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斐斐 胡洁
10月29日,如常出门约见客户的AIA(友邦保险)财务策划贾利特地勾出了“10点档的休息时间”,准备赶回公司收看电视上直播的AIA上市仪式。
一周前,AIA成功以19.68港元的价格区间高端定价,178亿美元的集资额,打破中国农业银行在香港创下的集资纪录,跻身成为港交所本年度的“集资王”。
几天前认购了公司新股的贾利自然是有些兴奋的。
不过,他或许很难意识到,这个香港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IPO交易,正将资本市场的新股集资潮推向顶峰。而其背后支撑的,是潮水般进入香港的资金。
就在前一天,超额认购高达479倍的四环药业刚刚上市。这只曾屡次“倒腾变身”的内地心脑血管制药商,甚至吸引了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本年度在港的第一笔投资,更让他献出了基石投资者的第一次。
9月以来,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已有28只新股在香港上市,高达2149亿港元的集资额已直逼去年整年度2430亿港元的总额。
市场人士统计,最近两月已有大约6500亿港元热钱涌入港股市场。
当然,资金涌入的不仅是股市。
香港金管局10月26日公布文件显示,香港市民的按揭贷款额平均升高到250万港元,平均还款年期升至23年,两者均创10年来新高。同时,香港豪宅和一般住宅的价格从08年金融海啸的低位大幅上升至46%。其中,豪宅价格指数已超过1997年高峰约14%,而一般住宅价格则低于97年高位10%。
“现在的香港与1997年的香港十分相似,”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认为,两个时期的香港所处宏观环境极为相似,资金成本低,利率低,由此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资本。
渣打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关家明推算说,整个亚太地区在第三季度有1000亿美元的资本流入。
香港前后两任金管局总裁也已是忧心忡忡。
现任总裁陈德霖本月中坦言,热钱的持续流入将会导致资产泡沫。而前任总裁任志刚此前更是放声惊呼“金融乱象百年不遇”。
事实上,虽然热钱难以界定,但资产泡沫确已产生。
创纪录的房价
走出香港九龙地铁站,你会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茂密的钢筋森林当中。一座红白色的高层建筑俨然矗立其间,大楼中低层间采用新颖的镂空设计,有穿堂风嗖嗖掠过。
这就是著名的凯旋门大厦——大陆客投资香港楼市的指标性建筑。
在这个被香港人称作“豪宅”的楼盘当中 (房屋均价达1200万港元以上),据说有一半以上的房屋主人来自内地。
九龙站旁的高架桥两边布满了港铁公司(MTR)的建筑遮挡。这里正在修建的是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总段。从2016年开始,西九龙将成为连接香港与内地的新的交通枢纽。方便的地理条件使得此地成为内地资本进驻香港地产市场的第一站。虽然今年年中由于内地房市政策调整,大陆客投资热情受到影响,但据香港美联物业首席分析师刘嘉辉分析,豪宅在今年市场当中表现显眼。其中一手豪宅成交量预计首次冲破3000宗大关,创有纪录以来最高点;二手豪宅成交量可望逼近5000宗,创97年后新高。
不过,高企的房价与内地购房者的投资关联不大。
香港中原地产联席董事黄良癉对本报表示,“香港九成的交易都会在二手的中小住宅部分,内地房客所占整体比例很小,不能将香港楼市价格的过快上涨归结于内地购房者。”
据中原统计,今年上半年,内地个人买家占一手豪宅购买量的35.1%,金额上占到35.7%;二手豪宅的购买量占16.7%,金额上占19%。但是整体上,内地个人买家仅占到了香港总体楼市成交量的6.7%及成交额的10.8%。
“就算内地人不来香港买房子,香港房价一样狂升。因为香港主力从来不是靠他们,港币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才是真正原因,”黄良癉说,“从某种程度上,手持港币就等于手持美元,而美元持续的贬值使得港人加速涌向房产以及黄金等市场换取实物保值。”
美元持续的量化宽松和低利率也使得香港市场的货币条件异常宽松。“1997年香港房市崩溃前按揭利率达到8.75厘,而现在仅为2.2厘,这也是造成近期香港本地市民投资房产需求大增的原因。”
比起动辄千万的豪宅,现在香港房市的中小型住宅非常抢手。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新界天水围地区嘉湖山庄,其均价为200多万,今年以来,成交量一直保持稳定较快增长。该楼盘销售人员称,“在周末,如果你没有开好票,经纪人都没时间带你去看房子”。
事实上,不管是豪宅还是中小住宅,香港房产的价格持续在飙升。金管局的数据称,从08年金融海啸的低位大幅上升至46%,香港中原预测到2011年,香港房地产就可重返1997年高峰。这让港媒频频斥责香港政府土地供应量的不足,并警告说,房产市场的超级泡沫正在形成。
中原地产黄良癉认为,香港楼市正在重复上一个十年的周期。1995年,香港宏观调控,紧缩金融政策,全力打压房地产,当时房价曾连跌18个月,跌幅达到27%,但之后随着政策放松,投机成分严重,经历了24个月的猛升,升了88%,“完全没有办法控制”,直到07年金融危机爆发,香港房市崩溃,创下52%的跌幅纪录。
受08年金融海啸与政策影响,香港楼市曾在08年3月的高点之后连跌9个月,自09年开始回升之后,连升19个月,升值达到46%,时至今日,不仅收复而且已超过08年金融危机之时的高点。
虽然两段时间区间表现极为相似,但专家认为背后的成因并不相同。最本质的区别就是贷款的比例较小,银行体系较为健康。香港美联提供的数据显示,1997年9月时,香港按揭贷款的负担比例为93.2%,“炒房子都炒疯了”,但现在仅为35.6%。
“而受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现在香港房市已接近1997年的高点之前,当时如果这样早就泡沫化了,但现在则刚刚开始泡沫。所以如果要在楼市形成泡沫化,至少还需要一倍的增长”。黄良癉表示。
资本泡沫泛起
房价在上涨,资本市场更是“疯狂”。
9月以来,不足两月的时间已有28只新股在港上市,高达2149亿港元的集资额已直逼去年整年度2430亿港元的总额。
“市场普遍看好中国概念股”,摩根士丹利执行董事王大松在四环药业上市现场谈及香港火爆的IPO(首次上市)时表示。他所在中国团队第二天再次以承销商身份出席了AIA的上市仪式。“IPO的热情至少会持续到今年年底”,而连月来,王大松的中国团队几乎马不停蹄地参与了大半新股的上市。
不过,相对于火热的IPO市场,对冲基金经理蔡德刚更青睐 “埋伏H股市场十余年的西部国企”。将于下周前往重庆考察的他,目前正陆续与国外大型基金接触。“2000万是欧美基金来港投资的起点”,他透露,资金庞大的外国基金早已瞄准中国市场。
根据市场人士统计,自9月以来,已有大约6500亿港元热钱涌入港股市场。而恒生指数9月更是相应连升7周,暴涨3000多点,半月上升逾15%,市值重新突破 20万亿元大关,平均每日成交更自 2008年 1月以来冲破千亿元大关。
事实上,自去年年底以来,一定数量的国际资本就开始流向香港,受欧债危机影响,今年二季度时曾发生过回流,但进入第三季度,热钱重新回港。据统计,截至2010年10月27日,香港银行体系货币结余达到1486.47亿港元。
“今年下半年以来,宏观环境转好,市场信心的恢复以及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等是香港资本市场火热的主要原因。”西班牙对外银行高级经济师夏乐认为。
对资本流动免疫性较强的基金经理与外资投行业者纷纷为外资流入寻找合理的理由,暗示他们的投资习惯已经发生改变。香港富达基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战龙形容本轮流入是“理性”和“自然”的,符合估值与增长性预期的。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也表示,“这次外资在香港市场的布局其实依然是中长期看好中国经济,香港对海外来说,其实是个中国故事,很多资金看好的是内地的前景。”
但除了这些体面的原因之外,炒作与投机就像万圣节的幽灵一样始终固着在资金的本性之上。专注于长线投资在港上市内地企业股票的蔡德刚并没有因为钱多了而生活得更轻松。“最近是有不少国外基金的人与其接触,不过感觉其中有九成还是属于短线投资,其主要目的还是炒人民币升值。”他说。
警示录
即将于11月3日宣布的QE2(美联储推出的新一轮定量宽松政策)对下一波热钱流入的影响较大。渣打银行关家明认为,QE2比QE(定量宽松政策)更严重。首先美国现在复苏财政方面的措施并不多,单靠货币政策,这决定量化宽松力度会保持较大;其次,QE第一轮时,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总体不错,很多钱留在了当地,而现在QE2很多措施没有配套,国内外也未协调,钱留在发达国家的机会可能会更小。
战龙则认为美国现在的货币政策是用时间换空间,在房地产危机没有得到解决之前,美国会一直使用量化宽松政府来生产泡沫,让按揭者付利息,即使付不起按揭,还能卖个好价钱还债。既然有QE2,就可能有QE3。
野村证券亚洲区经济学家木下智夫认为,人民币会继续维持年化5%-6%的逐渐升值,稳定的升值预期也将成为吸引热钱的长期因素。
“现在的香港与1997年的香港十分相似”,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认为,两个时期的香港所处宏观环境极为相似,资金成本低,利率低,由此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资本。
前后两任金管局总裁已是忧心忡忡。现任总裁陈德霖本月中坦言,热钱的持续流入将会导致资产泡沫。而前任总裁任志刚此前更是放声惊呼 “金融乱象百年不遇”。
不过,相对于两位主事者的语重心长,索罗斯的一举一动似乎更有威慑力。11月开张的SFM香港办公室,恍如一颗“定时炸弹”插到了香港民众心中。虽然港府成功捍卫了金融秩序,但当股市、楼市激流直泻——普罗市民才是真正感到切肤之痛的那群人。
如今,香港又走到了十字路口。
与美元相挂钩的联系汇率制,让香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与经受大萧条期的美国一样,保持了极低的汇率;而刚刚经过邓小平南巡鼓舞的中国内地,经济处于新一轮的腾飞期。何其相似,现在的中美经济又再一次处于“中国热,美国冷”的循环中。为从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复苏,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将在普遍预期中于11月进入第二阶段。香港虽有广大内地市场的支撑,却必须向美元看齐。
正是联系汇率,让索罗斯之流1997年开始了对香港的“豪赌”。其时,在完成对印尼、泰国等一众亚洲国家的对冲“攻击”,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作为自由经济体的香港能否顶住贬值压力,与当时强势的美元一致,这是索罗斯的挑战。
历史证明金管局的及时干预是正确的。但时过境迁,“人民币持续升值,相反,美元则持续贬值,港币还会不会继续维持与美元相关联的汇率呢?”在宋敏看来,这是目前国外大规模热钱可能投机的方向。但他同时表示,现在的大规模资本流入主要来自流动性过剩和内地上市公司的吸引力,因此与1997年类似的投机行为“不大可能”。
至于,未来大规模资本的流入和热钱的涌入,会以何种渠道和手段来发酵,仍难以判定。不过,再来温习一下索罗斯那场 “立体投机”策略也无妨:“我们愿意根据三个主轴把资本投资下去:有股票头寸、利率头寸和外汇头寸……不同的部位互相强化,创造出这个由风险和获利机会组成的立体结构。通常两天——一个上涨日和一个下跌日——就足以高速使我们的基金膨胀。”
因为,在国际金融中心金管局的楼下,他们刚刚拉开了遮掩的木板,摆上了两具新沙发。
宋敏说,由于美国货币宽松政策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低利率和资本流动性仍将持续,所以这一轮热钱大量流入也会持续一段时间,预计一到两年。
(本报记者胡蓉萍对此文亦有贡献)