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航空图下巨变的上海
本报评论员:王寅
  王寅
   能够在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的三个不同年代里航拍上海的摄影家,除了尔冬强,再无他人。
  日前,《尔冬强鸟瞰上海》在上海尔冬强艺术中心举办,同名大型画册同步出版,书中收录了尔冬强今年春天乘坐直升机航拍上海的150余张黑白照片。
  上世纪80年代,尔冬强第一次航拍上海,上海中心城区大部份是黑压压的本地房子和红瓦铺就的里弄石库门,点缀其间的是一些洋房、公寓和公共建筑大楼。那时的浦东还是一派田园风光。
  90年代航拍时,上海正在逐渐苏醒,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已经开始,到处是拆迁工地,浦东陆家嘴已经矗立起标志性的建筑——东方明珠,但是整个陆家嘴还是大片空旷的土地。
  每一次航拍都是一次激动人心的经历,尤以2010年春天的航拍为最,此时,正值世博会临近,高楼林立的浦东陆家嘴气势和规模丝毫不逊于曼哈顿。尔冬强感慨地说:“当我飞抵中心城区的上空,扑面而来的满目高楼和多姿多彩的世博场馆,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还是产生了视觉上的强列震撼,我想只有‘景观爆炸’这个词能形容我的感觉。”
  尔冬强的这次航拍着眼于上海最新的建筑,其中既有各具风采的世博场馆,也有浦江两岸日新月异的景观。《尔冬强鸟瞰上海》的封面是并排而立的金贸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两幢高楼旁圆形的孔洞是正在施工的上海未来第一高度——上海中心。尔冬强准备在上海中心竣工之后,在同样的位置再拍一张,形成系列,作为对比。
  在尔冬强眼中,上海是一座永远让人着迷并产生惊叹的城市:“作为一名职业摄影师,我已为上海拍摄了30年,但是每一次按下快门,我的内心依然对这座城市心存感动。特别是当我乘坐直升飞机从天空俯瞰上海、俯瞰世博园时,眼前的壮阔和瑰丽,更让我无比激动。”
  当尔冬强乘坐直升机掠过崇明岛的东滩湿地候鸟保护基地,荒诞的是他没有看见一只候鸟,却看见大量的游客,此外就是自由伸展的河流和疯长的芦草。遥想150多年前,上海大都会正是在这样一片飘着泥土芳香的滩涂上建立起来的。
  70年代末、80年代初,尔冬强曾经拿着五百分之一的上海地图,逐条街道拍摄,对老房子进行过反反复复的梳理,自以为对上海有着相当了解,但这次在空中俯瞰,眼前出现的是陌生的城市景观,迷失在钢铁、混凝土和玻璃造就的都市丛林之中的尔冬强顿时有了不知身在何处的疏离感。
  作为一个城市变迁的忠实记录者,尽管每天都在面对眼前发生的巨变,但是尔冬强不知自己是幸运,还是不幸。幸运的是他仅用了30年就完成了对上海城市变迁的记录,每一天都在见证这座城市的传奇和辉煌;不幸的是在他的周遭终日是工地的轰鸣和都市的喧嚣,太多老房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一同被湮灭的还有老上海人传统的生活方式。
  在过去的30年里,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上海人始终以持续的热情探索历史,发现真实,专注于上海的城市变迁,尔冬强不仅从空中航拍上海,还在不同的角度对上海的建筑和人文景观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拍摄,至今已经出版了《最后一瞥——上海西洋建筑》等十余种大型画册,在他的黑白照片上保留了日新月异的建筑风貌和渐变的生活方式,填补了记忆的空白点,很多已经在现实中消失的历史建筑和传统的上海市井生活也只有在尔冬强的胶片上才能找到。
  尔冬强的摄影不仅是艺术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弥足珍贵的视觉文献价值日益凸现。因为尔冬强有着一双保存和发现历史的眼睛,既有对时代发展和进步的忠实纪录,也充满着对家园的眷恋和对被无情毁坏之美的惋惜之情。
(艺潮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供稿)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航空图下巨变的上海
  本文所版面
【第 55 版:艺术】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