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专访澳新银行东北亚、欧洲与美国首席执行官GillesPlanté:
“希望年底拿到法人银行资格”
本报评论员:胡蓉萍

  胡蓉萍
  对中国市场有足够耐心的澳新银行将继续在中国寻觅业务发展机会。现任澳新银行东北亚、欧洲与美国首席执行官的GillesPlanté在北京华贸中心澳新银行北京分行办公室接受了本报专访,详解澳新银行将如何继续拓展东北亚尤其是中国区业务。
  GillesPlanté负责推动澳新银行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欧洲与美国的业务增长与创新,他1997年加入澳新银行,曾担任澳新全球环球市场部总监、欧洲与美国环球市场部总监及货币与大宗商品衍生品部门总监。
  “目前,我们已经拿到了筹备法人银行的资格,希望能在年底拿到法人银行资格,继而能够申请经营人民币业务。”GillesPlanté称。
危机幸存者
  经济观察报:澳新银行今年年中的业绩如何?你所管理的东北亚、欧洲和美国区域在整个澳新银行业务中占有多大的比重?未来,这一区域内有什么新的发展战略?
  GilesPlanté:我对年中的业绩非常满意,整个亚太地区的增长大概在20%左右,东北亚地区增长占50%左右。在整体策略上,澳新将继续在亚太地区的发展进行长期的投入。澳洲和新西兰80%的客户恰好和亚洲有各种业务往来,亚太地区正好是相反,经济增长非常快,亚洲内部一些地方的发展很快,对农业资源、矿产资源等需求很大,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资金实力雄厚,作为一个银行,我们很自然地成为这两方面的桥梁,致力于将这两方面的需要进行无缝对接。
  我们在大中华地区包括香港、大陆和台湾有34个网点,在中国北京、上海和广州共有5个网点,在重庆梁平有个村镇银行,并在今年初获得批准,可以在重庆筹备分行。另外,我们在中国还有两个合作伙伴,也就是天津银行和上海农商银行。
  经济观察报:一些中国客户对外资银行的信任度下降,同时一些外资企业说外资生存环境变差,如何看待外资银行和中国市场的关系?
  GilesPlanté:很简单的回答就是金融危机的关系。在金融危机之前,外资银行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在金融危机期间,这些产品表现得并不好,导致客户回流到中资银行,同时很多外资银行也相应地收缩了他们的中国业务。
  但在过去的三年中,澳新反而构建和加强了这部分业务的发展,在亚太区员工数量翻了一番,大中华区的员工从300名增加到近3000名,在东北亚区拥有近30台ATM机,东北亚区的一线员工也翻了两番。
  与此同时,中国监管当局的监管也更为审慎了,但澳新欢迎这种变化,从历史上讲,澳新本身是传统和保守的一家银行,我们把这个经验带到了亚洲地区,澳新银行成为了全球仅存的11家AA级的银行之一。
专注于目标人群
  经济观察报:中国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同质化,在中国市场中,澳新银行能提供给中国的消费者哪些不同于其他银行特色的金融服务?
  GilesPlanté:澳新和其他外资、中资银行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政府需要发展中国的银行产业,澳洲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也仅仅差不多20多年的时间,中国市场需要这样严谨保守态度和风格的经营,我们希望和当地银行和政府合作。
  银行业很难做到独一无二,我们是一家专注于亚太地区发展的银行,对公的市场群体中,我们是能源和农业方面的专家。
  如果一定要说澳新独特在何处的话,可以说澳新还是是唯一一个在大湄公河区域有战略的银行。个人银行方面,澳新当然不可能和工行、中行、建行有着上千家网点的银行去竞争,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澳新在中国要建立的网点不是4000家,而是20到25家,要吸引的人口可能还不及中国人口的1%,我们专注于去澳洲和新西兰移民和接受教育的中国人,这是我们的优势。澳新是非常专注于目标市场人群,这也是澳新的独特之处。
  我们的目标是要和中国的银行业、企业、政府部门合作,将国际经验和当地需求相结合。如今澳新在中国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程,今后还会有200年,我们会对中国市场展现足够的耐心,希望紧跟中国市场发展和开放的进程。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希望年底拿到法人银行资格”
  本文所版面
【第 19 版:银行】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