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井
陈勇 4月28日下午,大风,太阳很晒。李成军盘坐在家门口的梧桐树下卷着烟卷,若有所思的望着田里。 此刻他心里正犹豫着要不要再打一口井。 “原先打的井已经抽不上水,地里灌溉供不上水了。但现在打一口井得好几万元。”李成军说,这几年,他们这里的水位下降的太厉害,井打得越来越深。李成军是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西汪乡寨里西村的村民,这个年过半百的汉子,一家子的那十来亩地里种着小麦和玉米,一年两季,一年下来也就六七千元的收入。打井的费用实在是个很大的压力。李成军可能不知道的是,他面临的困境背后,却是在京津冀已经形成了5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水降落漏斗,一个世界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 下转05版 上接01版 官方通报显示,华北地下水超采达120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个白洋淀的水量。河北省水利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河北省已经形成20个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 李成军所在的柏乡县就处在面积比较大的宁柏隆漏斗区上(河北宁晋、柏乡、隆尧三县),是最为严重的地方之一。柏乡县西汪乡寨里村总共382户村民,不到2000人口、1800亩耕地的村子,就打了近1000口机井,平均2人一口井。 李成军决定和他人一块打口井,这样费用可以共摊。如何说服其他六户一起掏钱打井是眼下最棘手的事。 在几次碰钉之后,他希望老村长高玉柱能出来帮忙协调,从中促成集资打井一事。 老村长说,每家的地多少不一,地少的觉得买水合算,地多的肯定觉得打井划算,所以每家的想法也不一样。 家里只有3亩地的村民马三说,地多的肯定愿意张罗,像我们家年轻的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就剩老人和女人,再打口井自己就那么点地,挺花钱的。 “当时打400米就花了4万块了,再打下去还不是要500米、600米?”马三说,一口井用个二三十年,自己还可以承受,现在每隔几年就换一口,价格又那么高,自己出不起。 李成军地里的那口井原有400米深,可浇灌30亩地,但才打了不到10年,就开始抽不上水。 “10年不到啊,4万块,就那么一个窟窿。”这让他很不舍得,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有种肉痛。 有人要打井,那么就有人专门来打井。现在这个火热的市场链条完整。在李成军所在村子里的墙上,到处可见“深水掏井、专业拔泵掏井”等字样。 “我们村和隆尧(县)那边都靠地下水,不打机井不行。”老村长高玉柱说。一位打了20多年井的打井人介绍。 “原来打井的时候设备只要3、4万元,但水位一下降,钻杆就不够长了,就必须换设备。”该人士说。 在宁、柏、隆三县由于打井市场需求巨大,甚至出现一些专门以打井为生的人群。这些人群并没有经过任何的培训和学习,只是简单跟从一个所谓的打井师傅三个月后,就自立门户。 一名打井学徒说,柏乡地方穷,外出打工还背井离乡,况且也挣不了几个钱。在家里学打井,收入高,活多时一年赚10来万不是问题。 当地号称高级打井师傅的宋学兵表示,现在打井人没有15万元的设备,在宁、柏、隆几个县是玩不转的。 “以前打一口井,要一个星期,现在要两个星期,而且越来越难打。以前春季是打井旺季,现在除了夏季较差,其他三季基本都忙。”宋学兵说,1999年至2005年是宁、柏、隆三县打井的黄金年头,那几年地下水位下降过快,几乎每年每家都要打井,原先打的井迅速就抽上不水。以至于一个打井师傅半年回不了家都是常事,经常这家打完上那家。 村民王虎羽说,宋学兵没打几年井就盖起了两层洋楼,还在邢台市区买了套房。 在李成军的记忆里,孩提时打的井只要2-3米,那时候喝水很好提,而且水质也不错。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井深也在一度变化。 “1988年那会儿最多是十六七米,到了1990年后,特别是1999年一下涨到了百米。”李成军说。 目前河北省水资源可利用量不足170亿立方米,而总用水量已达205亿至215亿立方米,远超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 柏乡县水务局一名官员说,寨里西村的机井跟华北平原200多万眼机井一样,由于长年累月地抽水灌溉,地下水被抽空后形成地下盆地,因此地下水漏斗区由此生成。 他表示,由于县里位置又处于宁柏隆漏斗的中心,水资源相对匮乏,基本上没有可利用的地上水源,是一个典型的井灌区,目前该县地下水每年超采5119.2立方米。 河北著名水利专家魏智敏曾在一篇文章中说道:水利部门提出除人畜饮水外,不要再打深井超采深层水,不能喝了子孙水。 目前,寨里西村的机井还没打到“子孙水”的深度,但离喝“子孙水”的日子估计不远了。“每年都要打井,现在普通都在170米,最深要500多米。今年刚又打了两口。”高玉柱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