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谁拯救了欧洲?
本报评论员:潘向东
  潘向东
  自美国“次债危机”爆发以来,我一直担心美国通过其美元的霸主地位将金融危机转嫁欧洲这样的经济体,今年欧洲的主权债危机的爆发,更加重了我对其经济未来发展的忧虑。但在欧洲考察的这段日子,发现对欧洲的忧虑有点多余。由于德国一直以来对金融系统的强力控制,使得德国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化险为夷。中国人快速增长的“奢侈性”购买力,也化解了部分由于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放缓的压力。
中国在拉动欧洲
  游走在欧洲的任何城市,特别是一些一线品牌的专卖店,你很容易发现中国人的身影,而且你也不用担心语言的障碍,因为店里都配备了讲中文的“华人”导购。
  步入苏黎世、巴黎、法兰克福等这样的大城市的名表店时,你都会听到“你好,想看看什么型号?”这样亲切的招呼,开始还以为只会在大都市才有,但在卢塞恩、慕尼黑这些二线城市的名表店和一些一线品牌的专卖店,你也可以听到这些问候语和看到“华人”导购。
  今年1月21日法新社刊出一份调查,这份调查来自全球最大的消费退税运营商环球退税公司,调查显示,在法国购买退税商品排行榜上,2009年,中国游客在法国购买的免税品总额达1.58亿欧元,比排在第二位的俄罗斯多出0.47亿欧元,成为世界第一。事实上近两年中国游客在法国购物总额一直在持续增加,2007年增加了39%,2008年增加了23.3%,2009年猛增了47%,中国游客的购物占全部营业额的15%和交易总数的13%。假若加上这些游客在法国的吃喝住行,费用预计对法国经济的拉动不可低估。
  相信同样的状况也在其他欧盟国家发生过,因此,可以说一些“先富先奢”的中国人对欧洲经济有效摆脱“金融危机”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德国物价相对便宜
  走进德国的任何城市,你会发现德国的吃穿住行商品的价格都要比法国、瑞士等国家便宜,同样品牌的奢侈品,在德国比在其他国家要便宜10%左右。
  一战和二战的爆发,德国人更多归结为当时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因此,德国人对通货膨胀特别敏感,德国央行一直以来把控制通货膨胀当做首要目标。正是完备的金融监管体系,即便出现了2009年这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德国金融系统也没有像其他发达经济体一样受到冲击。
  德国这种以金融安全作为第一要务,有效控制通货膨胀,很值得各国借鉴。受凯恩斯“有效需求总存在不足”的驱使,各国政府总愿意学习美国采用货币扩张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这无形中会加大金融系统的脆弱性。美元由于其全球货币的霸主地位,无限扩张的最后总能有效地转嫁给其他的经济体。但其他的经济体假若缺乏对自身金融系统的有效控制,一旦美元走强或者发生其他难以预料的“黑天鹅”事件,那么将很容易引发金融系统危机。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可以看到,每一次美元走强,最后都在全球不同地方引发出金融危机。
  当前美国为摆脱经济的低迷,进行了持续的货币扩张。此时,对于中国而言,应该借鉴德国的经验,在经济增长和经济体不会出现较大忧虑的条件下,应当有效地抑制资产价格的上涨和确保金融安全。因为,未来美国经济一旦开始步入复苏通道,美元步入强势,将很容易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和金融系统的危机。
欧洲房地产市场平稳
  作为国际都市,巴黎房价在欧洲也仅次于伦敦。在小巴黎城区中心,均价为8000-9000欧元/平米,在大巴黎均价为5000-6000欧元/平米。
  如果将精致的建筑、永久的产权和悠久的历史这些都加在一起,巴黎的房价并没有显得离谱。巴黎人的最低工资为1200欧元/月,税后平均工资大概为2200-2500欧元/月左右。尽管收入水平较高,但巴黎高昂的生活成本(包括水、电、煤气、交通、通信和食品等,价格均较高,与国内的差价相当于汇率的比价),巴黎普通家庭一般要到40岁之后才有能力去考虑买房的事情。
  德国的房价相对较为便宜,法兰克福的房屋均价为2500-3000欧元/平米,柏林就更便宜,慕尼黑要贵一些,达到3000-3500欧元/平米。尽管德国的物价和房价相对于巴黎都要便宜,但德国的人均工资相对于法国而言要低一些,德国的年轻人都是以租房为主,在40岁之前考虑买房还是少数。据德国联邦统计局2009年的最新统计,德国57%的家庭是靠租房过日子的,拥有个人住房产权的家庭仅占德国家庭总数的43%。
  德国的工业很发达,但房价却比较便宜,笔者认为德国房价得以抑制除了对货币供应的有效控制和严格的金融监管之外,还应该归功于德国对房地产开发严格的法律约束,按照德国的法律,如果房地产商制定的房价超过“合理房价”的20%,即为“超高房价”,就构成了违法行为。购房者可以向法院起诉,如果房价没有降到合理范围之内,出售者将面临最高5万欧元的罚款。如果房地产商制定的房价超过“合理房价”50%则为“房价暴利”,那就触犯了《刑法》,出售者最高将被判处3年徒刑。
  对比法国和德国,从收入和房价比来看,当前国内的房价确实存在高估。尽管当前国内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较为复杂,但货币的宽松、房地产商的暴利和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状况是推高房价的主要推手,而房价的上涨又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因此,进一步通过制度建设理清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任重而道远。
瑞士的“模块化”发展
  瑞士的公民也“超级悠闲”,在周末你很难看见有购物商场开门营业的,而且工作两年以上,你可以享受带薪每年5个星期的假期,可以想像其劳动力的成本。与此同时,就房价和物价而言(物价可以说是全欧洲最高),该国也几乎很难有竞争力。但由于其充分发挥了传统精密仪器的比较优势,目前是全球人均收入水平最高的国家。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前国内各省市的发展状况,各省市的发展更应该因地制宜,实施“模块化”发展的战略,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和谐”地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不是所有的省市都是适合粗加工制造业和重化工业的发展。试想,假若两大流域黄河和长江的源头都被污染,将来再去治理的艰辛可想而知。(作者为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谁拯救了欧洲?
  本文所版面
【第 02 版:第二页】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