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叫我煤老板!”
本报评论员:汪言安
汪言安 “这是甘军先生,煤老板。”朋友在将甘军介绍给我认识的时候强调说。 “别再叫我煤老板了,事实上,我已经不挖煤了。”还没等我伸出手,这位中等身材微胖的中年人眉头微皱,似有不悦地说。 落座之后,甘军直言要不是朋友游说,坚决不见任何记者,朋友在一旁陪着笑脸说: “在山西,这很正常。” 闲聊开始之后,甘军不掩饰自己现在的困惑:手上一大笔钱,投资又找不到合适的方向,如何转型成了大家坐在一起时共同的感慨。 自从拿到那笔煤改退赔金之后,这种焦虑一直伴随着甘军,这也迫使他频繁地参加各种招商会、讨论会还有投资峰会。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收获。 在甘军的圈子里,煤改之后,几乎每个人都拿到了一大笔钱,来自山西省商务厅的数据说是1400亿元,甘军自己觉得肯定不止这个数,仅他能列举出来的几个大户,差不多就有近千亿,他认为保守一点也会有3000亿。 这些钱不可能只放在手上拿着,必须寻找到出路。于是,有人开始去转投实业、搞农产业种植、搞生物医药,还有人拿去开餐厅、宾馆、歌舞厅,也有人炒股、买黄金,甚至还有一部分人在接触国外的投资,反正从此不再挖煤了。 几乎所有熟悉山西煤老板的人都认为,长期以来,这群人求稳的群体个性,决定了他们不会像温州商人一样大胆地进行投资,甚至冒险。他们对温州商人将一张运营证炒到100万元非常的不理解,更是对那些把大蒜炒成历史天价的行为不屑,相比较而言,他们更多愿意选择去操作一些自己熟悉而且回报稳定的行业。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在拿到钱之后,首先去买几十公斤黄金放在家里。尽管这种选择一度被其他地方商人所嘲笑,但是在这些前煤老板们看来,世道再变,黄金是硬货;还有一部分人,即使手里拿着大笔现金,他们也不会因此挥金如土。 太原最著名的山西国贸大酒店,煤老板几乎所有的公开活动都在这里进行着。煤改之后,这样一群人因为谈生意需要,依然包住在这家老牌的五星级酒店里,在与客人谈生意吃饭的时候,可以是山珍海味鲍鱼鱼翅一起上,一个人的时候,还是悄悄地走到街头的某个角落里,一包榨菜就着一碗面。 性格特点决定资本属性,北京高和投资董事长苏鑫认为山西人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所拥有的资本属性是 “安全性资本”:不要求短期的高回报,更看重长期的资产升值潜力和稳定的投资回报率。 甘军也承认,只要具备这几个特点的投资项目,肯定会被他们所青睐。实际上,近期来,在太原的几次投资会上,会议组织者都开始打 “安全性投资”牌,而那些涉及到股票、期货等证券类交易风险比较大的推介会,一般都会因为没有几个人参加而异常冷清。 在这些会议上,有关住宅市场的投资,曾经的煤老板们也都选择了冷眼旁观,因为他们不知道最近正在执行的宏观调控会将房价拉低到什么程度,更不知道下一步会有怎样的变化。 在当前的复杂形势下,这些曾经遭遇打击现在又手握重金的山西煤老板们,对市场和投资的谨慎甚至怀疑完全可以理解。从另一方面来看,尽管还有人表示未来对煤以及和煤有关的产业抱有 “兴趣”,至少从当前来看,这些已经退出来的老板们,近期不会再入这个圈子里拼搏了。 山西或许不会再有当年那么多的煤老板,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此淡出商业的舞台。甘军在不愿别人继续称他为 “煤老板”的时候,又自我打趣地说:“也许将来我会成为楼老板,或者是餐馆老板,黄金老板也不是没有可能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