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广告

  千本癰生:挑战者是受尊敬的
  在42岁的不惑之年开始动荡创业的生涯,从日本最大的电信公司NTT辞职并不惮于成为这个庞然大物的挑战者,先后创立三家公司从而改变日本电信行业的竞争状态,这就是千本癰生的故事。今年69岁的千本癰生1966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工学部电子学科,42岁时与稻盛和夫共同创办第二电电(KDDI),54岁任庆应义塾大学经营研究生院教授,57岁创办eAccess,63岁创办EMOBILE,任会长兼CEO。
  关于创业,千本癰生可能是少数几位最有发言权的企业家之一。在他的身上,有一种不怕失败、不惧挑战的企业家精神,但令人印象深刻的,却是他所说的“胆小鬼”心态:创业者往往敢于冒险,但只有少数人才能创业成功,原因就在于,很多人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仅凭热情进行创业;真正的创业家需要“胆小鬼”心态,认真评估风险、预测风险,并注重发挥团队作用,掌握现金流,才能创业成功。当然,还有如何识别机会,在产业革命爆发的前夜勇做挑战者。
  今年3月,千本癰生自传体回忆录《为追逐风险而生》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借此机会,这位掀起日本电信业变革的先驱人物,讲述了他对风险创业、经济危机、行业垄断以及他最欣赏的中国企业家的看法。
创业基因
  “作为创业者,必须要冒险,但1000个创业者中可能990个都会失败,因为他们太过于冒险了。另外10个人之所以能成功,因为他们是准备好的”
  问:你似乎天生具有创业家的精神,它来自于何处?
  千本癰生:我想大概有两个,一是在美国的留学经验,第二就是来自父亲的基因。1960年代末我在美国读大学时,同宿的是一位白人,每天晚上我们聊天,那个人问我说,你在哪个地方工作?我非常骄傲地说我在NTT工作,因为NTT在日本是一个非常大的企业。但他却说,在那么大一个企业里工作多没劲啊!我觉得非常非常受刺激。
  这位室友说,在美国,最受尊敬的人是挑战型的、身负风险的、真正自己创业的人。就在我留学之后非常短的时间里,出现了微软、苹果,比我年轻一点的人一个一个都站起来了。
  熊彼特所说的 “创造性破坏”,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髓。在美国,我发现真正的商业精英是希望建立像Google那样的公司,第二层次的精英才是想进Google里工作的人。我再次感到,真正最有能力的人还是自己创业。
  美国的经历是我创业的第一个动因。第二是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美国有一个调查称,从像公务员那样的稳定家庭里诞生的企业家非常少,而很多企业家来自于父母是中小企业主的家庭。而我父亲当时本来在家乡奈良一家比较大的公司上班,后来因为这家企业破产倒闭,没有办法,我父亲只好开始自己创业。
  问:你从你父亲身上学到的创业基因是什么?
  千本癰生:我从孩子的眼光看,我父亲当时在大企业做的时候生活非常安定,很受尊重,也有一定地位。但是在父亲真正把自己公司做起来以后,我首先明白的第一件事是,自己做企业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你要让资金运转起来。但是作为生活的一种姿态来说,父亲在大企业和自己做的时候,活力完全不同,也让我真正认识到还有这么一个世界,一个有风险但乐趣无穷的世界。
  问:你有点像年轻时候的比尔·盖茨和现在的斯蒂夫·乔布斯,千本癰生先生。
  千本癰生:我从来没有比较过,更不敢和比尔·盖茨和斯蒂夫·乔布斯相比。如果没有这两个人,全球整个IT竞争环境都会不一样,他们是把世界改变的人,所以我不敢跟他们相比。我做到的,只是改变了日本的电信行业。
创业动力
  “无论什么事情,都有一个‘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关键时刻,这扇窗户眼看着一打开就又瞬间关闭,千万不要错过”
  问:你在不惑之年开始创业,很多人都会钦佩你的勇气。但在之前的20多年,你为什么没有去做呢?
  千本癰生:这不是我自己就能决定的事,你必须要有很多创业的条件。在环境大规模改变的时候才最有机会。1980年代时最大的一个机会就是政府要把NTT民营化,在民营化前一年我建立了KDDI。如果日本更早开始讨论民营化,我可能会更早开始创业,但是对于我来说,当这些条件真正都聚集在一起时我已经42岁了。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新的事情,不能总是想到年龄、历史或者我在这个地方待了多久等等,如果你被这些东西网住,你就抓不到新机会。
  问:读完你的著作,我有一个最大的疑问是,你有三次创业成功的经历,但很多企业家也在追求基业长青,你身上是不是缺乏这种让企业做大并持续经营下去的能力?
  千本癰生:一直经营一家企业的人有,但这世界上也有一种人是“连续性创业家”,就是说你不停地自己创业,在硅谷这样的人非常多。我想我可能是这种“连续性创业家”,如果有了新机会我肯定会去挑战。这样的生活对我来说是更加有刺激性的。
  问:你如何保持创业的活力?
  千本癰生:我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来,到晚上7、8点一直在工作,因为我有很多问题处理。问题对于我而言就是上天给我的礼物,因为如果没有这些问题,我就不可能保持年轻的状态。所以这也是一种矛盾,一方面我觉得我需要退休,需要非常悠闲的生活,另一方面这样的生活的弱点就是,你可能会厌烦,而厌倦会让你老去。所以很幸运,我总是有很多新问题涌出来让我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保持年轻。
  问:最近几年,中国有很多年轻人投入创业的潮流中,你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忠告?
  千本癰生:在中国,年轻人有非常大的活力,中国也有非常好的创业家的环境,但是自己创业,从表面看上去是非常非常酷的一件事,但实际上,如果单纯就是说我今天想创业,就开始干了,这是一个风险非常大的事情。
  我认为你自己要做企业家的时候,必须做一个胆小鬼,只有胆小鬼在挑战风险时才能成功,如果你不是一个胆小鬼,只知道冒风险的话,99%的人都要失败。
  第二,一个人做不了企业家,你必须有自己的团队,必须有帮助你的人,好的合作伙伴。
  第三,与大企业相比,创业的风险会更大,每天来麻烦你的困难也会更多,需要有更大的克服困难的能力、耐心和智慧。
  最后一点,必须懂得感谢别人。
危机之机
  “并购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完全可以采用。但是单纯为了企业扩张而并购是违反经营之道的”
  问:在过去的创业生涯中,你对于危机并不陌生,但对中国企业来说,从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是第一次遭遇到。你认为在危机中,CEO的关键领导力是什么?
  千本癰生: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非常大。但我认为有危机就更是有机会的时候,所以在2008年经济危机开始第二天,我就把公司里所有管理部门的人都聚集起来,我跟他们说,一定要把这个公司的“脂肪”降下来。
  经济危机也会带来另外的益处。比如消费者会趋向于便宜的好东西,优衣库就做得非常好。我们这样的企业也是这样,会受益于这种趋势。
  问:在危机中很多中国企业做并购,你在书中也回顾了2003年并购AOL日本业务的故事,能否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把握并购的诀窍?
  千本癰生:我认为在并购之前要做到最重要一点是,先让公司的主要业务成长起来,这是做并购的基础,不能单纯地想把公司变大而去买一个什么东西。
  之后,对自身业务有互补性的并购可以考虑。当时并购AOL日本业务正是这样一个互补性的并购。
  并购最重要的是人,你要非常注意被并购公司员工的生活、情绪等。我一直主张,在并购后不要解雇原来的员工,而是让他们也幸福起来。
打破垄断
  “我的基本理念是,企业不能太过于依赖政府,真正的经济活力是通过私营企业激励的,而不是政府完全主导的”
  问:在创造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方面,政府应该做什么?
  千本癰生:实际上我和日本政府的态度特别是对电信行业的看法并不一样。政府希望可以控制更多,但是我不想被控制,我一直希望挑战他们,和政府进行竞争,让我们获得更多自由才是我的理想,这样才能给消费者创造更多利益,这样的话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样我们才有更自由环境,私有企业才能够有更多的发展活力。
  问:引入新的竞争者往往会引发价格战,进行削薄企业利润,你怎样保持自己企业的利润率和领先地位呢?
  千本癰生:像NTT这样的企业,垄断就可以获得利润,但它牺牲了消费者的利益,所以你必须要想一想,一个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什么,为社会贡献了什么。我的信念非常简单,公司必须要创造丰厚的利润,但是巨额的利润不能牺牲消费者的利益。所以,在你的思想最核心的地方,必须有非常纯净的思想、非常正确和非常好的想法,不仅仅是追求利润,更重要的是要为社会谋福祉。否则你可能在短期之内获利,但是最后可能还是会失败。
  问:你最欣赏的中国企业家是谁?
  千本癰生:华为的任正非先生。我印象非常深的首先是,当他在20多年前建立华为时,这个企业在中国没有很大的存在感,但在短短几年里,他把华为培养成一个非常大的企业。华为有一种作为成长型企业所具备的饥饿精神,不停探索的精神。6年之前,我第一次看到他,当时根本不知道他是谁,而现在的华为可以和爱立信并肩,在世界上有非常大的存在感。所以我认为华为也和任正非先生一样,有那种在全世界大家都能感受到领导者气质。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广告
  本文所版面
【第 30 版:公司】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