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哲
“先生,今天希拉里要来了,这条路在管制,所以开不快,不好意思。”李师傅一边说,一边陪着笑脸。
“咦,您消息还蛮灵通嘛!公司有发通知?”作为乘客的记者问道。
“不是,自己看的新闻,这个我们叫加强自我学习,嘿嘿!说起来,我们也算是窗口中的窗口嘛。”
出租车司机李师傅隶属上海巴士股份出租车公司,开着一辆9成新的出租车。车名叫“途安”,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生产。混合动力、宽敞、干净,专为世博启用,能比别的出租车更接近世博园区。
进入世博季的大上海,此时有4000辆这样的出租车,散布在整个城市中。这支世博专属出租队伍,在超过其数量10倍的出租车车流中仍然扎眼。两年前的北京奥运,也不曾有过这样的设计,它算是首创。
为什么会有这种车出现,它们的驾驶员们大多概念模糊,回答各异,但都能说出种种好处。这或许正是上海为了世博会,精心设置的一扇窗口。
一
老李是上海男人中爱侃的少数,他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被选进世博专属出租车队的。后来听说,巴士出租的领导,在电脑里的驾驶员清单上,设置了几个条件:三年没事故,三年没投诉,会讲一点外语。于是符合这个条件的差不多都进了专属车队,老李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这只是老李的说法,海博出租公司的哥张师傅提供的版本也颇有几分可信度——有经验有口碑、三星以上的老驾驶员,谁被随机抽中,谁就进队。
至于那些仍然开着普通出租的驾驶员,多对“有经验”这一“门槛”颇为不屑。“啥叫有经验,我开了7年出租也没去,我跟你讲,这都是自愿的。开不开那个车,差别不大。”一位没入选的的哥说。
但可以考证的是,首批服役的1000名“世博服务之星”,是从目前一线在岗获得荣誉的出租汽车驾驶员中挑出来的,他们大多是全国和市级劳模、三八红旗手、上海市第一届至第六届行业“的士明星”及入围者。
上海市交通与港口管理局的官员并没有否认老李所讲故事的真实性,不过,官方版本的告示中并没有告知驾驶员是怎样被选择出来的。一位知情人士说,要是真那么公开,其他车就没生意了,各公司有各公司的做法。
这些被印上中国馆、南浦大桥和东方明珠统一标识的车,并不来自同一家公司。上海数百家出租车公司,仅有大众交通、巴士股份、强生控股、锦江出租、海博股份五大骨干企业入围,汽车统一购买。其中巴士股份最多1340台,大众交通740台,强生控股、锦江出租、海博股份各640台。
4000台车中,“大众途安”这一车型占到3650台,另一车型“别克君越”则有350台。
老李会讲一点英语,比如“你好”,“谢谢”,“到哪里”,“请带好你的物品”。至于结账,“老外能看懂计价器”。如果老外不说英语,车载终端上专门有一个电话键能直拔962288,他便可与服务中心联系。
老李说,老外个子大,对环境挑剔,而世博出租专车里面够宽敞,又新,想必政府就是给他们安排的。
另外,能够24小时内进入世博园区管控区,是世博出租的最大特权,而其他出租车只能从晚上10点到次日上午7点进入,这正是政府设置世博专属出租车的原因。
据上海世博会专属出租汽车统一调度平台负责人章云介绍,政府对世博制定了交通保障方案,划分管控、缓冲和引导三个管理圈层,以引导庞大客流。按照预计,上海世博期间仅园区内就将迎来7000万人次的游客。
而专属车队的存在,主要满足管控区内61个居民小区的居民们、63个企事业单位的员工们、世博园区参展人员、旅行团以及散场游客的用车需求。
二
深夜10点半,世博园区3号门口,张师傅正在排队等客。他也开着世博专属车,得服从电子平台的统一调度,到这里来加班。
这个调度平台由大众交通负责调控,公司根据天气条件、活动安排、人流情况、蓄车点的实际停车能力制订临时调度策略,并做好蓄车计划。
张师傅说,每天园区出入口都需要600台左右的出租车值岗。有时候人流太多,车子不够,在路上的车子也常常被要求迅速赶到指定地点,帮助迅速疏散人群。
不过,这一晚,张师傅有点郁闷。车子都排成了长队,可是出门的游客却寥寥无几。“调度平台通知的情况,有时候也不准的。”不过,张师傅在网上看到,目前进入世博园的人,远没有一开始承办者想象中的那么多。按照上海世博局的预算,每天正常的入园量应该在40万人左右,然而开园十多天来,最高峰时也刚刚达到30多万人。
但对世博的哥而言,他们的车“现在被媒体宣传出来了”,从前这车还遭遇过被认为是黑车的尴尬。张师傅掰起套着白手套的指头,“一是宽敞、二是方便,价钱一样都是12块起步,我们还服务好。”
不过,好车的成本同样不菲。上海交通港口局官员介绍,每部车都装有GPS终端、“途安”车内宽大舒适、材料耐脏清洁。“别克君越”采用的则是电油混动技术,排量达到2.4L,并有15%的节能效果。
途安驾驶员张师傅说,因为车子排量为2.0L,而原先的出租车是1.8L,他每天烧油的成本大概得多掏二三十元。“公司一直传在商量补贴方案,到现在也没出来,我估计是没戏了。”
老李似乎在这个问题上看得开一些,他认为油耗并没有多出多少,关键在于技术到不到位,“我就基本上跟原来的耗油打平。”
按照自己的运营情况,老李估计世博车队都比普通出租车拉的客人要多出不少,“即便是烧油烧得多,多拉一趟就挣回来了。”
交通港口局的统计结果也显示,世博出租车自3月下旬开始上路运营,至目前,世博出租车平均运距、里程利用率和营收均已接近或超过五大企业平均水平。
“这大半年都是世博会,还会有大量客人来看,一般的公交地铁站离安检还有一段路呢,大家就得坐我们的车呀。”老李显然很自信,“你可能不知道,现在我们订车热线,根本打不进去,人不要太多哦!”
其实,老李还打心眼里为自己这个岗位能够如此紧密地接触世博会和形形色色好玩的事情而自豪。他几乎跟每一个旅客聊天,然后再把从他们口中得到的好玩段子,再讲给更多的旅客听。
三
至于10月31日世博谢幕后,这批车子和驾驶员,将何去何从,官方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的哥们也心态各异。
老李说,肯定要开下去,车子总归是要越来越好的。但他也听说将世博车集中起来放进租赁市场,“不太可能,车子总归不会闲在那儿吧。”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他那么乐观,“如果不让开了,那就有点麻烦了。”大众公司的卞女士说。
卞女士被“上调”世博车队后,自己原来的车就被公司上来的新人征用了。她打算,如果回去,也不要原先的车了,再去重新申请一辆新车,毕竟在这个行业,讲究人车之间的关系,“别人动过的,我怎么敢开,当时自己保养得好好的。”
在这些驾驶员进入世博专属队伍后,自己的出租车不是被置换就是被其他人征用,还有少量报废和闲置的车辆。大家虽然对前景看法不一致,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都认为世博车好开,希望能够继续开下去。
对这些车子最终是否留在市场上,卞女士并不看好,新车的数量,相比目前上海超过4.2万台出租车的总数,还不到1/10。如果把他融入车队,必定会加大车辆的运营、维修成本,“公司很难留下或者采购更多的世博车,除非上面要求全面更新换代了。”
政府部门给出的答复是,将根据世博出租车的使用情况,社会各界、乘客、出租汽车驾驶员和出租汽车企业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对世博出租车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以确保行业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世博车队统一的标识,不仅取决于其定位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海出租车市场整合的迫切程度。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共有160多家出租车运营公司,5大骨干企业中,除大众外,巴士、强生、海博、锦江4家均为上海国企。
之前,关于5家公司相互整合成为3家寡头的消息甚嚣尘上,然而世博会无疑将这类整合又推迟了至少一年时间。
老李说他根本不考虑这么多,他在市区有套两居室的房子,女儿也嫁得不错,所以他对现状很满意。他只管礼貌地开着他的车,享受与世博会间接而深度的交流带来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