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华
经济观察报:近30年以来,深圳中航集团能成就今天的地位,你觉得其中的内因和外因分别是什么?
吴光权:深圳中航成功的关键归结为“人的因素”,大家都把国家、把社会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社会责任感和人性化管理构成了我们这个企业内在最重要特质。
从本质上,没有特区,就没有深圳中航,当然没有航空也没有深圳中航。所以我们说深圳中航实际上是航空的种子,发芽生根在特区的土地上,孕育成长起来。深圳给了我们很宽松的空间,而且从来没有把我们这个企业当做外来企业来看。
经济观察报:深圳中航集团是如何考虑自身的产业布局?
吴光权:这几年深圳中航的高速增长,主要贡献者是零售、地产、工业这几块。依据中航国际未来航空业务、贸易公司转型、消费品、零售行业及奢侈品、地产、资源产业、电子科技和信息服务产业、财务和金融投资的发展,深圳中航产业布局重心还是制造业务、地产业务、资源业务、零售业务、贸易业务和投资业务。并通过适度多元化和业务的相关性实现协同效应。
我们的高端制造业,现在已经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里面,也融入到国家整个战略产业规划里面。航空和电子技术这两个领域,我们已经有很重要的基础,是我们优先发展的领域,是我们在高科技制造要转型升级优先要考虑的问题。
经济观察报:在特区成立30周年这个节点上,你对深圳的未来怎么看?
吴光权:我毕业后就来到了深圳,目睹和参与了深圳的变化和建设。如今的深圳在政策上的“特”已经没有了,我希望深圳在精神上“特”下去,超越自我私利,只追求升官发财将会让深圳走向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