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交通银行配股融资的必要性 交通银行股东大会已于2010年4月20日高票审议通过了每10股配发不超过1.5股、总融资规模不超过420亿元的A+H配股融资方案。本次配股计划如成功实施,将提高交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增强其资本实力,强化其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于交通银行业务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补充需求迫切再融资势在必行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以及监管要求的日益严格,资本充足率成为制约商业银行发展的重大瓶颈,商业银行对补充资本金有着持续的需求。 资本金规模扩张是业务发展的有利保障 对于以净利息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传统商业银行而言,资产规模是重要的利润驱动因素。虽然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拓展业务领域、优化盈利结构、丰富收入来源、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但无论如何,商业银行的运营是以资产负债业务的规模不断扩大为前提,而与之对应的就是加权风险资产规模扩大以及对资本的需求。 近年来,交通银行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可谓最具成长性的大型商业银行之一。2007-2009年期间,交通银行资产总额、贷款总额、存款总额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5.4%、29.0%、23.5%,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位居前列。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09年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交通银行一级资本排名位列第49位,总资产排名位列第56位;根据 《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9年全球2000强企业排名,交通银行名列第143位,列银行业第31位。 交通银行业务的迅速发展,对扩大资本规模、夯实资本基础提出了日益迫切的要求。 此外,保持良好的资本基础也是交通银行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交通银行已确定了“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战略目标,未来网点建设、机构扩张、对外投资、业务拓展等都将面临巨大的资金需求。 补充资本金是满足监管要求的迫切需要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宏观经济下行,引发了人们对银行的资产质量、财务实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全面审视。监管部门对银行资本监管要求更趋严格,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旨在加强银行风险防御能力。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09年末公布了旨在提高银行业抗风险能力的巴塞尔协议III征求意见稿,对全球银行业的监管导向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为了贯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有关规定,银监会自2008年底起陆续出台文件或通过窗口指导政策,提高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求。例如,要求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11%以上,要求主要商业银行发行资本工具补充附属资本时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此外,银监会提高对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的要求,对资本充足率指标计算方法从严,进一步加大了银行资本充足率压力。 在资产规模快速增长、货币政策变化对净息差造成挤压以及拨备覆盖率要求大幅提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交通银行资本充足率逐年下降,截至2007年底、2008年底、2009年底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44%、13.47%、12.00%。虽然目前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比监管底线略高,但考虑到交通银行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并且未来监管要求可能继续提高,交通银行有较大的资本充足压力,补充资本的需求十分迫切。 补充资本金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国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社会财富不断积累,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以及资产规模扩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得以持续快速增长,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持续增长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利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契机,我国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多的贸易融资、国际结算和其它国际金融服务的业务机会,业务与客户基础向不断向境外拓展,国际化进程日益推进。 银行业实现良好发展的同时,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我国已形成了由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及其它类金融机构组成的多层次银行体系。交通银行作为大型商业银行之一,不仅面临着其他四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竞争,还需要积极应对来自于日益发展壮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等的挑战。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标杆,银行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本实力的竞争。资本规模小将限制业务扩张,资本充足率偏低则可能受到监管部门对业务正常开展的限制;而较高的资本充足水平则有利于塑造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形象和良好的市场形象,巩固市场竞争地位。因此,为在市场上保持有利地位,补充资本十分必要。 外源性融资是补充资本金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交通银行的净利润水平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07-2009年期间,净利润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1.1%,在大型商业银行中处于领先水平。尽管交通银行盈利稳健,内源性资本稳定积累,但由于交通银行业务扩张速度较快,且每年实施稳健的利润分配以回馈股东,内源性资金的积累仍无法完全满足未来交通银行业务扩张及资产规模增长对资本的需要。 银行业是资本市场最为活跃的行业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时起,国内商业银行便开始通过资本市场探索外源性资本补充之路。2005年以前,深发展、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陆续通过IPO进军资本市场;2005-2006年期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掀起了一波融资浪潮;2007年,以城市商业银行为首的银行纷纷开展IPO,上市银行抓住良好的资本市场条件实施再融资;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在股票资本市场受挫的情况下,上市银行积极开拓债务融资渠道,补充附属资本;2009年下半年至今,国内资本市场复苏,银行IPO或上市银行再融资的步伐加快。 通过资本市场的股权、债务或结构性产品多种外部融资渠道进行融资,已成为银行自身利润积累之外重要的资本补充途径。 配股融资明智之选大股东积极支持 向全体现有股东进行的配股,是最为适合交通银行的再融资方式。财政部、汇丰银行等大股东将对交通银行配股予以支持。 配股方案是对股东利益的充分考虑 财政部持有交通银行99.75亿股A股和30亿股H股,持股比例合计为26.48%,为交通银行第一大股东;汇丰银行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交通银行93.12亿股H股,持股比例为19.15%,为交通银行第二大股东;社保基金持有交通银行55.56亿股H股,持股比例11.34%。除财政部、汇丰、社保基金外,没有其他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采取A+H股同时配股,可以保证财政部、汇丰银行、社保基金等大股东持股比例不被摊薄。 对于小股东而言,如果不参与本次股权融资,其权益存在被摊薄的可能性,一部分股东可能选择用脚投票,不但令股东的权益受到一定损失,也会对交通银行二级市场股价形成不利影响。 向全体股东进行的配股,充分照顾了各类股东的意愿,有利于保持交通银行股权结构,是最容易获得全体股东认可的再融资方案。 配股方案是融资目标和融资风险的最佳平衡 银行融资规模通常较大,在上百亿、上千亿的融资规模面前,资金实力一般或投资规模受限的一般机构投资者难免望而却步。向不超过十名的特定对象进行定向增发,由于单个投资者资金实力有限,通常难以实现融资规模目标;若向广大投资者公开增发,由于发行价较市价折扣较小,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下发行风险很大,而且易对资本市场造成冲击,对公司形象不利且易引起监管部门质疑。 配股融资是面向老股东实施,出资较小,老股东的股权比例亦不会被摊薄,对二级市场冲击很小。配股融资在照顾到所有股东参与融资的股东权利和利益的同时,也较易实现其融资目标,发行风险较为可控。 配股方案赢得了股东的积极支持 由于配股方案充分权衡了各方股东的利益,财政部、汇丰银行等主要股东都表示出对配股的认可和支持,其积极参与配股,对于交通银行本次配股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利保障。 本次配股面向全体A股股东和有资格的H股股东,对于不行使配股权的股东而言,其持股比例将被摊薄;并且由于配股后股票市价理论上会较配股前价格有所回落,其目前持有的股权价值也将下降。因此,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股东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配股的可能性较大。对于交通银行而言,开展股东沟通工作难度也相对较小。 配股融资效果显著助推业务新发展 根据交通银行2009年末的资本构成情况、贷款规模和盈利增长水平预测,本次配股融资将能够支持交通银行未来2-3年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为交通银行业务持续、稳健增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有效提升未来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