
  李静远表示:“2010年以来国内外铜价已经累计下跌了20%,毫无疑问是多头平仓动作以及高流动性的美元在推动价格上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对于国内的行情,李静远则预计价格的运行空间约在56000元,“这只是反弹的第一高度”。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铜的多项选择
  本文所版面
【第 22 版:“钱进”下一站之虎虎生威】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