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松
权倾朝野的曹操也许不会想到,对其死后陵寝的认定竟然引起如此轩然大波。继去年底曹操高陵发现时的第一轮质疑过后,8月21日,一场由23名社会学者参加的 “三国文化论坛”则直接认定,在曹操高陵的发现过程中存在“人为策划、蓄意造假”。
参加论坛的学者分别从文字、称谓、画像石风格、墓葬规模、丧葬制度等多个角度,对曹操墓的真实性进行了批驳。相关报道刊出的第二天,以社科院考古所为代表的专家则对这些观点进行了针对性反击。
质疑者称对方“说谎”,回应者指对方“业余”。一时间,以社会学者为主的“反曹派”和以考古学者为主的“挺曹派”形成了截然对立的两大阵营。双方借助媒体平台,就曹操高陵真伪这一原本属于专业探讨范畴的问题,在社会上你来我往地掀起了一场罕见的隔空论战。
与双方拗口难懂的专业论战相比,围绕曹操高陵所展开的利益争夺则日渐清晰,这其中既有曹操高陵争夺中后来居上的河南安阳,也有和安阳一河之隔的河北邯郸,更有来自曹操故乡的安徽亳州。
地方利益的介入,使原本激烈的真伪之争,更趋白热化。
口水战
“如果刘庆柱能够解释清楚我的疑问,我可以收回我的战书,并向他道歉。”8月26日,西安市委党校历史系教授胡觉照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作为“反曹派”,他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庆柱在曹操墓认定中的不诚实感到不满。
在此前的“三国文化论坛”上,胡觉照向包括刘庆柱在内的“挺曹派”下了战书:“假如我有半句谎言,我自行了断;假如刘庆柱他们说了谎,我不索命,只要求他们做出诚恳的检讨,从此后将嘴巴闭紧。”为此,他还专门撰写了《诚信测定建言书》,表示愿接受诚信测定。
胡觉照认为,在曹操墓还存在诸多疑点的情况下,就对其进行匆忙认定,显然是不负责任。在他看来,标示了曹操墓具体位置的“鲁潜墓志”本身就是“埋地雷”的结果,是文物贩子造假后,再埋下去的,为的是将来挖掘出来,卖个好价钱。
而河南考古专家正是凭借这块墓志找到了曹操墓。这块墓志存在很多疑点,首先墓志铭通常会有对墓主人夸张的歌功颂德,但在这块墓志铭上,大部分的内容用来标示曹操墓的位置;其次,墓志铭需要和墓葬相结合,但目前在鲁潜墓志的周边并没有发现鲁潜墓,“就凭这么一块墓志,放到其他地方是否也可以指认曹操墓呢?”胡觉照说。
胡觉照认为,要吸取“周老虎”的教训,如果事情早点解决,就不会浪费全国人民那么多的精力。在他看来,对曹操墓真伪的认定已经不是内行与外行之争,而是造假与打假之争。
争论的另一方——刘庆柱则表示他不会理会测谎的挑战,“这不是学术讨论的方式。”他认为,曹操墓的确认经过了大量调查和讨论,没有充分的证据,不可能做出安阳东汉墓葬就是曹操墓的结论。
“如果他们认为那不是曹操墓,可以拿出证据来。出于学术交流的目的,请尽快公布出来,也可以交给有关主管部门,不要拿这儿来吓唬人。”刘庆柱表示,苏州召开的三国论坛上的质疑并没有提出新的论点或论据。
对于有质疑说,安阳市和专家通过制造假墓、假文物来骗拨款,刘庆柱认为这是把学术问题政治化。
4.2亿的诱惑
在“反曹派”一片喊打声中,围绕曹操墓而推出的旅游项目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上马。
安阳曹操高陵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700多平方米的曹操高陵展厅已经基本建成,正在进行装修,“估计到9月底布展结束,争取国庆节前开门营业。”
整体工程完工后,游客将可通过300米长的观光环廊直达曹操大墓(2号墓穴)。位于地面的展馆则将主要承担游览接待、放映展示、会务办公等功能。目前门票价格初步定为60元。
为了方便游客到达曹操高陵参观,安阳方面已经决定投资6100万,修建一条从安阳市区到曹操高陵的快速通道,全长9.66公里,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征地丈量工作。
与这些前期开发相比,安阳方面更为宏大的规划是,建设一座集保护、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曹操高陵博物馆;将周边2.5公里的范围划作保护区,最终建成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其中,规划、设计费用就需3000万元。
邯郸市一位旅游业人士表示,先不管所谓曹操墓的真假,单就其引发的关注来讲,安阳已经达到了目的。
曹操墓所带来的旅游价值,历史学者、作家裴钰给出的数值是每年4.2亿。其计算方式是根据2009年安阳黄金周的旅游业人均消费214.8元,乘以同期秦始皇兵马俑的参观人数。之所以选择兵马俑为参照,是因为在他看来,曹操墓的旅游价值并不在秦始皇陵之下。
帝王经济的巨大诱惑,让这场考古之争背后带有地方利益的色彩。
握有铁证的闫沛东,在媒体上表现出来的态度,经历过巨大的反差:他时而言之凿凿称握有铁证,时而否认拥有证据。
8月27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闫沛东表示,这些都是炒作,他的态度从来没有改变,目前他还在完善证据链条,除了媒体已经报道的当地村民的人证、南阳造假窝点证据外,还包括学术证据、安阳在邯郸所进行的公关的证据。对于他已经将手中的证据独家卖给南方一家媒体的传言,闫沛东表示,“这不可能,如果公布,我会向所有媒体公开”。
闫沛东此前公开的身份是:联合国世界新经济(中国)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文化发展内参》执行总编、中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顾问、北京龙腾盛世旅游文化信息咨询中心主任。前面三个是虚衔,主要头衔还是最后的旅游信息咨询。目前,他正在帮助邯郸下辖的魏县策划龙舟赛。
闫沛东声称,25日曾接到两个恐吓电话,告诫他“不要再说了,否则后果自负”,电话均显示为郑州区号的固定电话。闫沛东还透露说,安阳方面曾到邯郸学术圈公关,压制关于曹操墓的不同争议。
利益纠葛
在“反曹派”指责安阳曹操墓发掘被地方政府利益绑架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曹操高陵墓葬考古队领队潘伟斌则认为,“苏州会议同样凸显了地方利益之争,他们各有所求。”两家主办单位河北邯郸古邺城文化研究会、安徽亳州三曹文化研究中心都和曹操资源的开发有着直接利益关系。
在潘伟斌看来,一个讨论曹操墓真假的论坛,却没有发掘单位参加,也没有对考古现场进行调研,这本身就不正常。没有一个专业考古工作者到场,这也说明了问题。
与安阳一河之隔的邯郸,显然也不想错过“曹操墓”这次机遇。
在安阳曹操墓被考古队认定之后,邯郸市名城办主任申有顺曾经三次到考古现场观察。曹操墓被发现的消息刚公布时,安阳每天可迎来上千名观光客。
他曾问这些游客,为什么不到“邺城遗址”和“曹操七十二疑冢”去看看,那里也留下了大量关于曹操的生平事迹和曹魏文化。他所推荐的这些景点都在邯郸境内。这些冲着曹操名头而来的游客,要么不知道申有顺所说的这些景点,要么是路不熟悉懒得去。这让申有顺觉得,如何借力曹操墓推动邯郸文化产业发展,应该引起重视和深思。
申有顺认为,应该借力曹操墓的发现,将邯郸现有的曹魏文化遗存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打造一条新的曹魏文化旅游线路,“看曹操墓,游三台,品曹魏文化,沐曹魏遗风”。
据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古邺文化研究会会长邓中堂介绍,投资2100万元、占地65亩的邺都博物馆已经完成了土建工程,下一步要尽快完成布展、投入使用,并抓住安阳发现曹操墓这一契机,对现有的景点进行科学包装,提高知名度。
针对目前对曹操墓真假的质疑,甚至有邯郸学者建议,及时推出“探曹墓真假,访邺城文化”的旅游产品,将曹操墓与邯郸邻近的资源进行捆绑销售,通过对“曹操七十二疑冢”、“索井村曹操墓”等项目的包装,吸引国内外游客在邯郸范围内掀起一轮探寻 “曹操墓”的热潮。
苏州三国文化论坛组织者、中国盗墓史研究学者倪方六也曾向本报记者透露,安阳、邯郸两地官方已经达成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共识。
另一个不想错过机遇的是曹操的故乡——安徽亳州。三曹故里(曹操、曹丕、曹植)一直是当地含金量颇高的一张名片。围绕曹氏家族所打造的旅游项目,有投资3320万的曹操故居;投资超过5亿元的曹氏庄园;曹操地下运兵道等文物保护单位。如果能有曹操墓这一龙头产品,对当地围绕曹氏所进行的旅游开发,将形成很好的聚集效应。
亳州市三曹文化研究会特邀研究员高杰在苏州 “三国文化论坛”上表示,“既然河南安阳的大墓不是曹操高陵,那真正的曹操墓在哪儿?极有可能就在亳州”。
据悉,安阳宣布发现曹操墓后,亳州学者主张加快对当地疑似曹操墓的“观音山墓”进行挖掘,以证明真相。在此之前,位于亳州的曹氏家族古墓已经被挖开了十多座,目前还有20多座尚未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