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不断重生的凤凰
本报评论员:周瓒
  周瓒
  2008年1月,艺术家徐冰应台湾睿芙奥艺术集团之邀,为北京CBD正在兴建的某财富大厦的大堂创作一件作品。
  在考察了大厦的建筑工地,了解了低级的施工方式和低陋的生活条件之后,徐冰决定以建筑排泄物——建筑废料和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用具为材料,创作一件作品。起初他构思的形象是仙鹤,稍后改成凤凰。凤凰为百鸟之王,祥瑞的象征,五行属火,据说能火中再生,故又称为不死鸟,有凤凰涅?之说。西方文化中的也有神鸟phoenix,自焚后再生,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凤凰相近。
  徐冰细致研究了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凤凰造型,选取了他认为近于汉代早期的凤凰形态,制作了泥稿。以建筑废料制作凤凰,其中寄寓着垃圾再生之意;而在被认为经济发展势头正猛的中国2008年初构思这件作品,也暗合了当时昂扬的社会气氛。然而,2008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奥运会的举办限停了北京建筑工地的施工进程,《凤凰》的材料来源中断。奥运过后,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委托方因故终止了接受《凤凰》的承诺。尚在进行中的《凤凰》必须为自己寻找栖落之所。直到来自台湾的收藏家林百里决定收藏,《凤凰》才得以继续她的再生。
  《凤凰》曲折诞生的故事显示了当代艺术与资本的复杂关系,这或许还不够尖锐,《凤凰》的批判性在于她是一种“场域特定艺术”,它正在寻找中的新空间将决定着她的不断重生。
  从设计制作看,徐冰和他的团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心力。材料与形象的关系必须经过大量、反复的试验。此外,技术性能也必须考虑周详,如此巨大、沉重的装置必须在吊挂时有安全保障,材料也必须经过防腐处理。在作品的创作中,艺术家的个人劳作与《凤凰》团队工人们的集体劳动相互激发、相互影响,在劳动的本质意义上,和中国的建筑工地上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农民工们形成了一种呼应的关系。《凤凰》的脖子取自挖土机的臂,凤冠由红色安全帽组成,尾巴是建筑钢条的组接,羽毛则为工人使用过的铁锹拼插,飘带的灵感来自施工围栏布……当艺术家灵光一现,找到这些材料并把它们组合统一成一对活生生的凤凰的时候,观者从中看到了艺术家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有人认为这两只由建筑废料创作的凤凰是当代中国广大农民工阶层的象征,看上去凶猛而不失壮美,顽强地逼视着现实,张扬自己的存在。
  (艺潮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供稿)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不断重生的凤凰
  本文所版面
【第 62 版:闲谈】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