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打造中国汽车的国际品牌
——华晨汽车董事长、总裁祁玉民的创新之路
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华晨汽车集团强势登场,受到广泛关注。集团董事长、总裁祁玉民同时荣获由《中国汽车报》评选的“年度自主品牌企业总裁”大奖。
祁玉民以鲜明的风格和果敢的手段,推动曾陷入困境的华晨汽车在短短几年内实现高速增长,引发了行业对“华晨发展模式”的热烈探讨。在“十一五”收关之年,祁玉民正在大刀阔斧进行内部组织变革,布局“十二五”。
在接受著名主持人杨澜专访时,祁玉民说:我有一个梦想,要打造一个中国汽车的国际品牌,华晨汽车正以只争朝夕的实际行动实现着这个梦想。
5年超越21年
本届车展,展示着华晨五年来发展的最新成果。
多年发展,华晨汽车拉动了辽宁省及沈阳市的经济,目前,在华晨汽车周围聚集起226家零部件配套企业,有13万人因华晨汽车有了就业机会。
通过启动市场上规模、降成本,开展以品质为核心的 ‘三品工程’等措施,华晨汽车走出危机,实现扭亏为盈。数据显示,仅在2009年,华晨汽车集团销售整车34.8万辆,同比增长22.1%;实现销售收入476亿元,上缴利税51.7亿元,同比增长31.7%。“十一五”开局四年来,华晨一直保持国内汽车行业企业综合排名前10名,累计销售整车114万辆、销售收入1645亿元、上缴税金196亿元,分别是“十一五”前21年总和的111%、152%、204%。其中,中华轿车销售38.5万辆,成为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中华骏捷销售20万辆,成为同级别自主品牌轿车最闪耀的销量明星。
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华晨汽车销售整车11.8万辆,同比增长65.4%。事实证明,祁玉民掌舵华晨是务实的,而且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华晨汽车按照祁玉民的设想,仅用五年时间,一跃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主力军,中华轿车走出国门,金杯稳居中国轻客品牌老大的地位。
华晨模式引起行业关注
祁玉民在着手打造华晨蓝图的过程中,把品牌、研发和资本三大要素融会贯通,为华晨汽车构建起一个以“华晨模式”为基础的发展平台:通过品牌创新,持续强化“品质先、方敢天下先”的品质管理理念,打造以“中华”、“金杯”两大自主品牌汽车为核心的品牌平台;通过研发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形成以产能为基础的产品平台;通过资本创新,优化、深化资本运作,构建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从此实现了资本、研发和品牌的良性互动。
从成立时起就高举发展高品质自主品牌汽车大旗的华晨汽车,长期坚持利用资本杠杆进行融资。2009年,祁玉民带领集团及香港上市公司领导团队,在资本市场上抢抓时机,果断决策,巧妙运作,使华晨汽车的国有资产增值与投资收益达到56亿港币,国有控股地位更加巩固,极大鼓舞了资本市场对华晨汽车的信心。
通过“同步技术、同步开发、同步世界”的研发理念,华晨汽车与国际知名汽车设计公司通过项目进行深度合作,一方面,形成了B级车、A级车两大乘用车平台,海狮、阁瑞斯两大商用车平台。另一方面,锻炼了华晨的研发队伍,有力促进和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2007年,华晨汽车在国内率先研制出代表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的1.8T涡轮增压发动机,改写了我国中高级轿车有车无“芯”的历史,并成功搭载到无人驾驶飞机上。同时自主开发出1.0、1.3、1.5L小排量,1.8L、2.0L自然吸气汽油、柴油发动机等系列产品;混合动力汽车研究也走在全国前列,电动汽车研究进入了攻坚阶段。
得益于资本市场源源不断的资金助力、企业雄厚的研发实力,如今,中华、金杯两大自主品牌汽车已成为国内乘用车、商用车最高溢价自主品牌的代表。今年年初,华晨旗下自主品牌轿车“中华”与合资品牌轿车“宝马”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这样华晨汽车旗下三大品牌——“中华”、“金杯”、“宝马”均获得“驰名商标”认定,成为同时拥有轿车、轻客全国驰名商标称号的汽车生产企业。
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教授,对华晨汽车的这种发展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在撰文称:“像华晨这样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模式值得珍惜,值得发展。”
为谋“十二五”再举改革旗
祁玉民和他的团队在努力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同时,正拿出更多精力筹划华晨汽车 “十二五”“两步走,翻两番”的战略规划。第一阶段,华晨汽车力争尽快将整车销售从50万辆提升到100万辆;第二阶段,到2015年,整车产销200万辆,实现又一个翻番目标。
2009年,祁玉民举起改革大旗。在这次改革中,祁玉民明确提出华晨的企业目标是:“不求最大,但求最强”。华晨不再单纯追求销量,而是将矛头直指问题的核心。
针对集团公司功能定位不清、集约化程度不高、重点企业小而全,产业协同效率低、资源共享程度差、综合竞争力不强等内部经营管理问题,祁玉民克服内外部阻力,按“全局一盘棋”思想大刀阔斧实施管理变革。调整产业布局、理顺管理关系、解放生产力,大力提高全华晨系统的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努力为华晨汽车搭建全新的“强研发、大营销、大制造”管理体系,使华晨汽车在更高、更大的平台上,实现更快发展成为可能。
目前,华晨研发、销售、质量、专业委员会建设、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三项制度改革和深化、中华与金杯分立、集团总部功能建设等八大专项管理变革正在进行中。其中,通过实施决策中心前移,建立区域承包和分品牌事业部相结合的、具有华晨特色的营销组织模式,使市场营销能力显著提高;近期推出的“华晨之家315服务宣言”等活动,实现了服务品质的新跨越;中华和金杯分立对两大品牌的提升作用逐步显现;大力推动研究院研发平台项目承包制,使老产品改进和新产品开发步伐明显加快。
在改革过程中,祁玉民创新用人机制,一批拥护改革、勇于改革的创业型、专家型干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
华晨中华汽车公司总经理彼得·阿茨勒是在这次人事变革中率先上任的首位外籍高管。这位来自德国的汽车品质管理专家拥有在宝马29年的工作经验,这项超乎常规的人事任命,首次让一位外籍人士掌管了一个年产值高达100亿元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企业,这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也是少有的。这体现了祁玉民大胆启用国际化人才的魄力,也表明他誓把中华轿车打造成中国宝马的信心和勇气。
祁玉民说:“华晨惟有变革才有希望,华晨有决心、有能力将管理变革进行到底”。
现在改革的效应正在释放。今年1季度华晨汽车集团销量达到12万辆,同比增长65%。华晨汽车相关人士说:“华晨从来没有如此好的环境。”。
荣誉是对华晨的肯定
自2005年12月,祁玉民从大连副市长位子上空降到华晨汽车任董事长、总裁以来,华晨汽车逐步走出危机并重新树立起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领军企业的形象,祁玉民本人也获得了诸多荣誉。
2006年,祁玉民获得中国(年度)汽车总评榜“年度汽车风云人物”、中国汽车风云榜“2006中国汽车风云人物”、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提名奖、辽宁十大振兴人物。200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6-2007年度汽车企业创新风云榜 “创新企业家”。2008年,获得振兴辽宁十大经济人物。2009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辽宁省功勋企业家、年度自主品牌企业总裁。
在这份荣誉记录上,清晰记录着业界对祁玉民这这位一直以 “外行”自称的领军人的认可。
“我在华晨获得的荣誉,代表各界对华晨发展模式和自主品牌汽车的肯定,对华晨取得成绩的认可。”祁玉民说,“不管是荣誉还是争议,我相信平和是一种境界,所以对外面的评论从来不在乎。我只关心华晨的发展、自主品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