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军
2010年清明以来的几天里,整个中关村和中国通用软件的圈子里都在以各种方式去怀念一个人,这个人就是KV系列杀毒软件的发明人、江民公司的董事长王江民先生。前一天,4月4日9:20分王江民因心脏病突发在京逝世的消息被证实。
年仅59岁的王江民是中关村第一代程序员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1994年,王江民开发出杀毒软件KV,之后成为中国畅销千万的系列软件系列,这一年,王江民43岁。而在5年前,王江民才开始接触计算机,对比另外一位著名的程序员代表人物、24岁就写出WPS的求伯君来说,王江民不能不说是大器晚成。
但相比早成名将近10年的求伯君,或是名气更大、年岁更长的五笔字型发明者王永民,在个人财富上,王江民都要更加成功。在精神内涵上,自强不息而乐善好施的王江民也同样让人钦佩和怀念。
2008年11月,金山公司举办了中国软件英雄20年后重相会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上,王永民、王江民、求伯君、吴晓军、王志东、雷军、周志农、鲍岳桥、简晶、李儒雄等欢聚一堂,如果算上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到场的严援朝、沈江、刘旭、朱崇君、廖恒毅等人,这其实就是中国第一代程序员的全部阵容。如今,随着王江民的辞世,以及这些软件英雄之间的恩怨所限,这一幕要想重现已经是千难万难。
中国第一代程序员中最年长的并不是王江民,而是生于1943年的河南南阳人王永民和1947年的吴晓军,他们都比王江民年长几岁。这三个人中,依旧为五笔字型的推广和应用奔波的王永民显得最为年轻,而汗字显示技术开创者、曾经写下2.13中文系统的吴晓军如今已经满头白发,隐退江湖。另一位和王江民同年同月出生的优秀程序员代表是写出第一个中文操作系统CC-DOS的严援朝,严援朝曾经做过新浪的CTO,也是第一代程序员年长者中也曾触浪者。
第一代程序员,更多是指在DOS时代下写出过重要作品并风行的程序员,DOS时代跨越中国计算机普及的前15年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到90年代中期),因此,第一代程序员跨度很大,他们最年幼者是生于1970年的简晶和1969年的鲍岳桥,他们两是希望汉字系统UCDOS的开发者。与生于1943年的王永民相比,鲍和简其实是两代人。但在诸多只认作品不认人的广大计算机爱好者心目中,他们就是一代人,一代把自己名字写在各种中文软件起始菜单而被人无限追随的神人。之所以说他们是神人是因为,他们基本上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写出万人使用的产品。
时间到了1995年,微软推出win95,中国通用软件产业格局由此改写,DOS平台的中国软件骄傲WPS、UCDOS、CCED转瞬成灰。
于是,有人选择了放弃,比如写出中文之星的廖恒毅,他接受了微软中国区总经理杜家滨的邀请进入微软,自此与中关村的江湖大路朝天。
有人选择了直面,比如求伯君和雷军,英俊少年雷军团结了王全国、李儒雄等才俊,殚精竭虑,推出了盘古办公软件套件,却遭到彻底失败,雷军甚至离开金山养病半年。
有人选择了维持,这其中产品表现最好的是鲍岳桥和简晶的UC-DOS,但到了1998年,UCDOS也不行了,更要命的是鲍岳桥和简晶和UCDOS关联不大,乃至决定离开希望的时候,他们竟然凑不起开办公司所需要的50万注册费。
然而,有一个人选择了破局,这个人就是王江民。
1996年,王江民带着KV6来到中关村,一周之后,赚了150万。1997,KV系列杀毒软件占据了80%的市场,而整个杀毒软件市场占据了整个通用软件市场的半数以上。一夜之间,王江民成为中关村最受人景仰的软件英雄。
在DOS时代受到重创的中国通用软件由此象打了一剂强心针一样重新活力迸发,对诸多有才华的淘金者来说,王江民就是他们最直接的偶像和榜样。换句话说,王江民延续了创业者们对单枪匹马挑战江湖成就人生奇迹的诸多想象,那种白衣飘飘、仗剑走天涯的意像让人着迷并沉醉,这是多么纯真和美好的英雄主义的年代啊。
但世事变幻莫测,Internet席卷而来,王江民和他的江民公司在这一浪中明显准备不足,给了他的对手瑞星以反超的机会。而更让人感伤的是,在创业初期受到王江民诸多无私帮助的联众公司虽然没有能成为一家伟大公司,但所获取的成功远比江民公司多得多。
第一代程序员中的少数人也是最年轻的几个,也很幸运地抓住了互联网带来的巨大机会,除鲍岳桥和简晶创办联众外,王志东创办了新浪,雷军创办了卓越……这些DOS年代的参与者在经历Windows时代的彷徨后,在互联网的新浪潮中都完成了他们的原始积累和财富倍增。
我曾经在 《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一书中感慨:1967年生人的鲍岳桥、1969年生人的雷军、1970年生人的周鸿 (周算不算第一代程序员代表还需要讨论,但他有很强的软件情结是不争的事实),他们是中关村和互联网完美对接的标志性人物。
在他们之前,比他们有名、有能量的程序员今天却少有比他们更成功的,这是个复杂的命题。但我想不应该简单归结于那些人没有这三人聪明或勤奋,而是中关村的风云际会给他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比如,他们在软件领域太成功了,没有能够以清零的心态来接纳和拥抱互联网;再比如,他们一开始的产权没有按照做一个互联网公司那样去设计,让他们在问题出现时不能自拔。
第一代程序员之所以被广泛推崇,更大程度上是因为计算机普及大浪中他们贡献了智慧以及张扬了自我。而他们之后淡出江湖,开发平台跃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为缺少直接和迅速的财富回报。
王江民之所以被铭记在于他几乎以一己之力开启了中国杀毒软件市场,并由此激活了整个通用软件市场,在此之前,杀毒软件是一个行政垄断推动的产业,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的市场。同时,他开启了一个程序员也可以发达的时代,在此之前,程序员有名,但并没有利,从此之后,做一个程序员,做一个比王江民更成功的程序员,成为千千万万程序员的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真该好好怀念王江民。
依旧活跃在公众视野中的第一代程序员雷军、鲍岳桥、周鸿,现在都成了中国互联网乃至信息产业最优秀、最有声望的天使投资人,这其实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之一。一方面,他们能很好地传承了自己的经验,另一方面,他们也能让自己的财富得到更好的增值。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让程序员成为一个有名有利的职业,更重要的是获取了更多的社会认可,形成了更多的知识积累和沉淀。
王江民之所以被雷军等人超越在于他终究是一个人在战斗,当这些后于其完成原始积累的后辈们开始接受风险资本和纳斯达克等新兴概念,成功地在体制上进行创新,并引入团队奋斗的意识时,靠一己之力推动一个产品乃至一个产业的强人其实已经不可能再出现,即便有着超强商业意识、过人胆识和长者风范的王江民,也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
从这个意义上说,王江民的辞世带走的是一个时代的背景,无比伤感,也很是沉重,但我们必须面对。
明天,太阳依旧会升起,中关村内扛起知识改变命运大旗的将是比王江民更为年轻的雷军们。想一想,鲍岳桥才43岁,雷军才41岁,对一个知识英雄来说,他们正年轻,正处于人生的朝阳。
(林军,《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的作者,互联网行业资深从业者、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