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隽
对号入座,是孙群想到的最贴切的词。作为中国最早一拨引入意大利家具和家装新概念的老行家,他在十年前就敏感地发现了各种“族”。
2000年左右,从意大利传来了各种“主义”——新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高科技主义……这些词听起来很美但就是闹不清楚什么意思。孙群找了曾经在意大利《Vogue》家居杂志的一个资深记者给自己讲课。老师很认真地把近十年的流行趋势都列成表格,告诉他每个“主义”特点是什么,哪些人会喜欢。
就在孙群做这个研究的同时,一线城市的大部分人开始买商品房,从单位的公房里搬出来的人们对第一套自主产权的房子充满热情。与此同时,一批山西的煤老板开始进驻一线城市,他们不声不响地买下了北京接近30%的新房,与温州人炒房不同,大部分山西人买了高档住宅作为“第二个家”。
这些新安的家迫切地希望被好好的布置起来,而主人们的审美水平良莠不齐,大部分只知道家具品牌,消费理念也还处于刚刚弄明白 “室内设计”的初级阶段。最重要的是,除了用年收入来衡量自己属于哪个阶层,中产阶级与财富阶层的身份意识非常淡薄。这似乎就快要印证孙群的想法,虽然这种“设定消费者身份”的方式在欧洲还没有完全成型,他还是看到了这个雏形概念在中国的市场,用风格帮助主人们了解自己,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同类,下次买东西就记住,我是A类,选择A,方便,快,专业人士的安排也能迅速地掩饰主人们糟糕的品位。
很快,他在天竺的米兰道生活方式店做了几个样板间。虽然当时并没有明着说“A房间是给李总做的,B房间是给陈太做的”,但是不管是由吊灯、帷幔、罗马柱组成的“新古典主义”,还是金属感强烈、黑白分明的“高科技主义”,或者是用原木、藤椅做出来的 “精神家园”,都因为明显的区别而找到了喜欢它的主人。
当时的社会中坚力量接受了孙群的“设定”,天竺的展览结束后,他们购买了这些让人眼前一亮,也刚好符合自己个性和身份的设计。这一批人多为60后,喜欢的东西相对更经典,对家具的选择更重视材质,所以五六个样板间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但是到了今天,70、80后成了买新房的大军,情况不一样了。”孙群的老搭档,《达芬奇家居》的主编马小蔷说。在她眼里,80后是最重视设计感的族群,算是最认同“生活需要设计”的群体,并且对自身的认定更加个性,他们更愿意为设计买单,6个样板间肯定是不够的。
博洛尼的蔡明和马小蔷想到了一块儿,就在这个月,他把2007年打造的“7间宅”一口气扩大到了16间。风格在原来的基础上更鲜明,鲜明到你在每一个样板间里几乎找不到雷同的元素,也就是说,你喜欢了A,就不大可能会选B,这样的细化和高区分度无疑是为了把人们划分成更多不同的族群。
有古旧窗帘和中国纹路壁纸的“九朝会”是给热衷于中西合璧的中年雅皮,荧光粉柠檬黄的“棒棒糖女孩”给热爱一切新鲜事物的轻熟女,极简主义的“珐琅黑”给会挣钱也很前卫的年轻男性……仔细看看,你会发现这16个身份几乎涵盖了一线城市里大多数能够消费得起博洛尼的人群,精明的生意经被藏在让人眼花缭乱的样板间里。可能你还没走到那儿,没看到这些漂亮名头下的房间,光是看这些形容词就差不多知道自己会站在哪一间门口。
当然,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一套完整的设计,对于设计感还有待加强的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聪明的老板会让定价紧随着预设人群的收入水平而水涨船高——中年雅皮与棒棒糖女孩肯定不是一个价。
这种方式在财富阶层也同样在进行,富豪们也不可避免的“被设定”,十年过去,大部分富人的设计感并没有太大的提升。在比普通家庭大出数十倍的房间里,谁又知道Kenzo、Fendi的桌椅板凳要怎么搭配,他们照样对满屋子更加新潮的奢侈品无从下手。
《达芬奇家居》近两年来都在做一个“StarHouse”展,对北京、上海、成都等一线城市的财富阶层开放。他们请来为好莱坞明星设计房间的空间搭配大师和奢侈品牌的设计师为目标人群制作样板间,虽然说家具品牌的选择上比博洛尼高出好几个档次,但是“核”都是一样的。比如Versace的设计总监AlanRohwer为富二代设计了一间屋,用了Kenzo经典大花面料的圆凳和带有蝴蝶结样式Roz-zoniCesarino的梳妆台,如果换掉这些大牌,这间屋也许就是“棒棒糖女孩”的姐妹篇。
从不撞衫到不撞屋,中国人总算开始告别统一的铺马赛克的洗手间、贴白瓷砖的厨房、吊着顶铺着墙裙放着一排矮柜的客厅。而在所有的东西都可能沦为“快速消费品”的今天,相对于欧洲家庭的注重经典,中国人可能五年十年就会把整个家重新装修,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的理由都变得难以琢磨,对于设计界的商家来说,这是难题,却也是好机会。
只需要不断地紧随社会热点来更新那些似是而非的人群分类表——环保热起来,就把乐活族加进去,原木的家具、节水的马桶和回收材料做成的配饰会让 “乐活族”趋之若鹜。这些关键字让设计成功出售。
但是,中国人的设计感总会在漫长的时间里萌生起来,当越来越多的人自己去看设计杂志,去看设计师的展览,去看更多的有关设计根源的书,他就不再需要那块样板,不需要通过文字弄明白自己要哪种房间,到了那个时候,家居还是要用风格来说话,社会流行文化和受众心理学也许就不会被作为分门别类的销售妙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