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广告
  樊纲: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
  2010年春 长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本身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世界经济的危机到什么程度了?中国经济为什么复苏?以及面临什么新问题?另外,房价为什么那么高?经济虚拟化、通货膨胀是怎么回事?为了解答这些问题,集贤讲坛邀请了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来到长春,在两会结束之后,解读中国宏观政策的变化,分析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首先,对于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樊纲提出了三方面看法:
  第一,尽管世界经济一直有波动,几年高涨再几年复苏,但是过去几十年,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欧洲这样最发达的国家,30年代以后,基本没有发生太大的危机。而这次为什么爆发了影响深远的次贷危机?危机的情况都不一样,经济发展的阶段也不一样,但是所有的危机都是因为前面有泡沫。
  第二,防泡沫、防过热,不是防过热本身,防的就是危机。为什么不是防过热?过热的时候大家挣钱挣得高兴,最多是投资紧张一点,通货膨胀一点,那都不是问题,但是美国这次危机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防泡沫,任由泡沫膨胀。
  第三,任何泡沫早晚都会破的。美国经济发达不发达?市场健全不健全?一样有泡沫,搞不好,泡沫一样会破裂。
  现在世界经济基本稳定下来了,防止了大萧条的出现。应该说这是一次进步。但是,由于应对危机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流动性多了,通货膨胀高点,财产泡沫啊,现在有人专门批判政府该不该做这些事情,该不该拯救。美国现在正讨论对金融业要加强监管,过去疏于监管,现在全盘监管。而且对金融操作要征税,这都是刺激政策引起的负效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天下不存在免费的午餐,任何行为都是有成本代价的。经济学问的只是一个问题,在各种选择当中,哪个代价相对较小,成本比较低。另一种角度,不救的损失有多大?如果全世界政府这次不采取联手拯救的办法,将是一种大萧条的结果。
  美国尽管现在经济复苏比较快,但是危机的影响还未消除,并没有完全走出低谷。另外,欧洲问题逐步暴露,欧洲经济要走出低谷,也需要很多时间。西方经济学家众说纷纭,意见不一,我个人觉得是两三年才能走出低谷。
  后危机时代发生了什么?走势是什么?
  樊纲认为: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长期的增长速度会放缓,有两个重大原因:
  第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发达国家要进行金融体制改革,这个改革还是非常严重的改革。一切金融行为包括过去不受监管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都纳入了监管。所有金融交易的制度,第一是全盘监管,第二是监管到部门,第三是成立一个消费者金融财产风险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大小投资者的金融风险。现在,欧洲和美国人在继续讨论,怎么对投资行为进行监管,对金融交易征税,英国也同意了。减少金融部门的收益率,使大家冒风险的动力小了。
  总之,这件事很大,作为银行金融部门,我们要密切关注,对我们未来的监管体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讲,直接的影响是负债率降低。负债率降低,居民的储蓄会提高。美国的居民储蓄从负的2%提高到正的8%了。但是,由于政府的赤字10%,整体没有提高,但是早晚会提高。
  第二个重大原因就是过去那么高的需求,是泡沫,而且目前看不到新的重大的需求,虽然也会产生像IT那样的技术作用拉动需求,譬如低碳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也看到低碳经济在发展,很多企业在往这个方面发展。但是,这和IT不一样,IT会产生爆炸性需求。原因是什么?原因是IT是没有人反对的,人人都从IT中获益,低碳是一系列的利益冲突。最近,萨科齐政府的低碳经济被英国否了。美国还没表决,估计也通过不了多少,改变不了多少。
  发达国家的需求在放缓,新增的需求哪儿来的?都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的市场带来的。国际的需求就两块(要把进出口剔除掉,因为大家都有进出口),一块是消费,一块是投资。消费是新兴市场、新兴国家、新兴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这一块,去年典型的是在中国,去年危机的时候,汽车消费增长了46%,旅游消费,也就是典型的中产阶级消费增长了22%,我们消费还是比较低的,巴西、印度、俄罗斯他们的消费比我们高得多。消费需要主要来自这些国家。第二,投资需求。典型的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包括修地铁、修铁路,在一定意义上不是投资,而是消费,是长期公共消费。长期来讲,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相对独立。它的需求相对于自己是增加的。
  发达国家市场增长速度会大大放缓,而发展中国家会成为新兴的市场。关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多人会有疑问:是不是现在复苏不稳定?现在宏观经济退出是不是过早?是不是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当然,现在有很多问题,但是,应该说主要趋势我们已经基本确定下来。
  今年和去年相比,我们其他一些支出需求开始出现,第一就是房地产的投资,今年有明显的增加,去年是5%的增长,今年一月份、二月份已经是31%的增长了。第二企业投资开始恢复,去年是最低的,经过一年的8.7%的增长,消耗掉了一部分。第三,外贸需求在恢复。外贸顺差继续增长,当然,我们进口需求很茂盛,甚至三月份出现了逆差。去年外贸下跌了百分之三点几,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是负的,今年至少是持平。
  这些因素支撑增长,再加上消费需求支撑增长,我们还有百分之八点几,百分之九点几,已经是正常的增长了。大家是否注意过这个问题:管理繁荣。从今年到明年,我们进入到一个新的繁荣期,但是要防止宏观经济出现过热的情况。
  中国经济之所以这些年没有大波大动,而且这次率先复苏,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自己在采取措施,防泡沫。但是去年的4万亿投资拉动,30%的货币增长,会否导致通货膨胀?我个人认为风险压力当然有,但是货币衡量产品价格,也衡量资产价格,过去三十年世界经济出问题,都没出在通货膨胀上,都出在资产泡沫上。从80年代的日本,到后来亚洲金融危机,到这次美国金融危机,都是资产泡沫,而且都是房地产和金融市场搅在一块,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在一块,闹成大的危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很容易出现资产泡沫,更需要严格防范,才能确保不出问题。
  而这种泡沫,随着货币的增长,可能性确实在加大,全世界都有可能,而这种可能主要压在新兴市场国家。为什么我们特别容易形成资产泡沫?特别是像房地产市场。作为发展中国家有两个一般性问题:第一,你是落后国家,你发展处于早期阶段,大家就特别容易去投机房地产。第二,货币多了,房价涨起来了,产品价格上不去。我们与其他国家比好一点,像日本当年不知道房地产泡沫会造成这样的结果。我们的优势是知道了这个问题,可以防范。我们特殊的问题是导致房地产价格比较高。这里也包含着从哪方面着手稳定房地产价格问题。
  从供给角度来看,中国人多地少,可居住的土地特别少。我们的国际政治问题,所谓的18亿亩红线。有这两件事,土地供给确实比较稀缺,土地价格不断涨,我们就很容易说没房子了。其实是我们的制度上存在缺陷。从供给的角度,我们有一系列的制度在限制着有限的土地上能够建出更多的房子来。包括所谓的容积率政策,多数政策不让你建的更低,土地本来就少。像香港土地少,多高的密度?不是土地少,是房子少,土地少,房子可以建得更高,密度可以更大,效率可以更高。房地产商有土地,拿着不建,过几天卖地就可以挣钱。越往后,赚得越多。政府就想从价格越来越高中获取财政收入,政府有时确实在这个问题上通过控制供给来使价格有所提高。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要实施财产税制度,作用是什么?调节人们的投资需求。一切没有物业税的国家,共同的现象是黑房子,晚上灯是黑的,一片一片没人住。凡是有物业税的国家,灯都是亮的,都是有人住的。什么意思?没物业税,花钱买房子,等着升值;买吧,给你征物业税,你就要想买不买?英国伦敦物业税最高17%,征谁的?征5000万英镑的豪宅,再加上一年交850万的税,你交吧,你不是有钱吗?看你买不买?可以累进。
  政府应该多建低端房子,多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保证低收入阶层,想一切办法增加供给,把土地该利用的利用起来,在土地上建更多的房子。现在更多是打击供给,动不动说房地产在调控,限制土地供给,越限制土地供给,房子就越稀缺。去年的11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终于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通过增加住房供给来稳定房价。
  从宏观政策来分析,刺激政策早晚会退出,而且现在应该说已经到了调整的时期。宏观政策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老不调整的政策是错误的政策,根据情况变化而不断调整。特别是问题已经开始暴露了。
  两次准备金率的调整,其实不是紧缩。是因为什么?因为我们热钱多了,我们的外汇储备增长了,流动性增加了,收入对冲。提高准备金率,增加那些流动性对冲过去,收回去,并没有过去更挤。真正起作用的是贷款。各种因素导致一季度贷款过猛,有一些具体的原因,导致了过猛,现在政策要扭转这件事情。
  新的繁荣期来了,管理繁荣期的政策要去做,要防通货膨胀、要防财产泡沫、防经济过热,各种对资金监管也会加强,已经在加强了,不光是房地产,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都提到了。对一些大的国企也已经开始,对一些贷款的杠杆率,贷款投资在股票市场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监管了。对银行坏账进一步加强监管了。也许有的时候会做得过严,有的时候会有行政手段,但是反过来,我们的体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行政体制,要想实现管制调控的目标,还不得不实行一些行政。
  此外关于人民币升值问题,目前阶段,我个人比较建议有控制的浮动,就是稳定性。冲击也比较小,使企业逐步调控,而不是像有些人建议一步到位。过去几年,表面上看人民币是升值了,实际人民币是不升值的,相对于市场当时的要求,你升2%、5%是不够的。
  现在美国一直施压会不会有贸易摩擦升级?我对这个倒不是特别悲观。我觉得一定会产生一些贸易摩擦,不仅仅是与美国、欧洲,还包括各个发展中国家,这都是发展过程中正常的一部分,而且由此会产生大的摩擦。现在大家认为保持贸易自由化,对大家都有好处,大家都不愿意把事情推向极端,都愿意保持生产开放。中国发展的道路也不会停止,摩擦总会存在,但不会影响根本格局。我们不出口,会有摩擦;我们出口价格高,也会有摩擦,所以继续保持平稳开放,继续依靠国际市场,同时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发展自己,我们整个经济还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我个人还是乐观的,我相信中国如果不出大的泡沫、大的危机,中国还有二三十年的高增长。(根据现场演讲整理,有删节)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广告
  本文所版面
【第 46 版:新知】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