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言安
8月26日,沈阳经济区科技工作联席会议在沈召开,这次联席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各市科技局局长共同签署了 《沈阳经济区科技合作行动宣言》。
辽宁省沈阳经济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位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沈阳经济区8城市市委书记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即建立,与此同时,地市一级各行政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也相应建立起来。
“我们是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这种联席会议制度已经成为大沈阳经济区8个城市的工作常态,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一次。”上述负责人说。
多领域“一体化”
2010年1月1日起,沈阳经济区辖内八城市已放宽户口迁移限制,实施“一元化”户口管理制度。此项政策惠及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和铁岭等8个市2359万人口,这意味着八市范围内居民户口可以跨市迁移。
据沈阳市户籍制度管理部门介绍,“一元化”户口管理制度取消了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以具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和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准入条件,对沈阳市原有户籍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进行调整,以符合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
“一元化”户口管理制度、鼓励各类人才来沈落户、统一集体户口管理标准、统一购房落户标准、放宽“三投靠”落户政策等5项户籍改革措施的实施,为沈阳经济区全速发展打开了人才自由流动的大门,有利于进一步实现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以及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等资源的共享,更有利于推进八城市产业发展的融合共进。
据全程参与沈阳经济区规划调查和审批申报的辽宁省社科院省情研究所所长梁启东介绍,2003年开始,辽宁就开始尝试建立一个经济区,实现同城化、一体化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沈阳经济区区域内城市之间已经签署了50多项框架协议,共有十几个领域一体化政策正在落实之中,比如交通一体化,环城市的高速公路,城际交通轨道,环境保护一体化,辽河、浑河、太子河共同治理,人才一体化,就业一体化,劳动保障一体化,房地产市场一体化,这八个城市之间签署协议,有公积金贷款的可以互相买房。
经济区内八城市实现了个人异地购房公积金贷款“同城化”,沈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已发放异地贷款8000多万元。特别是沈阳市公安、劳动保障、交通、建设、公积金管理等部门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沈阳经济区房地产市场一体化。从2008年开始,沈阳市以沈阳经济区房交会为载体,将经济区八城市纳入房交会范围,实现了商业地产、工业地产、住宅地产共同参展以及经济区范围内的巡展,实现了八城市房地产交易一体化。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8月份沈阳、抚顺、铁岭三个城市将实现共用024区号。”辽宁省沈阳经济区工作领导小组的一位负责人透露,下一步还有教科文卫事业一体化,而比较难以解决但又非常重要的社会保障一体化和市民待遇一体化目前也在协商之中。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推进各项领域一体化的进程中,最为重要的金融市场一体化也开始有了实质性进展。盛京银行已与沈阳经济区内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或城市信用社完成了股金注资工作,并已筹备在营口设立分行;营口银行已在沈阳设立首家异地分行。
沈阳经济区内八城市在信用卡代理、资金业务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城市间取消银行卡异地存取款手续费和支票结算等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
据刚刚参加完沈阳经济区科技局联席会议的沈阳市科技局一位官员介绍,目前,沈阳、抚顺、本溪三市共同提出了“创建沈抚本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基本构想”,以沈阳浑南国家高新区为发展龙头,抚顺、本溪将与沈阳互补,构成“一环两带”的沈抚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
据辽宁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铁岭市积极吸收沈阳梯度转移出去的相关工业企业,沈铁产业经济带铁岭段,70%以上的企业来自沈阳。“这也意味着在沈阳经济区,产业整合协作步伐正在加快。”辽宁省统计局的一位研究者分析说。
梁启东认为,产业一体化是都市圈(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毗邻的城市需要区域产业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共同的利益趋向促进了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一体化的进程。
新型工业化道路
沈阳经济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之后的第八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但是与其他七个不同的是,沈阳经济区提出的发展主题是 “新型工业化道路”。
对此,全程参与沈阳经济区方案调研与规划编写的辽宁省社科院省情研究所所长梁启东透露,辽宁2008年提出申请时,曾就申报的主题争论不休。有人提出主题为“资源型城市转型”,也有人提出“现代农业生产区”主题、“区域体制机制创新”主题、“沿海和腹地良性互动”主题、“新型工业化”主题等十几项。最终,国家发改委认为“新型工业化”主题比较合适,现在来看也比较有现实意义。
沈阳经济区工业聚集特征明显,发展主题突出了新型工业化,在此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仅会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且能够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积累实践经验,促进传统工业由大变强,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崛起之路。
此前,辽宁省省长陈政高提出,沈阳经济区进行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就是要全力推动这一区域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为全国新型工业化创造新经验、作出新示范。
沈阳经济区进行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就是要全力推动这一区域率先形成极富创造活力和优势的体制机制,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基地,建成我国重要的技术研发、转化、创新基地,成为东北地区现代商贸、物流、金融中心,以强大综合实力、承载力、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加快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难题待解
梁启东认为,大沈阳经济区区域规划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但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仍然是沈阳经济区下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
梁启东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行政区划分带来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毕竟 “企业改革改到深处是产权,区域整合整到深处是区划”。不同的地方利益关系会使产业很难同步,二是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包括工资、社会保障水平等都有不小的差异,“这也为老百姓社会保障和待遇一体化带来难题;三是环境保护问题,如像沈阳和抚顺两个城市的相邻区域,就出现了比较矛盾的环境保护规划,这决定着我们是否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梁启东也承认这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各地都将遇到的共性问题。
辽宁省区域经济学会会长、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贵盛也表示,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是东北和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这里城市密集、重工业聚集、产业互补性和关联性强、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密集、科教发达、人才济济、资源丰富、区位优越。但长期以来,传统的封闭观念和思维定势,加剧了行政区分割,大大弱化了经济区的整体竞争力。
“因此,必须转变传统封闭的思维定势,运用现代思维方式研究制定同市场和发展走向接轨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当前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不可小视。”冯贵盛说。
“这些都是我们目前正在尝试着去做的,如各市级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形成联席会议制度常态会,就是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辽宁省沈阳经济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说。
梁启东还提出,经济区发展涉及各地区、各部门的利益调整,需要进行科学的“布局谋篇”。应当贯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方针,按照各行业、各领域区域协作的难易程度,从最容易做的地方破题,抓好重点和切入点。区域建设过程中中心城市应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极化与扩散的关系,二是中心城市产业调整与区域产业整合关系,三是中心城市功能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的关系。
对于区域产业整合中谁来担当主体?梁启东认为,政府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为不是主体力量,而是一种外在推力。在沈阳经济区经济互动与协调中,应该由企业唱主角。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由企业整合,应把企业推到前台,让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尤其需要民营的整合型企业。整合的龙头企业可以在当地培养,也可以引进,有了这样的整合型企业,中部七城市的产业,就会按照经济的规律进行合理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