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用技术创新提升比较优势
本报评论员:郭为

  郭为
信息技术是现代服务业的
  最重要工具
  提到服务业,我认为需从三个角度来谈。
  一个是托夫勒写的 《第三次浪潮》,书中写了后工业社会的一些东西,其实描绘的就是服务业。托夫勒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浪潮为农业阶段;第二阶段为工业阶段;第三阶段为信息化(或者服务业)阶段。其实现代服务业有两个标志性产业:一个是通讯,另一个是金融。这是现代服务业非常典型的特征,围绕它所展开的一系列新的服务业,使我们进入人类社会的第三次浪潮。为什么我们要往这个方向走?托夫勒讲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比如在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要更好地满足个性化需求,这是产生服务业的根本原因。
  第二个角度是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托夫勒讲的第三次浪潮,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确实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比如人均GDP,美国、日本等国家是4万美金以上,中国还处于人均几千美金的水平。反过来,从居民和社会对服务业消费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温饱问题还未解决,生活质量不可能更好。
  全国范围内,除北京的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50%以外 (差不多70%),全国再没有其他城市是超过50%的。通过服务业占整个GDP的比重,就能表现出目前的行业状态,说明我们现在很落后。但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机会,因为落后,所以要学习别人的东西,这将产生一个很大的发展冲力。想象一下,如果中国人均GDP达到4万美金,那对于服务的需求会是什么样?
  从企业自身成长角度来讲,也是如此。2001年神州数码在香港上市的时候,意味着我们和原来的联想集团分拆开了,当时,我们提出向服务业发展。其实那时的服务业比例很少,做项目都很艰难。但今天,大家认为服务业的方向是对的。过去,人们看不准未来的方向。因为那时没有将服务性消费看得很重要,就像过去的传统食堂一样,都是自己开办,不会请别人来做的。现在,人们的意识改变了,就有很多创新出来,不再是简单地解决吃饱饭的问题,更要解决个人口味的问题。
  第三个角度,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信息技术和服务业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产业都有自己的工具,信息技术就是现代服务业的工具和手段。比如银行,它就提供两个东西:一个是所谓的金融产品,如存款、投资、保险等等。这些金融产品的体现方式是信息技术产品——通过信息描述它的卖点。第二个东西是服务,而连接消费者和银行的是什么?消费者可能会到银行柜台,或通过互联网、手机、ATM等方式。其实,所有方式都是由信息技术在帮你实现。再比如零售业的沃尔玛,为什么沃尔玛能在全球有这样大的发展?其实,它的铺面只是很物理的东西,主要是因为沃尔玛的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其全球供应链的管理。还有我们说的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实际上都是依赖信息技术。所以,在现代服务业中,最重要的支撑手段是信息技术。
中国发展服务业的比较优势
  相较于利丰、耐克、阿迪达斯等企业的优秀服务业案例,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很多中国公司似乎没有把精力放在上面,仍在一窝蜂地做低端产品?
  其实,这是一个发展过程。就像一个人,刚出生后,要先学会爬,再学会走,学会跑,再学会驾驶汽车,再可以环游世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必须经历这些过程,个别企业有可能利用某些条件和机会进行跳跃,但是社会整体的发展一定是渐进的。比如,如果我们当初不给发达国家做来料加工,那怎么可能有这么多产业工人,怎么可能掌握这些生产技术?无论是耐克、阿迪达斯或利丰公司,他们是掌握技术以后,才能去想怎样发展。比如利丰,它是一个百年企业,它的渐变过程也是从最初的贸易公司转变成代理商,又从代理转变为供应链管理和服务,到今天它已成为该领域内的强大帝国。
  而在中国,改革开放才30年,30年前那些被称作工厂的,未必是真正的企业。我们公司也一样,我们真正把服务型企业概念拿过来,也是从2001年才开始。真正的大发展是在2007年,此前,我们做了很多的探索,我把它叫做企业发展中的试错过程。不试错的话,怎么知道那是对的?所以,如果一下子对中国企业提高要求,是很难做到的。
  我常说,神州数码的第一个五年是探索的过程。我们想往服务业走,希望给客户提供一个全面整合的IT服务。当时,客户没有成熟,我们也没有成熟,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和形态也没有成熟。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宽带,我们今天再谈IT服务,那会是什么样?如果现在还是靠拨号上网,就不可能有现代的IT服务。所有这些都要到一定程度后,才有可能往这个方向发展。在试错后,我们也很幸运,公司内外没有人说服务业的路径是错的。
  经济学讲比较优势。过去30年,我们有两个优势:一是人力资源成本较低,二是有大量待开发的市场。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需要大量的物质性产品,这就支撑了两方面内容:一是给别人做加工,二是满足自己的需求。
  比如今天的匹克和361°,他们都曾给耐克、阿迪做过加工,但他们现在也有自己的品牌了。十年后,他们会是什么样子?今天中国人均GDP是3000美元,我们还有成本上的比较优势,但或许东南亚和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比我们更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下一步发展靠什么?为什么强调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因为我们必须提升自身产业升级的水平,达到某种程度后,还必须往下一个台阶走。为什么要讲运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的产业变化?在这些变革中,如果我们能够抓住大机遇,并且在这些领域成为领袖,可能中国的比较优势就会从过去时间维度的角度,进入到更高的程度上。
  美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它在全球的话语权,无论是技术领域,还是金融领域。未来中国能否走到这种程度?至少,这是一个方向。如果我们不朝这个方向走,那就错了。最终能走到什么程度?在哪一年能走到这个程度?目前无法预测。包括这次金融危机,前期政府用凯恩斯主义的方法。但后期,还是要回到全新角度,我们必须创新,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持续地发展。这些是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的使命。
产业格局的变化最终取决于
  企业的创新
  中国大陆的这代企业家,是非常辛苦的:第一难,是这代人其实并没有得到什么积累,无论是在资本层面、技术层面,还是在经验层面上;第二难,制度层面本身就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我之所以不愿将互动称为博弈的原因,是因为政府也希望企业有发展。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没有中国企业的发展,政府也会困难,那改革开放就没有意义了——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往这个方向走,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要振兴企业。如果搞不好互动,那大家都会有损失,都会犯错误。
  在美国、在日本,甚至在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就不存在上述难题,他们的法律制度都固定了,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规定得很清楚。但中国大陆是要互动的,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政府和社会的改革。如果不改革,企业就没有发展空间了。中国企业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摸索前进的:首先要让企业不能死;第二,企业缺少创新等某些观念。举个例子,国外的风险投资非常发达,它刺激了整个企业家精神的战线——企业家没有钱,但企业家的无形资产要得到充分肯定,在这方面,我们还是不行的。
  早期的企业更是这样,企业发家起步很重要的因素不就是靠贷款吗?我不相信一个企业完全靠一两万块钱就能发展起来,前期或许可能,后期就不一定了。前两天我看了毛家饭店的故事,讲一个老太太从1块7毛钱起家。做个小饭馆也许可以,但要真正发展一个产业,如果没有资金链,那将不可能实现。中国企业家还有很漫长的道路去探索,什么时候中国在制度层面上稳定了,再把自己的企业战略、方向和管理方式做稳定,这些都要围绕环境本身去探索。
  当然,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有不完善的地方,这是社会要求进步的地方。但从目前状况看,如果政府和企业间能够有很好的互动,也许就能成为一个优势。其实,今天我们对于金融海啸的处理,已充分体现出一种现有环境的优越性。如果不通过这次政府的强大推动力,是无法恢复老百姓的信心的。恢复信心以后,接下来要做什么?能否把创新能动性培育出来?这非常关键。就像法家和儒家,某种程度上,法家是短期见效的,而儒家是长期的社会文化底蕴。所以,政府管制或凯恩斯主义,它和创新精神也可以做很好的结合。
  温总理有一段关于创新和技术的讲话。但中国发展到现在,由于各种利益交错的复杂性,所以想要落实一个政策,难度比较大。政府投入这种动员性的东西比较容易去做,而真正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将政策落地、真正把创新融入到发展实践中,其实并不容易。政府也讲,2020年中国要变成一个创新型国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但如何做到?这是个难题。怎样解决这个难题?今天我们科技教育的投入,仍存留在大学和研究机构里,应该把他们转化到企业实践中。
  回到公司层面,我认为,真正的创新型企业的终极阶段,一定是独创的业务模式,而不是模仿。比如QQ,它在世界范围内模仿了谁?当年它可能利用了手机、短信,运用了社区概念,然后发展成真正的大互联网社区。至少在今天的世界范围内,它是领先的业务模式,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一步做到的。对神州数码而言,不是要刻意去模仿谁,而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我们的路就是去追寻,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环境中所需要的形态。当然,这个过程中,不可能完全不借鉴别人的经验。也许这条路走得不那么顺畅,但我们正努力走一条的综合性IT服务型的路径——在国外,有很多针对大型企业的服务商,但由于我们的这种结合,使我们知道大型服务商最终服务对象也是一些中小企业。比如我们跟中国移动合作开办所谓的iMIAS,就是利用移动手机,为中小企业提供IT服务,这在传统IT服务的概念中是没有的。接下来,我们非常重要的方向是提供一种运营服务的模式,我们要有自己的特色,如果学外国公司,那我的任何比较性优势将全部消失,神州数码可能会不复存在。我们恰恰是利用对中国市场这种特殊环境下的理解,去改造它。这些年神州数码之所以能够生存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不断在领导这个产业的变化格局,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始终走在所属产业的最前列。
  神州数码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1-2006年的试错阶段,或起步阶段;2007-2011年的成长阶段。试错后,我们的发展方向确定是成为解决方案和服务的供应商。从2012-2017年,第三个五年时,我希望能够利用云计算技术,使神州数码成为运营的服务商。
  什么是运营服务商?举个简单例子,比如香港的八达通卡,可以用在公共交通工具、商店、食肆、停车场等地方进行小额支付。它是很典型的运营的模式,也就是我们讲的eMoney,这实际上孕育了一种新型业态。八达通卡一天的交易量是9000万港币,共有1000万笔交易,平均每笔只有9块钱,它的后台支撑就是新的技术概念的体现。神州数码未来五年,也要朝这个方向努力。
  目前,大家都在讲云计算,回过头看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发生了所谓的高端BPO(“业务流程外包”的缩写),就是服务性的完全外包。我们过去经常谈外包,说的都是ITOut-sourcing(信息技术外包),或者只是数据处理,但其实有更高的形态。当年,我去英国访问时,有一家与我们同类的公司。英军的整个供应系统,是外包给这家公司的。在伊拉克战争时,他们利用IT技术,提供整个英军的后勤保障系统。这家公司管理了英国将近200家医院,除了没有医院开诊断的执照以外,医院其他所有的后台管理全是由他们提供。
  其实我的梦想,并不只是提供一种IT的技术,而是要走到真正的服务端去,利用IT技术去保证客户的各种需求。那时就不仅是简单的解决方案,而是一种运营服务,已进入了一种新的服务形态。我们也要往这个方向走,当然,是否能走到,我现在还不敢说。因为这些牵涉到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客户的成熟等因素,但我们一定要往这个方向走,这才是未来神州数码真正的价值所在。
  (作者系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本专题由本报和中国企业家论坛联合推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用技术创新提升比较优势
  本文所版面
【第 46 版:观念】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