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洽会:来客是谁?
本报评论员:张延龙
张延龙 “别提了,没劲,累!”一位多次参加西洽会(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的西部地级市招商局官员发着牢骚,“我们在过去一年的时间谈妥的项目,在这几天走个过场,集中再签一遍,你们噼里啪啦照一通相,动辄就是几十亿的项目,几亿、几千万的,你们媒体都不屑于报道。” 在这位忙碌的招商部门官员看来,已经举办到第十四届的西洽会已经失去举办的本意——通过展会本身的展示、洽谈达成的合作已经越来越少了,展馆已经沦为小商小贩吆喝和市民淘便宜货的集散地。但是,西洽会的规格与规模正变得越来越高,4月12日,洽谈会落幕当天,组委会发布统计称,本届西洽会签约项目总投资超5000亿,交易成果和质量实现新突破。 大部分项目的实质性达成来自于“舞台”外。而最耀眼的明星仍然来自资源性行业和房地产——能源央企与地方的合作、大开发商西部拢地。对于大部分西部城市而言,他们所期待的能带来高新技术和大规模就业的产业转移,仍然是一个梦想。 “舞台”内外 4月11日,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高高飘扬的热气球和充气拱形门烘托出热热闹闹的气氛,展馆内,摩肩接踵,人头攒动。 B2展馆,一位鞋商站在凳子上,向围观的人群嘶声喊道,“给钱就卖,明年还来!”一些人停下试穿,更多人摇头走开。 B2展馆是西洽会举办地陕西之外的“省区市馆”,“主要展示当地的投资环境,以及各省区的名优产品”。相隔不远,便是B3馆——陕西馆,陕西省内各县、区、开发区的展位均设在这里。主要展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和地方特色。 远远听到有吆喝声:“30块买一只烤鸭,送两只烧鸡!” 更远一些地方,是进出口商品交易区,B4馆。80元的手镯在这里打5折出售,一些其他饰品则打出了一折的特价。 这里是第十四届西洽会的举办场馆所在地。当地媒体盛情向西安的市民们发出邀约:“今天周末,不妨上西洽会上逛逛。只要用心必有意外收获。” 西洽会创办于1997年。最初由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若干国家部委,以及东西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主办,其初衷是,以“东中西部合作为宗旨,以投资和贸易为主要内容,以投资洽谈为重点,积极推进省际资本合作,进一步拓展国际投资合作领域,提高投资洽谈实效”。 投资和交易的达成,来自于“场外”。 4月8日,西洽会开幕第一天,西安曲江新区便举办了自己的项目签约仪式——共签约15个重大文化产业和招商项目,总投资额870亿元。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段先念说,“在第十四届西洽会盛大开幕之际,曲江新区举行集中签约仪式,是曲江新区二次创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一位西安开发区官员说,“布置展馆是为了展示我们的形象,因为会有领导和市民来看。但项目的签约和落实,都是我们在过去的一年里,与投资者辛苦沟通协商的结果。现在信息沟通的渠道很畅通,我们并不靠展馆获得项目——实际上也不会有什么投资者来展馆,真正上展位去寻求合作、能够合作的寥寥无几。” “有时候,签过的项目要在西洽会上再签一次,要把投资者都请来,让镁光灯再闪一遍,”上述西部地级市招商局官员说,“如果说短短几天就能从项目展示、洽谈,到达成投资意向、签订项目合同,那简直是开玩笑。” 他说,这是一年最忙的时候,因为各地都要比拼签约的数量和质量,“我们现在自己都不知道是办给谁看的,西洽会一年一度,能不能改成3年一次?” 能源和房产的舞台 4月12日,第十四届西洽会落幕。执委会称,本届西洽会签约合同项目总投资超5000亿,交易成果和质量实现新突破。 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能源城市和房地产领域。 5000亿的总投资中,绝大部分项目被西安、咸阳、延安和榆林等关中、陕北城市“瓜分”。统计显示,延安代表团签订合同项目总投资超过600亿元,咸阳签订超过800亿元,榆林签订超过840亿元,西安则签订合同项目超过2200亿元。(以上均为合同项目,若包含意向类的协议项目,数字更高)。 粗略计算,这4座城市共签订合同项目总投资超过4400亿元。延安和榆林拥有得天独厚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咸阳是陕西重要的重化工业布局城市,西安则拥有西北地区最庞大和活跃的房地产市场。 咸阳的最大投资者来自中国国电集团,国电西北分公司在当地将分别投资100亿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和投资70亿元建设永寿煤电一体化项目。然而,在西洽会这样的场合,当地官员并不倾向于对他们的能源和重化工行业的优势进行过多阐述。 延安市招商局的统计则显示,该市600.74亿元的合同项目投资中,“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化工项目占所有项目的比例较大,达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的77%。”榆林的840亿投资中,煤炭化工行业依然是重头,其中包括大唐集团煤电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延长石油集团西湾煤化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85亿元。 一位榆林市招商局官员说,以前的榆林主要是以提供资源能源为主,但现在已经转向了煤化工业,此外,“低碳产业、新能源也是我们的招商重点。” 西安代表团则称,2224.12亿元的合同项目总投资中,“房地产项目由去年的75个减少到35个,总投资由582.12亿元降低到327.78亿元,占比由37%降低到8.87%。” 但实际上,大量房地产项目隐藏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中。 以曲江新区签署的15个重大项目为例,其中包括了大量地产公司项目,如万科的曲江国际会展产业园大型综合体项目投资80亿元,上海申华的辛家庙村综合开发项目投资30亿元,华侨城投资80亿元建设遗址公园和商业地产,和记黄埔投资30亿元建设公园以及酒店和公寓,开元城市基金投资60亿元建设景观酒店、低密度高端别墅以及文化休闲娱乐等设施,名流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的“名流广场”商业及社区开发。 仅此曲江新区的6个投资项目,房地产项目投资已超过310亿元——曲江新区仅仅是西安 “四区一港两基地”7个开发区中的一员。 “这是一个政策导向问题,”上述不愿具名的西安开发区官员说,“现在中央在调控房地产,所以我们也不希望在这个问题上力度显得太大,一些项目你可以说它是商业地产,但也可以说成文化产业、旅游产业。” 他说:“过去我们总一厢情愿地认为,我们西部地区有成本优势,可以承接产业转移,引入一些可以大规模就业的产业。但现在这个观念也许应该改变,如果不是因为我们有资源——煤炭、石油和大量的土地,又有多少央企、沿海企业会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