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培训“新”县委书记 中央党校二次开班
本报评论员:汪言安
  汪言安
  第一个接访日
  3月15日,按照值班表,是中部某省一县委书记曹山的接访日。这是他刚刚从中央党校集中培训回来后的第一次接访。
  自从2008年年底担任县委书记以来,他就着手推动实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轮流接访制度。目的就是想通过这种直接与老百姓当面交流的方式来“倾听群众声音,为民分忧解难”。身为县委书记的曹山被安排两周亲自接访一次,接访时间为一上午。
  曹山承认,接访日是县委书记所有工作中最难的一件。每次轮到他接访的时候,民众早早就排在了接访办公室门口,人人手里都有一叠厚厚的材料,都是拖了很久不能解决的问题,而有些问题在接访日上是解决不了的。
  “有时候说急了,我脸上也挂不住了,不由自主地批评起来,上访的老百姓也会激动地拿起手上的资料一甩,扬言要上访。有几次都把我说急了,忍不住争辩起来,甚至还有其他的接访人员会因此与老百姓吵起来,动手推搡的情形也有过。”曹山说。
  曹山坦承,这个时候,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以至于失态。有时候也会反思,身为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到底该如何去面对棘手的上访问题。
  3月1日到12日,在中央党校组织的集中培训学习中,他的反思有了答案,就是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强调的:县委书记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当好党在当地形象的具体代表人。
  “讲白了,县委书记在老百姓面前的言行实际上就代表了党的形象,如果我们在老百姓面前控制不住情绪而失态,最直接的伤害就是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这是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曹山说。学习回来后的当天夜里,他就召开了县委常委会,向县里的主要领导干部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15日半天的接访,曹山在踏进接访室之前就反复提醒自己,哪怕是上访群众情绪再激烈,一定要控制自己不要失态,还特别叮嘱喊号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热情地为排队上访的群众提供必要的帮助。那天正好下雨,工作人员专门找了一个在接访室附近的房子为前来信访的群众避雨。
  “明显感觉到上访群众的情绪稳定了许多。”曹山说。
  这显然是这次县委书记培训想达到的效果。
  “新”书记的培训课
  3月1日至12日,2008年11月以后上任的390名县委书记,第一次来到中央党校集中培训学习。之前的2008年11月16日,第一批500名来自全国的县委书记已经在中央党校进行过培训,培训的重点是“维稳”。
  以前,对党的干部而言,进党校学习意味着被重用或升迁,这次则只是为了提高县委书记们的执政能力,与升迁无关。而且这也是中央党校第一次向县委书记敞开了大门。
  这次来中央党校培训的县委书记们,大多数都是一年前新上任的。据参与这次集中学习的曹山透露,此次培训的时间有12天,比第一次的7天整整多了5天。培训分了多个阶段,包括听报告、案例教学和老县委书记演讲等。
  据曹山透露,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专题报告中,对县委书记的职责、任务、工作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指导,要求县委书记心装群众,一任接着一任干,不追求虚假指标和轰动效应,不搞不切实际、违背科学的瞎折腾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这次集中培训学习还有一个特色,就是选择了一批有过出色表现的现任或已升迁的资深县委书记与新任县委书记进行经验交流。这些资深县委书记是在全国各省市推荐60名的基础上产生。
  来自全国百强县浙江长兴县县委书记刘国富关于发展的交流报告就引起了新县委书记们的强烈兴趣。3月12日上午,刘国富介绍了长兴县按照“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在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努力实现强县与富民互促互进良性发展局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并与学员互动交流。
  “对于新县委书记而言,如何发展县域经济其实也是一个挑战,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最优秀的长兴县,刘国富的经验受到追捧,也是在情理之中。”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说。他是2008年11月县(市)委书记集中培训的课程负责人之一。他认为基层干部培训的主题没有别的,就是发展。张希贤说,重视社会基层、拓宽干部视野,这是培训的主要特点。
  据透露,在中央党校上课请假的制度非常严格:请一天假,必须请中央党校批;请两天假,则须由中央组织部批。安排培训的中央党校教授明确地告诫这些来自基层的“头头”们:来这里了,就认真地学习,做好学生,其他什么事情都不要问了。
  “12天的学习,200页笔记本基本上都写满了,大学毕业后多少年都没有这么认真做过学习笔记了。”曹山笑说。
  三比三不比
  3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作专题报告时强调,县委书记必须有较高的执政素质和执政能力。
  李源潮说,县乡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关键在县委书记。
  然而,一些新任县委书记上任伊始便猛烧“三把火”,满怀豪情,倾向修大广场、观光塔、三番五次重修路,引进一些见效快但后患无穷的夕阳产业等等,热衷见效快等“立竿见影”的“实绩”,尽快做出“政绩”感谢组织和人民的“期望”。但这些往往变成了追求虚假指标和轰动效应,违背科学的瞎折腾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李源潮强调,县委书记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全县党员干部作出榜样。要践行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比贡献大小不比职务高低,比群众口碑不比名利多少,比心灵和谐不比物质享受,在当地发展进步史中留下自己的奉献。
  “讨论之后,从现实情况来看,自己觉得离‘三比三不比’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曹山透露,在私下里,一些县委书记确实在深刻检讨自己。
  “我们还谈到了不久前湖南道县原县委书记易光明被双规之后,当地百姓放鞭炮庆贺的事情,大家也对此现象作了分析,县委书记当到这种地步,确实让老百姓心寒。”曹山说,在一些反腐学习的案例中,一些县委书记把工作贡献当作索取更高职务的砝码,为了达到个人升迁的目的,不惜跑官买官,走上歪门邪道。有的靠金钱开道,有的寄希望于风水先生,有的为骗子的花言巧语所惑,最终身败名裂。
  还有一些县委书记为了捞取政绩,谋取快速升迁,不惜劳民伤财,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以至于出现了把光秃秃的山用油漆涂绿、路边建起几公里高墙以挡住农民破旧的房屋、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却建起豪华办公楼等咄咄怪事,老百姓怨声载道。“形形色色,不一而论,也令人警醒。”曹山说。
提升基层官员执政能力
  自古以来皆言 “郡县治,则天下安”。国家行政学院刘旭涛教授认为,从国家权力结构上来看,县域恰好处在一个五级行政的单一制国家的第四级,由于乡镇一级没有全面的治理能力,县域基本上是一切政策的终端,同时又是民意直接反馈的底端。这样的权力结构现实,就使得县政成为一个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也是观察政局变迁的晴雨表。
  而县委书记的执政能力如何,思想作风怎么样,不仅关系一个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且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县委书记是县级政权的“一把手”,处于班长地位、居于核心位置,既是基层干部,又是一方统帅;既是宏观决策者,又是具体执行者。官不大,但舞台很大,责任很重,关系百姓福祉,影响一方发展。
  刘旭涛认为,这也是中央要集中培训县委书记的“良苦用心”。提升基层官员执政能力迫在眉睫,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素质成为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
  曾任中央党校教育长的李兴山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从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时起,自己先后参加过16期基层干部短期培训班,接触过超过2000名县(市)委书记。“中央党校的培训对提高这些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以及他们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把握很有帮助。”他说。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义孙也肯定了中央政府集中培训基层官员的做法。他说,基层干部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对棘手的社会问题个案进行研究,对他们的执政能力是很好的锻炼。
  “从中央党校本身来讲,原来的功能只是一个任职培训,现在加上了对县委书记的集中培训,主要还是执政能力培训,所以县委书记来接受培训,就不再只是一个任职培训,也就是说他们培训以后并非意味着马上要升官,而意味着要求他们在执政能力上有所提升。”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说。
  曹山在采访中也承认,集中培训学习的时候,县委书记们的历史使命感都不自觉地提升,但是一旦走到现实中以后,“思想和原则又很难落地”,原因就是县委书记集财权、人权、事权于一身,可以说大权在握。而对于县委书记的行为监督往往很难,长期处于“一言独大”的状态,难保县委书记因此妄自尊大,走向歧途。而县委书记的每句话、每个行动、每个思维都可能影响到周围的很多人,“在台上冠冕堂皇,台下就为所欲为,坏的言行势必造成政府失信于人民群众。”
  (应采访对象要求,曹山为化名)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培训“新”县委书记 中央党校二次开班
  本文所版面
【第 12 版:时局】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