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广告
  打造健康调味品知名品牌川崎引领行业发展
健康调味品应该是什么?
  中国有句古话说‘民以食为天’,但中国人现在的饮食健康、饮食安全状况并不容乐观。随着科学技术、医学研究的发展,我们发现传统的饮食习惯中隐藏着重多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在一甜一咸这两个食品口味方面最主要的要素上。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调查研究,提出了关于盐与糖的摄入推荐标准:盐,成人每人每天不超过5克;糖,每公斤体重每天0.5克糖,即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糖应控制在30克以内。但中国人,无论南北,不分老幼,实际摄入量都远远超过了这一水平。我国人均食盐量南方约在12克,北方高达21克以上,高血压发病率北方明显高于南方。而食糖量南方远远超过北方,相应的糖尿病、肥胖症明显高于北方。
  高糖高盐的危害是很明显的,目前,心脑血管、糖尿病等疾病巳经成为我国主要的疾病负担,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作为其首要危险因素的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不断增长。调味品作为消费者每日生活必不可少、使用量巨大的消费品,如能在我国像使用“加碘盐”一样广泛推广“低糖低盐”,利用这种简单、可行的方法直接减少糖盐的摄入量,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心脑血管等疾病发生率,还可有效减少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医疗费用。
  作为一家有着多年生产经验的调味品名牌企业,上海川崎食品有限公司认为,健康调味品的第一个明显标志应该是首先实现低糖低盐化,其次才是营养化、个性化,方能最大限度促进合理饮食,提升人们的健康。在技术方面,如果不能先解决“减盐不减咸,减糖不减甜”的难题,期望消费者牺牲口味,放弃饮食的乐趣和享受,吃淡而无味的食品来实现低糖低盐化,显然既困难又不具现实性。川崎公司一直致力于寻找传统调味品的健康替代品,经过多年研究,实现了许多实质化的应用,在这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川崎公司是如何做的
  上海川崎食品有限公司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在我国率先推出了不含蔗糖、超低热量、适合所有人群包括糖尿病人食用的元贞健康糖,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其中,元贞D砂甘唐 与我们日常的细砂糖、绵白糖,在外观上和口味上没有什么两样,在使用时减半用量即可达到原先所需的甜度,但热量仅为普通砂糖、绵白糖的一半,因此说“减半热量、加倍健康”。
  其后,该公司的食盐替代产品——川谷,创造了“减盐不减咸”的革命性突破,在保证口味的前提下能减少一半钠盐摄入量,在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饮料展览会上被授予“国际创新产品奖”。川谷可替代食盐和味精(鸡精),用量与普通食盐量差不多,由于其中仅含不到50%的氯化钠和复合营养鲜味提取物,因此说,可以在不改变咸味、确保鲜味的情况下,不仅帮助我们少吃一半盐,而且还可有效避免过量摄入味精(谷氨酸钠——也是一种盐)导致口干舌燥的问题。
  在一甜一咸这两个食品口味方面 “低糖低盐”健康化之后,川崎公司又使川崎火锅调料这一国内火锅调料名列第一的品牌,率先实现火锅调料、火锅底料、火锅蘸料、火锅汤料等系列产品全部低糖低盐化。
  这还远没有结束,据悉最近川崎公司将推出具有“减盐不减咸”效果显著的营养健康系列调味品——“川崎鲜”,分为高汤、酱汁、糖醋汁、酱醋汁、醉卤汁五大系列13个品种,不仅低盐,还具有高鲜度、高营养的特点。
  其中有代表性的“川崎鲜”高汤是继味精、鸡精后的第三代增鲜的营养健康调料。该产品在不牺牲口味的前提下,可帮助人们大大降低味精(谷氨酸钠)和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采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含有丰富的水解植物蛋白、低聚异麦芽糖和含钾低钠盐等营养因子,又有营养调理等效果,可全面替代味精、鸡精用于任何烹饪场合和烹饪方式。特别是在凉拌、微波、烘烤、面食、馅料、预混合等烹饪过程中,川崎鲜高汤更具有迅速渗透、调拌均匀、耐受高温烹饪等优点,有效解决味精过多食用易口干等诸多不适。
  新产品全系列多品种的上市,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健康选择。
川崎公司的目标
  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不停息,川崎公司前进的脚步也不会停止。川崎公司下一步还将与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应用高科技的人体营养基因组学研究成果,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群,推出一系列个性化的健康调料。
  实现合理饮食,提高并改善国民的健康水平一直是川崎公司为之奋斗的大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光需要川崎公司的努力,还需要整个食品行业企业的行动,从社会餐饮和食品加工程序上实现低糖低盐低油脂,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除了家庭用餐,我们的工作餐、学生餐,以及社会应酬、亲友聚会,离不开越来越发达的社会餐饮。此外我们的饮食结构中,加工食品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因此,仅仅强调居民家庭的饮食低糖低盐化,而没有社会餐饮和食品加工企业的共同参与,医学营养学家以及政府所提倡的低糖低盐健康运动,其效果势必大打折扣。川崎公司愿与广大的食品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共同促进行业产品的健康化发展,为全民饮食健康、生活健康做贡献。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广告
  本文所版面
【第 52 版:专栏】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